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飛
早在公元5世紀,圖形譜在音樂上就得到應用,這在我國維吾爾族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的某些曲調的記錄中有所體現。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也體現了運用圖形譜輔助音樂教學的方法。圖形譜是音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手段,是用點、線、符號、簡單的圖形或不同的顏色等表現音樂的節奏、旋律、結構等要素的可視化形式,是通過以圖識樂的方式幫助學生用聯想建立起由音樂到圖形、再到音樂的思維通道。這種由聽覺到視覺的轉化可幫助學生快速直觀地提煉音樂特征,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一、線條式圖形譜
我開始接觸圖形譜是從旋律線開始的。2011年,我承擔學校一年級音樂課教學任務,在領孩子們學唱《法國號》時,發現他們總是掌握不好最后一個樂句。我嘗試多種方法教學都不見起色,最后根據這個樂句的旋律特點畫了一段線條(如圖1),學生清晰直觀地感受到這個樂句的音高變化和旋律走向,跟著我一邊畫一邊唱,很快就掌握了這個樂句。
由最開始一段旋律線延伸到了線條式圖形譜的設計和應用,我發現這種方法不但能呈現單個樂句,還能很好地呈現樂句間的變化和對比。比如,學唱歌曲《小紅帽》時,我出示了圖形譜(如圖2)并鋪墊:“小紅帽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為了看望外婆,她要翻過好幾座小山,要走很遠的山路,你們看……”然后邊播放音樂邊畫圖形譜。學生在看到圖形譜之后,就能分辨出歌曲共有6個樂句,第1樂句和第3樂句的旋律走向是相同的,第4和第6樂句是相同的,第2和第4、第6樂句只有結尾不同,等等。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掌握歌曲的旋律特征。
二、格子式圖形譜
運用格子圖形譜可以表示每個音符的時值,一般多用于低年級的教學中,比如二年級唱歌課《跳繩》。每一拍都設置為一個格子的時值長度,這樣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時值對比就顯而易見了。(如圖3)
三、點線結合圖形譜
這是可以適用于多數音樂作品的圖形譜。根據教學中各環節目標的需要,或體現旋律走向、節奏變化,或呈現歌曲結構特征,或提示樂句的演唱處理方式等等。例如,五年級唱歌課《小鳥,小鳥》。在這一圖形譜的設計中,我用“點”來表現歌曲開頭活潑輕快的十六分音符,同時在畫法上注意呈現音高變化,用長長的線條來表現連貫優美的樂句,同時提示學生演唱這樣的樂句時氣息要連貫,中間不能換氣而從整體上來看圖形譜,歌曲的結構一目了然。(如圖4)
在樂曲欣賞教學中,由于沒有歌詞,音樂稍縱即逝,學生無法記憶音樂,導致學生只能感受音樂的情緒、速度等表面要素,無法理解更深層的音樂內涵。圖形譜是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我在設計《土耳其進行曲》的圖形譜時,運用長短不一、不同形狀的線條和點來表現音的不同時值,再給圖形譜添上“A”“B”“尾”和反復記號的提示字樣。(如圖5)這樣的設計既體現樂曲結構、順序,又使學生在跟音樂畫圖形譜時興趣盎然,專注度極高,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四、實物狀圖形譜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圖樣來做圖形譜,更加形象直觀,也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在講授二年級音樂欣賞課《乒乓變奏曲》時,在引領學生完整欣賞過幾次音樂之后,我出示備課時做好的圖形譜,孩子們興奮不已,一邊聆聽音樂一邊隨著圖形譜比畫音高。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這首樂曲的主題音樂并能夠視唱出來。這一圖形譜的應用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了極其有益的助推作用。(如圖6)
在設計五年級唱歌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的圖形譜時,除了運用“點”和“線”表現音樂,我在第四樂句加入了大小不同的雪花圖樣,按照周期規律排列,表現四拍子音樂“強—弱—次強—弱”的節拍規律。在教學實踐中,這樣的畫法不但規范美觀,能激發學生興趣,還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特征。(如圖7)
五、提示性圖形譜
將抽象的音樂藝術通過直觀的視覺結果呈現出來,再通過體態律動回歸到音樂中去。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讓音樂成為他們的經驗。在設計三年級音樂欣賞課《賽馬》時,我以不同的圖形代表不同的動作,引領學生跟著音樂做律動,以此來讓學生感受賽馬時緊張激烈的場面,幫助學生理解音樂要素如何使音樂情緒和音樂形象發生變化。(如圖8)
在講授三年級音樂欣賞課《鳥店》時,我將主題音樂提煉出來,通過勾畫圖形譜,直觀清晰地呈現出“小鳥唱歌”“小鳥跳舞”和“小鳥邊唱歌邊跳舞”的音樂結構。(如圖9)尤其是對位的演奏手法的清晰呈現,是其他教學方法難以實現的。在學生理解音樂之后,帶領學生在圖形譜的提示下分組、分角色律動表演。這一圖形譜的使用,有效解決了教學難點,教學效果顯著。
六、應用圖形譜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圖形譜的設計要簡單明了,通俗易懂,規范美觀,符合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
其次,圖形譜的設計要具有音樂性,即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選擇體現作品的旋律走向、力度變化、節奏特點和結構特征等等,對特點不鮮明的音樂作品不宜使用。
再次,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都要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運用圖形譜也不例外。它在教學中起到的是輔助和補充的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尤其不要讓圖形譜框定學生思維,抑制學生想象力發展。要讓學生在對音樂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運用圖形譜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音樂,這是一個“音樂—圖譜—音樂”的思維過程。
最后,教師除了要合理地運用圖形譜,也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勾畫圖譜,確保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聆聽和創作中去,幫助他們記憶音樂、表現音樂,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音樂素養,使音樂課堂變得趣味橫生、精彩繽紛。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