劉安輝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湖南衡陽421001)
相比較其他的心血管疾病而言,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較為危險的病癥,出現這類病癥的患者會有較為嚴重的生理不適感,倘若不及時進行病癥控制,讓患者能夠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進行急救,那么患者很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發病之初進行搶救是最為適宜的。如果在這一個小時內,醫護人員使用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法來對患者進行施救,那么患者死亡的概率就會明顯的下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醫護人員都使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手法,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緊急施救,取得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為此醫學研究者嘗試進行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此次實驗研究所觀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有100位,這100位患者出現梗死的部位有所不同。有些患者是由于前壁梗死而急需入院進行治療,有些患者是由于間壁梗死而急需入院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先天疾病史和器官質變史,所有患者均是在征求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充當本次調查研究對象,參與到本次調查研究當中來的。
兩組患者將使用不同的護理理念和急救措施來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的患者省略了院前急救的步驟,均由家屬送往醫院,進行相應的病癥診斷、治療和護理。
觀察組的患者則有所不同,在心肌梗死患者進入到醫院之前,醫護人員就已經準備好急救車,以期能夠節約急救時間,使得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在醫護人員進行救援行動之前需要進行必要的救援準備工作。醫護人員需要按時進行儀器設備的準備,并在藥品和儀器準備符合急救標準后開始相應的急救行動。當醫護人員接到患者家屬的急救電話后,需要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患者情況的確認,并對患者的地理位置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如此,才能夠以更為方便快捷的狀態展開救援。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患者所在地點進行救助。醫護人員進入到患者所指定的救援位置后,需要根據患者家屬的陳述來有針對性地給患者展開施救工作,使用必要的儀器設備幫助患者進行生理痛楚的消除,醫護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合理使用除顫儀,使得患者能夠順利地建立靜脈通道進行施救,確保患者不會出現病癥進一步惡化的狀況。如若患者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疼痛感,那么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和狀況,采取適當的鎮痛措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感。由于不同患者的個人身體素養以及病癥觸發情況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是醫護人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急救措施的進一步調整,讓患者原本危急的病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使得患者遠離生命危險。在進行急救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當讓患者處于平躺體位并通過吸氧的呼喚方式讓患者恢復心態,以更為平靜的狀態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
在使用了兩種不同的護理手段和護理理念,給患者進行了病癥控制和病癥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病癥治療和護理所花費時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數據差異,兩組患者在并發癥的觸發概率上也存在著數據方面的差距,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通過下表的數據顯現不難發現,使用了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模式來進行病情救助的患者,在各階段所花費的時間要少一些,且觸發并發癥的概率要低一些。因此相比較普通的護理干預手段而言,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癥救助和病癥護理過程中能夠取得更為明顯的效果,醫護人員務必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
急性心肌梗死病癥與其他的心血管疾病有所不同,該類病癥具有突發性的特征,且病程進展較快,如若不及時進行病癥干預和控制,很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腳步不斷加快,社會壓力的逐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類病癥出現的概率也獲得了進一步的增加,使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手段來對急性心肌梗死類病癥進行護理和救助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能夠在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類病癥后立刻進行救治,那么患者的死亡率將會大幅度下降。這就意味著使用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模式來進行病癥護理干預是很有必要的。
表1 兩組患者各階段花費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各階段花費時間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急診時間 溶栓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50 41.49±10.57 48.76±9.28 40.47±7.27觀察組 50 28.45±7.86 31.44±6.23 32.34+6.58?

表2 兩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情況比較[n(%)]
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是一種在患者到達醫院進行病癥救治之前就通過科學合理急救措施的展開來穩定患者病情,確保患者能夠以更為良好的狀態進入醫院進行正式治療的護理方法。這種急救模式能夠有效的縮短患者在到達醫院途中所耽誤的時間,讓患者擁有更大的生還概率,因此,在近年來院前急救護理干預模式成為了急病、重病患者病癥控制和護理過程中最常見的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患者觸發急性心肌梗死病癥后,其病癥表現和病癥嚴重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醫護人員不應當以統一的方式來對不同患者展開急救,應當根據患者的個人狀況,以更為個性化的急救措施來幫助患者進行病癥狀況的緩解,為患者爭取搶救時間。想要達到這樣的急救效果,醫護人員需要按時進行院前急救護理方面的培訓,通過有關的職業培訓來進行個人職業素養和技能的進一步提升,從而使得自身在院前急救護理干預過程中,以更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挽救患者的生命,讓患者度過生命危險期。只有如此,院前搶救護理干預模式才能夠得到更大范圍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