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蘇予
【摘要】目的:分析醫院護理、社區護理有效銜接對難治性高血壓(簡稱RH)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本研究主體為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間來院治療的77例RH患者。以抽簽法為基準,A組的干預方法是醫院、社區護理有效銜接,統計39例;B組的干預方法是常規護理,統計38例。對比護理預后。結果:護理后,兩組的血壓水平均低于護理前,且A組低于B組(P<0.05)。A組的服藥依從性為94.87 %,B組為78.95 %;A組不良生活習慣的有效糾正率均高于B組(P<0.05)。結論:為RH患者實施醫院、社區護理有效銜接干預可降低血壓水平,提高服藥依從性,且能有效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
【關鍵詞】醫院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效銜接;難治性高血壓;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9-0100-02
在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下,RH的發病率日益升高,其發病過程由多種因素參與,如服藥依從性差、高齡、生活習慣不佳和治療不規范等[1]。其治療關鍵是控制血壓水平,防止靶器官損害,進而降低血管事件的風險性。在院治療期間,患者可接受系統化和專業化的護理服務,配合度高,降壓效果顯著。而出院后,部分患者的自我約束能力欠佳,加之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度低,可能出現擅自停藥等情況[2]。為此,需要做好醫院和社區護理的有效銜接,實現連續性護理。該項護理的優勢為無縫銜接和一體化,可實現醫院與社區的資源共享,可全方位提升護理效果。本研究選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間來院治療的77例RH患者,用于分析醫院與社區護理有效銜接的護理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主體為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間來院治療的77例RH患者。納入指標:經過合理且足量降壓藥治療3個月后,血壓未下降,或服用4種以上降壓藥方使血壓達標;臨床資料齊全;對研究知情同意;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核以后準許開展。排除指標:伴有精神或意識障礙;合并臟器功能不全、免疫疾病或是器質性疾病;處在孕期或哺乳期;伴有治療禁忌癥。根據抽簽法分組后,A組39例,男患21例、女患18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0.26±3.44)歲。B組38例,男患22例、女患16例;年齡37~76歲,平均年齡(50.18±3.28)歲。以上數據經假設檢驗并無差異(P>0.05)。
1.2方法 B組實行常規護理,即用藥指導、生活護理和心理疏導。A組實行醫院與社區護理的有效銜接:①建立檔案: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告知其填寫隨訪知情同意書,由主管護師與主治醫生共同完善病歷,內容有血脂、血壓與血糖檢測,QQ、微信和電話等聯系方式、住址等。指定1~2名和患者長住的家屬作為督促員,負責監督患者的生活習慣與服藥情況。預留督促員的電話和微信等聯系方式,發放醫院、社區聯系卡,以便隨時反映患者情況。②組建護理團隊: 護師、醫生、社區醫護人員和督促員共同組成護理團隊,建立微信或QQ交流群,以便隨時溝通,共享患者信息和病情變化,由醫生負責調整治療方案。③培訓社區人員:每個月組織1次社區知識講座,明確講解RH的病因、治療流程、癥狀表現和預后等知識。培訓后組織考核,以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考核內容,考核結果直接與獎金掛鉤,以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④銜接護理內容:以護理團隊的交流信息為前提,全面分析每位患者在近3個月內的血壓控制和生活習慣現狀,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下一步的護理方案,調整飲食與用藥指導等措施。醫生、護師與社區醫護人員應該及時分享患者情況,督促員及時反饋患者的用藥和生活習慣保持情況,實現護理服務的無縫銜接。
1.3觀察指標 記錄護理前后的舒張壓(Diastole pressure, 簡稱DBP)、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簡稱SBP)和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簡稱MAP)等血壓指標;以微信、QQ、電話等形式評估服藥依從性,選取不同時間段的10次服藥記錄,自愿按量且按時服藥9次及以上則為完全依從;5~8次則為基本依從;5次以下則為不依從。利用問卷調查方法評價不良生活習慣的有效糾正情況,如熬夜、飲食不節、酗酒、吸煙、每日運動2 h以下,若以上習慣連續糾正3個月,即為有效糾正。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軟件完成,計量數據經t值對比與檢驗,計數數據經χ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則P<0.05。
2 結果
2.1對比血壓水平變化 護理后,兩組的血壓水平均低于護理前,且A組低于B組(P<0.05),詳見表1。
2.2對比服藥依從性 A組的服藥依從性為94.87 %,B組為78.95 %,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對比不良生活習慣的有效糾正率 A組不良生活習慣的有效糾正率均高于B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RH的危險因素為生活壓力增加、人口老齡化加劇和飲食習慣不良等,其治療難度較大,常會導致患者的負面心理[3]。有研究指出,RH療效不佳的原因是高鹽飲食、肥胖和頸動脈壓反射力降低等。積極糾正患者的錯誤生活行為可顯著改善預后[4]。結果中,A組的血壓水平均低于B組;服藥依從性高于B組,不良生活習慣的有效糾正率高于B組(P<0.05)。說明該項護理可以高度整合醫院和社區的護理資源,實現整體化、連續性護理。更有益于醫護人員及時獲得患者信息,評價血壓持續不降的原因,進而實行針對性和專業性指導[5]。其較常規護理的針對性更強,且具有時效性,可動態化掌控血壓控制情況,保證護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有效銜接護理可以聯系社區與醫院,形成一支專業性強、工作效率高的護理團隊,可保證護理服務的全面性[6]。結果證實,醫院與社區護理銜接可防止患者在院外擅自更改藥量,可通過督促員的監督管理提高其服藥依從性,且護理措施的無縫銜接可彌補常規護理的護理缺陷,使患者的病歷資料更佳完善,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降低醫護人員的護理壓力[7]。在該項護理中,家庭督促員發揮重要作用,其負責定時反饋患者情況,隨時咨詢護理或治療問題,可以為患者的院外護理提供保障。但該項護理實施的基礎是具備一定的通訊基礎,若醫療條件較差,通訊不佳,未普及社交平臺則難以推廣使用[8]。因此其具有局限性,應該不斷優化護理措施,綜合性分析其可行性,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其實用價值。若患者為老年人,可將子女等年輕家屬列為家庭督促員,由督促員完成社交平臺溝通工作。
總之,醫院與社區護理有效銜接可作為RH的首選院外護理模式,可取得良好預后,指導臨床實踐。
參考文獻
[1] 揭洪霞, 孫曉婷. 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濾過治療難治性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QOL評分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 2020, 17(13): 77-81.
[2] 康小云, 孫美. 圍術期護理在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經皮導管腎動脈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的效果觀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20, 10(7): 83-85.
[3] 劉麗芳.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護理滿意度分析[J]. 中外醫療, 2020, 39(9): 162-164.
[4] 杜欣. 個體化人文護理聯合螺內酯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8, 13(29): 145-147.
[5] Jigar. Chauhan, Meg. Frizzola, Kimberly. McMahon, et al. Thyroid storm with encephalopathy and cardiovascular symptoms refractory to medical management in an adolesc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Illness and Injury Science, 2020, 10(1): 38-41.
[6] 蔡世英. 醫院社區一體化延續護理對難治性高血壓病患者預后的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4): 144-146.
[7] 董秀麗, 陳筑. 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給予睡眠干預對血壓控制的影響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3): 180.
[8] 葉漫湘, 龐偉賢. 分析難治性高血壓的病因和臨床治療效果[J].中外醫療, 2018, 37(33): 7-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