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華
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小學數學情智課堂的研究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通過激情啟智實現課堂教學變革,促進學生整體發展。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不僅是一種學習習慣、態度和心理品質的養成,更是肩負著培養學生“情”與“智”發展責任的必要手段。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的設計,應該能夠促使學生擺脫在數學作業中“被決定”“被布置”以及“被控制”等被動狀態,有效激發學生的“經驗積累”“情感投入”和“思維卷入”等主動狀態。既有價值又有意義的情智型作業,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智慧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情智作業設計的原則
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設計力圖改變傳統作業觀下的作業超量布置、來源單一、形式固化、簡單機械、多統一少選擇、缺乏針對性和精準性等布置方式,讓學生在情感態度的驅動之下,在“樂”中求知,在“能”中求知,在“活”中求知,在情感性、情境性、實踐性、層次性、精準性和生長性上做足文章,最終使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地生根。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設計應遵循六個原則。
1.?情感性原則:由情而起,關注情感
教師要重視作業對學生心理發展的意義,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等心理狀態,以“情”引路,驅動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性格品質的形成,并在這個過程中完成意志的鍛煉。基于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注重“情感”“智慧”以及“情與智”的關系。首先,情能促智。一是趣中生智,有趣的情智型作業設計體現著數學的智慧;二是賞中生智,引導學生欣賞同伴的作業,通過贊同或糾正收獲更深入的理解。其次,智能生情。學生通過合作探究,體會作業帶來的快樂挑戰及發自內心的愉悅體驗。
2.?情境性原則:情中有智,關注情境
基于情境認知理論可知,知識具有顯著的情境化特點。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情境客觀存在,可通過刺激人類感官引起其情感變化。可見,以“情境”搭橋,能有效打通知識與素養的內壁。為此,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應創設合適的現實問題情境,將數學問題置于能體現核心素養的現實問題情境中,內化成一種積極、深刻的情感影響力,朝著簡單不花哨、真實不虛假、童趣不呆板、智慧不膚淺的方向去著力,使情境創設具有科學性、人文性、生動性和創造性,達到發展學生智趣的目的。
3.?實踐性原則:以智生情,聯系生活
富有創意的作業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以生活情境為依托,促使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使學生在智商和智慧方面得到發展,逐步形成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智慧,讓學生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數學領域中自由翱翔。
4.?層次性原則:以情促智,尊重個性
教師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的設計也要體現層次性原則。為此,作業設計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挖掘教材背后隱藏的創新因素,避免“一刀切”,精心設計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5.?精準性原則:情智雙育,順應需求
“填鴨式”“題海戰術式”的作業方式,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真正讓作業減負增效落實落地,教師不能只憑借經驗依靠教輔,而是要提升作業設計的能力,善于發現和挖掘,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綜合分析,精心研究,把握住、把握準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之間的密切關聯,達到情智雙育的目的。
6.?生長性原則:情智共生,啟迪思維
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帶來的挑戰樂趣與成功體驗。因此,教師布置“活”的作業,方能培養學生“活”的思維,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所習得的“智”最后是為“情”而服務的。當學生的智商、智慧得到發展后,學生就會以更積極、更自信的心態來面對這個世界,情感上得到滿足,核心素養得到培育,數學素養得到提高,人格得以健全發展,達到情智共生的境界。
二、小學數學情智作業設計的實踐策略
在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學內容中隱藏的數學內涵,關注學生內心需求,精心設計適應學生發展的作業。一是讓作業更具兒童性,體現數學學習的生動和溫情;二是讓作業更具可操作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滋養數學情感,以“趣”激情
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的布置,著力點在滋養學生的數學情感,成為潤澤數學課堂的催化劑、學生數學學習的助推器。
一是精挑細選,設計讓學生“好奇”的情智型作業。教師要精心挑選作業素材,布置富有趣味和充滿挑戰性的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越挫越勇的學習精神,讓數學作業顯得“精”而“趣”。二是聯系生活,設計讓學生感到“喜趣”的情智型作業。知識情境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發展路徑。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方面要接近生活,從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題目跳脫出來,結合“鮮”而“活”的實際生活素材,設計出“有生命力的數學問題”;另一方面不要忽略知識點與生活情境的銜接,要牢牢抓住知識要點,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實踐,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和運用能力。三是發散思維,設計讓學生“愛玩”的情智型作業。教師要遵循“數學好玩”從而“玩好數學”,從形式上的“好玩”走向思維上的“好玩”,真正達到啟迪智慧,有效地實現師生、生生的情智互動。
2.?注重兒童本位,以“成”滋情
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個性化教學的一種具體體現,能兼顧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理解水平與個性特點。隨著解題經驗的積累,學生的自信心將會有著大幅度提升,從中領略到學習的樂趣,為內在潛力發揮和個性張揚提供了重要平臺,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身的發展,從而發展數學素養。
一是兼顧差異,設計“有親切感”的層次性情智型作業。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學習能力會有一定的差異。為照顧不同學生的情感需要,分層設計作業,讓學生“有親切感”,增進學生思維多樣性。二是培養能力,設計“有成功感”的提升性情智型作業。以往的數學作業是教師一廂情愿展開設計,往往沒有很好地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這不是“真正的學習”。提升性情智型作業是對知識進行的延伸和拓展,體現出“活而不難,易而不死”,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啟發學生潛在的智慧和思維能力,讓學生“成功”地品出思維的美、數學的味。三是激發潛能,設計“有創造感”的開放性情智型作業。數學核心素養蘊含著思維品質,數學作業不能單一地將促進學生邏輯數理智能視為唯一目標,還要注重空間智能的提升,引領學生全面發展。智能優勢不同的學生所喜愛的作業題型及形式各不相同,如語言智能較強的學生喜歡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身體動覺智能較強的學生喜歡玩游戲;空間智能較強的學生喜歡作圖等。四是因材施教,設計“有靈動感”的個性化情智型作業。結合多元智能理論主張給學生選做可接受的、符合智能優勢的作業,把表演、游戲等一些數學以外的活動納入數學實踐的范疇。積極調用學生的優勢智能進入數學能力的拓展訓練,使學生獲得個性的和諧發展。
3.?指向深度學習,以“理”怡情
小學數學情智型作業的設計要指向深度學習,避免瑣碎、零散的知識點,把數學知識內化成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使學生實現把數學知識遷移應用到生活中,從而形成數學學科學習必需的品格。
一是重視閱讀引領,設計閱讀性情智型作業。數學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的運用和拓展,而是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閱讀性情智型作業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補充,在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智慧的同時,從學科聯系中更全面理解數學的內涵,真正獲得了認知層面和情感層面的雙贏。二是指向先學后教,設計前置性情智型作業。這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避免重復、繁瑣、乏味、呆板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通過設計前置性情智型作業,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能力奠定基礎。三是鼓勵嘗試探索,設計探究性情智型作業。這種作業對滋養學生的數學情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首先,提高素養,設計小日記情智型作業。教師可圍繞“知識總結型、方法技巧型、回顧反思型、記錄生活型、傾吐心聲型、個性創新型”等進行布置數學日記作業,觸發學生思維的觸角。其次,深度學習,設計小課題情智型作業。小課題情智型作業也可以叫專題型作業,是圍繞一個主題而設計的作業。教師可從內容、技能、數學思想及數學方法等方面引導學生整理出研究的專題,培養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再次,勇于探究,設計合作性情智型作業。打破“獨立作戰”的“個人模式”,突出互動協作原則,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采用密切合作、分工明確的“軍團模式”。學生從合作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自主探究的潛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提升合作探究的品質。
總之,通過不同類型的數學情智型作業的設計,讓數學作業由原本的“機械訓練”變成“思維體操”,由“單一數學”變成“復合數學”,從作業內容、類型多樣化,作業形態呈現“教學做合一”,以生成學生智慧為目標指向,從培養“知識人”轉為培養“智慧者”。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點項目“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情智教學的實踐研究”(批準號:20192QJK042)和東北師范大學“國培計劃”中小學名師領航工程專項課題“小學數學情智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GPJH201805)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