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艷萍 鄒宏文 周媛 王海藍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間于本院行下肢骨折手術老年患者共80例為研究對象,實施臨床護理研究。取隨機數字配對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手術期間予以對照組常規手術室護理,予以觀察組人性化手術室護理。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變化,手術配合度、術后并發癥情況及護理實施滿意度結果。結果:術前30 min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8h時,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配合度及護理實施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有助于積極緩解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緒,可在提升患者手術配合度基礎上,有效控制手術并發癥風險,提升手術護理質量,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老年下肢骨折;手術室護理;人性化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3-0126-02
下肢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見骨折類型,受骨質疏松、骨骼老化等因素影響,老年人極易在摔倒后引發下肢骨折,如股骨頸骨折、髖關節骨折等傷情較為嚴重的骨折,應及時接受手術治療修復下肢骨折端或更換人工骨,維護患者下肢功能,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恢復能力較差,手術風險性及預后風險性相較其他年齡段人群明顯較高,易導致患者出現各類不良情緒,降低手術及預后治療配合度,加劇手術安全及預后并發癥風險,需針對患者此類特點,采取相應護理模式,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以有效控制手術實施整體效果及安全性[1-2]。對此,在本次研究中特選擇人性化護理為研究變量就此類護理模式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將研究結果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間于本院行下肢骨折手術老年患者共80例為研究對象,實施臨床護理研究。取隨機數字配對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樣本量均為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2.05±4.22)歲;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82.51±4.35)歲?;颊邩O限資料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患者術前X線、CT及MRI診斷結果均提示下肢存在骨折情況。納入標準:患者術前均在由家屬陪同確認手術護理實施細節后,經家屬獲準后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手術禁忌癥者;合并精神疾病、老年癡呆癥者;護理配合度極差者。
1.2方法 患者均在對癥手術治療基礎上接受護理。對照組患者手術期間予以常規手術室護理,即先進行手術室環境及手術器械準備,其后手術準備需求將患者轉送至手術室后進行備皮、靜脈通路建立、體位調整等護理操作,待患者完成麻醉后配合主刀醫師根據手術內容傳遞手術器械,控制手術時間,術后將患者轉送至普通病房后實施常規預后護理[3]。
觀察組患者予以人性化手術室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術前: 術前準備期間需在常規手術室環境準備基礎上提升手術室環境準備完善性, 即需在提前手術室準備時間同時,完成手術器械包及設備的調配檢查,并調整手術室溫濕度環境,為患者提供舒適手術環境。將患者由病房轉運至手術室后,由手術室護士進行靜脈通路建立、監護設備連接等基礎護理準備,由責任護士就手術流程、手術體位等內容向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可在明確手術實施方案后,緩解術前不良情緒。完成手術準備后需在麻醉前詳細詢問患者護理需求,如患者需接受全身麻醉,則需記錄護理需求便于術中護理實施。②術中:術中護理實施需在手術配合基礎上,根據患者麻醉方案差異實施護理。如患者行局部麻醉,則需在手術護理配合同時,積極與患者保持溝通就手術實施進度進行詳細說明,并詢問患者有無不適體感,按需追加麻醉劑量,并予以語言引導,穩定患者術中情緒變化;如患者行全身麻醉,則需在手術監護、手術配合基礎上,加強患者術中體溫護理強度,避免術中低體溫癥的出現。③術后:即在患者轉送至普通病房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在常規預后治療護理基礎上就患者術后并發癥風險進行評估后,制定個體化并發癥護理實施方案,并結合患者護理需求,完善術后護理實施內容[4-6]。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變化,手術配合度、術后并發癥情況及護理實施滿意度結果。②焦慮情緒評分采用GAD-7量表差評,共7項,單項分值為0~3分,總分為0~21分,評分結果與患者焦慮情緒程度呈正比例關系。③抑郁情緒評分采用PHQ-9量表測評,共9項,單項分值為0~3分,總分為0~27分,評分結果與患者抑郁情緒程度呈正比例關系。手術配合度判定方法:如患者可積極配合護士完成術前準備、擺放手術體位,術中積極結束麻醉及手術實施,術后積極配合預后治療及護理即為配合;反之,則為不配合。④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量表于患者出院當日發放填寫,完成后回收,各組40份問卷均回收且均為有效問卷,問卷總分為80分,得分>60分為滿意,40~60分為不滿意,得分<4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資料中,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為連續性變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手術配合度、術后并發癥情況及護理實施滿意度為定性資料,用“例(%)”表示,c2檢驗。數據組間差異性由SPSS25.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對比結果差異顯著且P<0.05時,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對比 術前30 min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8h時,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手術配合度、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手術配合度及護理實施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手術治療作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主要治療方案,受患者自身各項生理機能老化影響,保守治療中易發生骨折端愈合畸形、骨不愈等不良預后情況,故需手術治療有效修復骨折端,為患者預后有效恢復提供基礎,但受手術治療創傷性影響,老年患者手術期間易出現各類不良情緒,降低患者護理配合度,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恢復質量,故手術護理配合對于此類患者傷情恢復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研究結果表明:術前30 min時,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8h時,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配合度及護理實施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可在術前基礎手術室準備同時,通過對手術室環境的提升優化,配合術前健康宣教,完善患者手術治療知識掌握度后,穩定患者術前情緒變化,并在詢問患者術中護理需求后,制定詳細術中護理方案。術中護理實施中依據患者麻醉方案差異,開展針對性護理措施,有效穩定患者心理情緒,提升患者生命體征監護質量;術后護理實施中針對患者并發癥風險評估結果,開展針對性預后護理實施,并依據患者護理實施需求,完善護理內容,調整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提升護理實施人性化完善性[7-8]。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有助于積極緩解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緒,可在提升患者手術配合度基礎上,有效控制手術并發癥風險,提升手術護理質量,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李靜. 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傷殘醫學, 2020, 28(18): 83-85.
[2] 容惠瓊, 黃桂連, 植茵茵, 等. 研究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 2020, 30(17): 165.
[3] 陳娟. 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15): 2648-2649.
[4] 王春麗. 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干預老年下肢骨折效果的臨床分析[J].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0, 29(2): 92-93.
[5] 王茜. 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 中國社區醫師, 2020, 36(7): 153, 155.
[6] 朱紅艷. 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 系統醫學, 2019, 4(19): 159-161.
[7] 姬秋林, 王黎. 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術中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 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5): 889-890.
[8] 朱玉. 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9, 26(13):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