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
山東招遠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招遠 265400
近幾年,隨著我國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抗生素種類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各種抗生素的濫用也進一步增加各種耐藥菌株的產生,在提高細菌耐藥性的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體對細菌的敏感度,進而增加臨床血液檢驗工作以及治療工作開展的難度[1]。細菌鑒定法是指將未知的細菌應用某種鑒定方式與已知的相似細菌進行鑒定和分類的過程,在血液檢驗中應用比較廣泛[2]。目前臨床常見的細菌鑒定方法比較多,常見的有直接藥敏檢測、鏡檢檢測以及常規藥敏檢測等,由于不同的細菌鑒定法,其都會和對應的藥物產生特有的敏感性,但是隨著近幾年抗生素濫用現象愈發嚴重,無論是細菌的敏感性還是耐藥性均發生了一定變異,因此如何選擇一種更加高效準確的細菌鑒定方法顯得尤為重要[3]。為進一步分析常規藥敏試驗檢測和直接藥敏試驗檢測這兩種常見的細菌鑒定法在血液檢驗中的應用效果,該次研究方便選取該院在2019 年7月—2020 年7 月中120 例需要進行血液檢驗的患者為例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需要進行血液檢驗的患者120例,通過計算機隨機表數字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0 例。參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35:25;平均年齡(37.85±2.94)歲;平均體溫(39.47±0.71)℃;平均體質量(59.84±4.37)kg;平均病程(5.94±1.60)d。研究組男女患者比例為35:25;平均年齡(37.82±2.98)歲;平均體溫(39.45±0.75)℃;平均體質量(59.82±4.35)kg;平均病程(5.91±1.66)d。該次研究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對該次研究過程目的知曉,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其在性別、年齡、體質量以及體溫等方面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患者全部安排開展常規藥敏試驗,具體方法為:接種血液樣本后,將血平板置于二氧化碳環境中,注意二氧化碳濃度以及外部環境溫度分別需要控制在5%和30℃,培養時間控制在18~24 h 之間,之后取出菌落涂片,常規開展染色鏡檢,按照具體的檢驗結果開展觸醇實驗或者氧化醇實驗進行驗證,同時選擇醫院有的生物鑒定儀對采集到的血液開展相應的藥敏試驗。研究組患者全部安排開展直接藥敏試驗,具體方法為:選擇醫院現有的全自動血培養儀對采集到的血液進行檢驗以及培養,對于檢驗結果為陽性的血液樣本,則抽取該患者10 mL 血液保存至無菌試管中,然后進行常規離心處理,取兩次上清液洗滌,加入到緩沖液中,之后常規開展重懸操作。之后通過借助懸液涂片處理已經經過洗滌的陽性血液樣本,并且借助顯微鏡對其血液樣子的狀態進行仔細觀察,細菌形態表現為鏈狀者則可以確定為“革蘭陽性菌”,反之則可以確定為“革蘭陰性菌”。酶量需要根據檢驗結果而定,在合理調整菌液濃度后再進行接種,之后再常規開展藥敏試驗,在接種之后在水解酪蛋白胨瓊脂平板上滴一至兩滴懸液,并且貼上藥敏紙片,然后根據具體顏色來對藥敏試驗結果進行綜合判定。
①通過細菌培養結果作為金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耐藥符合率、革蘭陽性菌符合率以及革蘭陰性菌符合率進行觀察比較。②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藥敏檢測反應時間以及操作時間,同時在檢驗結束后將科室自制的檢驗滿意度調查問卷派發于患者,問卷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對檢驗工作的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耐藥符合率方面、革蘭陽性菌符合率方面以及革蘭陰性菌符合率方面,參照組均低于研究組,但是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耐藥符合率、革蘭陽性菌符合率、革蘭陰性菌符合率比較[n(%)]
在藥敏檢測反應時間方面以及操作時間方面,組間時間比較,參照組均顯著長于研究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驗滿意度評分方面,組間評分比較,參照組顯著低于研究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藥敏檢測反應時間、操作時間以及檢驗滿意度評分比較()

表2 兩組藥敏檢測反應時間、操作時間以及檢驗滿意度評分比較()
隨著臨床近幾年抗生素種類的不斷增多,抗生素濫用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致使各種細菌的耐藥性也因此而發生明顯上升,最終導致患者因耐藥菌感染而誘發各種細菌性疾病,例如敗血癥以及全身感染等,會對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4-5]。這主要是由于患者機體中耐藥菌株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臨床診斷,進而延誤患者的治療,因此進一步加強對感染患者的細菌鑒定,特別是對于耐藥菌株的鑒定對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6-7]。在血液檢驗中,常規藥敏試驗檢測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細菌鑒定方法,雖然檢測結果具有較高的符合率,但是其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對檢測環境具有較高要求,同時檢測結果等待時間相對較長,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臨床醫師需要根據自身臨床經驗對患者用藥,容易導致治療效果欠佳[8-9]。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參照組耐藥符合率(96.67%)、革蘭陽性菌符合率(96.33%)以及革蘭陰性菌符合率(96.33%),均低于研究組的98.33%、96.67%、98.33%,但是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藥敏檢測反應時間(12.47±0.29)h、操作時間(26.07±1.34)h短于參照組的(15.61±0.48)h、(34.08±3.66)h,研究組檢驗滿意度評分(89.06±4.22)分高于參照組(76.15±3.97)分(P<0.05),說明無論是常規藥敏試驗檢測,還是直接藥敏試驗檢測,其在血液檢驗中均具有較高的檢驗符合率;直接藥敏試驗檢測的整體檢測耗時要顯著短于常規藥敏試驗檢測,且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檢驗滿意度。這與薛武憲等[10]的研究結果:觀察組平均驗操作時間(26.2±2.4)h 短于對照組組(33.6±3.6)h(P<0.05),基本一致。這主要是由于相較于常規藥敏試驗檢測,直接藥敏試驗可以直接將分離以及培養等步驟省略,不僅可以使得操作步驟更加簡單,同時可以進一步縮短操作時間,提高檢驗效率,便于臨床可以盡快為患者選擇科學合理的藥物進行治療,進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臨床血液檢驗工作的滿意度[11-12]。
綜上所述,常規藥敏試驗檢測和直接藥敏試驗檢測在血液檢驗中均具有較高的檢驗符合率,但是相較于前者,后者的檢驗耗時相對更短,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檢驗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