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佳音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38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每組各19例,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在護理前的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中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患者生活質量比較高,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效果顯著,在臨床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9-0122-02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又稱為“中風”,主要源于患者的腦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而導致的血液循環不暢,導致大腦組織損傷的現象。腦卒中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目前,臨床發病率較高的為缺血性卒中,在中老年群體中的發病率比較高?;颊甙l病后主要表現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喪事語言功能,行走困難等,發生腦卒中偏癱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協助完成,甚至需要靠家人照顧,許多患者因此產生自責心理,情緒變得暴躁,不僅為家屬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也為家屬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1]。為了改善腦卒中偏袒患者的臨床癥狀,需要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比較差,隨著護理干預措施在臨床不斷運用,新的護理措施不斷增加,因此,針對腦卒中偏袒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越來越多[2]。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運用效果顯著,也在臨床的運用頻率越來越高?;诖?,我院針對選取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就兩種不同的護理措施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偏袒患者38例,選取的時間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9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56.43±1.54)歲,其中腦出血10例腦梗死9例,偏癱類別:左側肢體偏癱12例、右側肢體偏癱7例;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齡50~72歲,平均年齡(59.63±1.17)歲,其中腦出血11例、腦梗死8例,偏癱類別:左側肢體偏癱10例、右側肢體偏癱9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院均經醫院門診檢查,符合腦卒中偏袒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也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排除患有血液疾病患者、患有心腦腎合并癥患者、以及患精神疾病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在護理前,需要為患者做全面的檢查,確保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符合臨床護理要求,如果發現患者身體有異常,需要與相關的醫師溝通。然后將患者的病情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讓患者及其家屬全面了解病情。對患者做好基礎護理,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并實施運動功能訓練等,提高患者臨床護理配合積極性。
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常規護理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因發生腦卒中偏癱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協助完成,并且患者的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患者的情緒變化比較大,內心比較煩躁,不良的情緒對病情康復產生負面影響。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入院后與患者交流溝通,感受患者情緒變化,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對病情的了解、家庭致辭系統等,然后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對焦慮、緊張的患者進行語言安撫,讓患者放松身心,必要的情況下詳細告知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以及護理措施產生的效果,提高患者的信心。護理人員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②實施身體運動功能訓練,對于患者早期的康復護理,主要包括握手訓練和橋式運動鍛煉兩方面,主要避免患者身體肌肉出現萎縮現象。握手訓練,指導患者將兩只手握在一起,十指交叉,偏癱一側的手放在上面,然后將交叉的雙手向前伸展,在此同時,指導患者的頭顱向上抬起,握手訓練能夠拉伸患者的身體肌肉,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橋式訓練主要鍛煉患者的腰臀,患者在抬起臀部的時候,護理人員一手下壓患者的膝關節,另一只手對患者偏癱的臀部進行輕拍。③肢體擺放訓練,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然后在患者肩胛后方墊軟墊,將偏癱的患側上肢水平伸直后固定在枕頭上,患側下肢則自然彎曲,然后做髖稍內旋,在肢體運動期間,需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患者的肢體受到損傷。④運動功能訓練,先對患者進行平衡訓練,在患者改善平衡后,實施坐起訓練,在最初訓練階段,需要護理人員或者家屬協助完成,主要訓練坐下、站起運動,在患者自己可以完成坐起訓練后,在進行站立訓練,在訓練期間需要借助外力做輔助,可以讓患者手扶椅子或者手扶墻壁,借助外力提高患者的訓練效果。最后過度到步行訓練,初步訓練依然需要借助拐杖、樓梯等輔助訓練。運動訓練需要不斷過度訓練內容,逐漸增加難度,也是患者身體康復的過程,需要對患者進行語言鼓勵,提高患者的配合積極性。第五,運動功能鍛煉,運動功能訓練主要從簡單到復雜過度,首先訓練患者自行穿衣脫衣、洗漱、上廁所等行為,在患者能夠獨立完成上述行為后,可再次增加難度,由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指導患者認字、發音,鍛煉患者的語言功能,先從簡單的詞語開始,或者讓患者記身邊人的名字,然后換成句子,再訓練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訓練患者的語言功能,同時也能訓練患者的思維能力。
1.3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情況,根據我國卒中量表(CSS)進行評分測量,主要包括意識、水平凝視功能、面肌、言語、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輕型0~15分,中型1~30分,重型31~45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②根據SF-36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主要從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五大項入手,共20小項目,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強。③在患者出院之前,對患者發放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患者對我院護理情況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段分為三個:90分以上(非常滿意),60~89分(滿意),60分以下(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結果均采用SPSS22.0進行處理,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用百分率(%)表示,并行χ2檢驗,生活質量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用x±s表示,用t值檢驗,當P<0.05時,則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通過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疾病在臨床比較常見,患者的發病率比較高,為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對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其中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運用比較廣泛,通過對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從整體上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效果[3-6]。
在本次臨床研究中,我院對選取的腦卒中偏癱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根據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各項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患者臨床中運用效果顯著。主要源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因患者患病容易情緒低落,并且產生緊張、焦慮心理,對病情康復不利,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容易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有助于患者克服訓練中的困難。因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生活無法自理,因此在康復訓練之前,需要為患者制定詳細的康復訓練方案,主要包括肢體擺放訓練、運動功能鍛煉,先從簡單的內容開始,讓患者完成簡單的訓練內容,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中運用,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高,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葛瑛. 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養生保健指南, 2020, 19(5): 130.
[2] 李愛麗.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偏癱患者運動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9, 40(8): 1085-1088.
[3] 陳迎春, 周偉光. 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24): 259-260.
[4] 陳琴芬, 陳敏華, 陳曉紅, 等.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應用效果觀察及對生活質量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 2020, 58(20): 174-177.
[5] 劉春英.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16): 207-208.
[6] 張秀龍. 早期康復護理在首發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 8(10): 136,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