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春
摘要:隨著我國養殖經濟的發展,散養家禽養殖范圍顯著擴大,為了保持家禽市場效益穩步上漲,穩定家禽整體數量、基本產蛋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散養家禽防疫控制成為重中之重。研究顯示,由于散養機制的靈活性,疫病容易反復,故此動物疫病應成為散養家禽首要防治疾病。本文著重探討散養家禽防疫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對策,
1 防疫現狀
廣大農戶對于小群家禽的飼養模式稱為散養家禽。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散養家禽的歷史由來已久,農村地區散養家禽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飼養品種多樣,因農戶不懂科學養殖,一般挑選好喂養的家禽進行散養飼養,據調查顯示[1],農村散養家禽主要為雞鴨鵝等,因其飼養周期短,體型較小,肉蛋均可使用等特點,更適合農村庭院內飼養;散養養殖規模數量較小,農戶養殖方式的不同,散養家禽養殖的數量也不同,普遍數量偏少,因其活動范圍多為自家院內,沒有足夠空間,所以限制了飼養數量,也降低了家禽的經濟價值;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導致家禽死亡率偏高,產值受限,更因沒有科學飼養標準,多以糧食和蟲、草為食的自身覓食方式,自身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疾病導致頻發動物疫病。
2 防疫問題
首先,散養的農戶對疫病的認識較輕,農戶散養家禽多自給自足,因家禽個體經濟價值偏低,不能成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得不到農戶的足夠重視,不能主動去了解家禽疫病的相關知識,不能及時接種疫苗,如果發生家禽死亡,也不能及時發現原因,對病死尸體隨意填埋處理,污染環境,增大群內交叉感染風險;其次,飼養比較隨意,因農戶養殖規模較小,一般在自家院內散養,沒有加強飼料等生活環境的衛生防控,同時散養混養多種家禽,更不會對不同時期的家禽進行特殊照顧,分類喂養,導致種禽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嚴重影響家禽群體的健康狀況,這為疫病傳染埋下很大風險;最后,有關部門沒有對散養養殖家禽疫病問題引起重視,因農村散養家禽飼養現象普遍,個體差異較大,沒有嚴格下發飼養規則管控飼養,所以有關部門不好對其具體用戶飼養品種進行把控,疫病防控沒有從源頭做起。
3 改進對策
3.1 普及防疫知識
動物傳染病傳染性強、危害性大,不僅直接導致養殖戶承受經濟損失,還對社會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故本病應該早發現早治療,及時防控消滅病原是避免本病擴散的首要措施[2]。然而對于傳染性病毒,并非每位養殖戶都十分了解,部分人員沒有意識到傳染病的危害,導致相關的綜合防治措施不能及時實施。這就為相關部門強化宣傳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因此要做到定期委派專職人員,到養殖戶家中宣教各類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做到專項輔導,落實到具體人頭,通過反復、詳細的宣傳講解,使廣大人民群眾均能夠了解多種傳染病的病因、致病特點,意識到傳染病失控的巨大危害,做到規范養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養殖戶對動物傳染病的防范意識。
3.2 規范飼養管控
研究人員經多年臨床調查已基本掌握多種家禽的生活習性、喂養規律、繁育技巧等,方便養殖戶學習管理。規范養殖戶的衛生防疫的要求,設置消毒間與消毒池等必要消毒措施。提倡開展封閉式飼養管理,同時還應完善相應工作人員的消毒制度:工作人員的鞋子、手套、口罩、帽子、工作服等都應保持清潔,暴露在外的工裝需要定期消毒。此外還應注意合理調配飼喂用料,確保均衡的營養補給應對家禽中常見的疾病,應對動物傳染病,需要提前預防,堅持以防為主、治理并存的策略,充分發揮專業人員因素的主觀作用,強化對于喂養環節的管理,實現科學喂養,達到有效抑制疾病發生的作用。對于家禽的飼料配比,應從不同品種禽類的具體情況分析,對其不同生長時期的飼料進行合理調配,確保飼料營養滿足其生長需求的同時,強化動物對于常見疾病的抵抗力;應該定期對養殖場儲存飼料的場所進行消毒和清洗,對沒有吃完的飼料進行清理,保持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3.3 強調應急處置
為積極應對散養家禽突發事件處置,有關部門應盡早做好防范,著重強調崗前培訓。一旦發現有特殊情況發生,能第一時間追溯到責任單位,專責人員,對所管轄的區域農畜情況進行第一時間反饋,立即按照防控預防預案應變執行,地方政府作為帶頭單位,協調各個相關部門,合理調配疾控中心、畜牧業、市場管理和財政等相關部門靈活應對。如若發生傳染性疾病,根據發病病菌的特點,啟動應急預案,對病死家禽尸體需進行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同時消毒糞便、草場等病禽可能接觸過的區域。一些人畜共患的傳染病應立即展開血清檢測,如果發生人員感染,積極進行隔離治療,對陽性檢測的人、畜到達過的環境進行徹底多次消殺。
4 討論
現階段,當代養殖業朝向現代機械化發展迅速,散養家禽的飼養也應該得到合理規劃,集中管理。隨著消費者對雞鴨等禽類肉蛋及制品需求量增大,家禽養殖戶經濟效益顯著升高,綜合管理是影響散養飼養家禽業產能的主要因素,成為養殖業的關鍵工作。而阻止其發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傳染性疾病的危害,影響巨大。家禽養殖傳染病發病范圍大,應格外引起廣大養殖戶及相關部門重視。
養殖傳染病并非單一發病,當代家禽類飼養不斷擴大,養殖品種越來越多,傳染疾病也出現并發情況,兩種或兩種以上傳染病同時流行。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將極大的增加管控難度,所以養殖戶及有關部門要嚴格杜絕此類事件發生。有許多動物傳染病屬人畜共患,經調查研究,人群感染動物傳染病的主要表現為發熱、多汗及全身乏力、關節疼痛及生殖系統病變。可能會伴有神經性頭痛、頸部鎖骨下淋巴結腫大及皮膚軟組織的病變。嚴重者還可出現心臟系統的疾病,例如:心肌炎、心內膜炎等。因部分的傳染病具有人、畜共同患病的特殊性,怎樣避免人畜交叉感染也是值得探討的話題,否則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嚴重程度可上升到社會安定層面。切實做好畜牧養殖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定期做好畜牧養殖傳染病檢疫,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嚴格把控出品,杜絕患病牲畜及其副產品流入市場。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從多方面進行防護,降低傳染病發生幾率,嚴格管控畜牧養殖業的安全衛生狀況。推進國內散養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散養家禽靈活性強、投入少、回報率高,但是應規范管理,這樣才能從促使散養養殖業的良性循環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孔祥菊.如何做好散養家禽防疫工作[J].當代畜牧,2014(5):14.
[2] 王永陽.淺析散養家禽防疫工作現狀與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3(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