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韶連
【摘要】目的: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常規西醫對癥治療聯合血必凈注射液)干預的病情改善效果及安全可靠性。方法:取我科室收治確診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時間跨度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隨機盲目對患者進行均等分組并設為對照組、觀察組,各組有40例。對照組單純接受常規西醫對癥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擴冠、抗凝等措施,觀察組聯合血必凈注射液。對兩種治療方案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療程后病情評估提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0.0%,對照組總有效率70.0%,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于治療前,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均有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數據更具優越性(P<0.0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血、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選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對病情控制有積極效果,通過改善血液循環,調整炎癥因子而提高治療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療效;安全可靠性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9-0022-02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為高危常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近年來呈現出逐漸升高的趨勢,且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陳濤, 周致遠, 袁明[1]等學者在其研究當中確認了急性心肌梗死出現、發展、惡化過程均有炎癥因子參與且其指標高低與病情程度呈現正相關聯系。中醫無此病名,但在中醫病癥中屬于“卒心痛、厥心痛”、真心痛”范疇。病情危重,《難經》之《六十難》云“其真心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目前西醫治療該病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患者仍面臨巨大的疾病風險,我科室自2019年始開始探索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新的治療思路,發現并證實中西醫結合方案可以取得良好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我科室收治確診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時間跨度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隨機盲目表對患者進行均等分組并設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40例。對照組男女例數對應為26例、14例;年齡49~83歲,平均年齡(65.13±2.81)歲。觀察組男女例數對應為24例、16例;年齡在50~82歲,平均年齡(65.61±2.78)歲。納入標準[2]:患者存在明顯缺血性胸痛癥狀且時間持續超過半小時,給予硝酸甘油后病情可改善;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檢測,提示指標有所上升且呈現動態演變;心電圖檢測表現時ST段正常/壓低等非典型特征性變化;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且自愿配合。排除標準[3]:急性/慢性感染??;合并有急性腦血管疾?。缓喜⒏文I功能嚴重障礙;合并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高危因素。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對比。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確診病情后立即給予調整飲食結構(低鹽、低脂),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吸氧,抗血小板聚集、抗凝、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Ⅱ體阻斷劑、降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常規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中藥血必凈注射液,產自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50 mL/次,用藥方式為靜脈滴注,2次/d。1個療程為1周。
1.3觀察指標 ①療效標準[4]:治療后患者胸痛癥狀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有所改善,幅度超過90%,靜息狀態下心電圖原有缺血性ST段恢復到正常范圍或者恢復幅度超過0.1 mV,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檢測提示濃度峰值提前為顯效;患者胸痛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改善幅度在 10%~90%,靜息狀態下心電圖監測提示缺血性ST段恢復,幅度在0.05~0.1 mV間,血清心肌壞死標記物檢測提示濃度峰值提前為有效;未能達到上述標準的為無效。②炎癥指標:在患者入院1h內以及療程結束后,抽取肘靜脈血,進行以下指標檢測: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2.0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χ2檢測,計量資料以t檢測,分別以[例(%)]與x±s方式顯示,P<0.05,說明數據間差異值較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療效 療程后病情評估提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炎癥指標 相對于治療前,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均有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數據更具優越性(P<0.05),詳情見表2。
2.3安全可靠性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出血、血小板減少)的人數發生率為5.0%(2/40),對照組發生率為7.5%(3/40),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冠脈中以血小板和膠原纖維形成的白色血栓為主。倪楚民, 郭海森, 蔡志雄[5]等學者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特點進行歸納,認為一般具備多支冠脈狹窄程度嚴重、年齡偏高、合并有多種基礎疾?。ǜ哐獕?、糖尿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而這些都是限制了緊急介入治療手段的因素。
以往中醫多認為,該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是血瘀脈阻。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中醫理論的不斷創新,心肌梗死更符合中醫之“瘀毒”的病機,毋庸置疑血瘀是冠心病的核心環節,但疾病到心肌梗死階段,瘀久蘊熱、熱郁釀毒,或從化為毒,致瘀毒搏結于心脈,一旦外因觸發、瘀毒驟發,則蝕肌傷脈,導致病情突變,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急危重癥,這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關鍵病因病機。血液中多種炎癥血栓相關因子可能是目前較為切合實際的實驗室表征。因此活血解毒可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療大法,可進一步提高此疾病的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相對于單純接受西醫對癥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病情干預總有效率70.0%,聯合中藥制劑血必凈注射液治療患者總有效率90.0%更具優越性,該結果說明了中西醫結合在該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應用和推廣價值。血必凈注射液中主要有丹參素、川芎嗪、芍藥苷、阿魏酸等成分,有清熱解毒、舒經活絡的作用,現代醫理認為紅花、丹參與川芎等可降低血管阻力、擴張血管,有效清除氧自由基,且有保護心肌作用。Fib是由肝臟所合成的Ⅱ類急性相血漿糖蛋白,在發病前Fib可能參與到炎癥發展過程,而血栓形成也離不開該指標的影響[6];D-D升高提示纖溶凝血系統存在異常,而這是誘發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該指標也是臨床對于冠脈缺血性疾病判斷的早期指標。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RP指標相對偏高,這提示了冠脈內斑塊不穩定,同時和預后質量也存在密切聯系[7]。在表2數據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的Fib、D-D以及CRP指標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兩種治療方案并無存在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對病情控制有積極效果,通過改善血液循環,調整炎癥因子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濤, 周致遠, 袁明, 等. 腺苷聯合替羅非班對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術后再灌注損傷及心功能的保護作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9, 17(18): 2803-2806.
[2] 劉志強, 李醫博, 趙利培, 等. 急診PCI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J]. 陜西中醫, 2017, 38(7): 869-870.
[3] 楊光, 李秀紅.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聯合替羅非班冠狀動脈注射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21): 3143-3145.
[4] 向恢利, 張瓊.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診PCI術后院內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19): 2437-2439.
[5] 倪楚民, 郭海森, 蔡志雄, 等.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替羅非班三聯抗血小板藥物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效果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7(35): 3898-3902.
[6] 趙純華. 依替巴肽與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PCI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19): 2434-2437.
[7] 蔡建英, 劉冬梅. 常規劑量和小劑量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較[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6(28): 3169-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