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級作為小學英語入門階段,而筆者面對的教學對象是本校特色班級設置中的全女生班,名為淑女班。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還需要關注區別于男女混合班的學情,在考慮以上兩種情況后制訂針對性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啟蒙學習,在實施英語教學一學期后進行總結與思考。在參考資料較少的情況下,筆者希望通過自己的記錄與思考能對類似班級的教學有所啟發,也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做好準備。
【關鍵詞】一年級英語;淑女班;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陳熒,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國際學校。
引言
剛剛帶完一屆淑女班大循環六年的筆者,對于新一屆的班級還是存在疑惑,畢竟世界上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新班集體有24名學生,針對怎樣帶好這個淑女班,筆者進行了調查和思考。
一、學情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應該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而做好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對學生的學情有正確的了解和把握。下面從兩個方面對新組成的班級進行英語基礎學習和接觸的調查。
1.關于24名學生有無英語學習基礎的調查。據統計,24名學生中,零基礎的學生17史,占比71%,有一定基礎的5史,占比21%,基礎較好的有兩名學生,占比8%。在班級大多數學生英語方面零基礎的情況下,需要完成國標教材、校本教材、典范故事的教學,存在一定難度,需要多輸入、常輸入,循序漸進,慢慢積累。
2.關于24名學生所受幼教情況的調查。據統計,來自公辦幼兒園的有7名學生,來自民辦幼兒園的有17名學生。其中公辦幼兒園的7名學生中有1史是英語基礎較好。剩下的6名全是零基礎的。而17史來自民辦幼兒園的,有1史英語基礎較好,5名有一定基礎,11名為零基礎狀態。
通過以上調查可發現,這個班集體的零基礎學生較多,從公辦幼兒園升入小學的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定了解。整個班集體的英語學習基礎較弱,教學計劃需要細之又細,層層推進。
二、教學方法探索與回顧
1.教材和課程設置分配和分析。(1)國標課程穩抓穩打。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在民辦九年制學校,使用的是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八個單元單詞與圖片,學生需要全部會讀會認,筆者堅持周周過關,學生們在全英文教學的環境下,英語水平緩慢提升。
(2)校本課程添磚加瓦。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年級英語備課組所有成員通過多次教研,根據國標課程結合已有書本進行每個單元的拓展與延伸。讓好生吃飽,讓中等生進步,讓學習弱的學生憧憬英語學習的樂趣。
(3)外教課程錦上添花。作為一所在當地已有一定影響力的民辦學校,特色教學必不可少,每周五課時外語課,今年把單純的口語練習替換成女生較弱的兩節科學英語教學和三節數學英語教學,很好地彌補了女生在科學知識方面的匱乏和數理思維較弱的不足。
2.教學方法的使用和反思。(1)項目式教學法。美國教育家 w.H.Kilpatrick認為,如果教育沒有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互動交往,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興趣、經驗等,而是由教師來決定學習的內容及方式,不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 ,“心理因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兒童需要自由地決定他們想要做什么,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感將增加他們對自己定的 “學習目標 ”的追求。杜威的實用主義原則認為學生的學習必須是在真實的情境中做中學、學中做。所以筆者認為,英語教學是個人或者小組在社會情境中有目的地通過擬定計劃、實施計劃形成概念化的活動。
如教學“Puton your coat”時,筆者抓住當時是冬季的時機,帶領學生認識服飾。筆者設計了小馬虎Coco穿衣記,用上教師的名字,學生們一下子就來了興趣。然后給大家看了Coco的衣櫥,展示了課文中的sweater,beanie,coat,scarf,并補充了dress,skirt,T-shirt,jacket等單詞,然后分為四個季節,請小朋友幫她找到合適的衣服,在游戲中練習說單詞,操練句型“Put on your ...,please”,培養學生用句子來回答問題的習慣。
(2)交際法。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讓學生能夠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考慮到交流雙方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課堂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對話練習。從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到小組問答,再到生生對話練習,不斷推進。例如,教師引導提問“How are you?”學生回答“I'm fine,thank you.”,接著小組間提問,答句增加“And you?”“What about you?”“I'm fine, too.”。熟練之后,教師會拓展happy,sad, hungry, thirsty, good, frightened, terrific,super等相關詞匯,在交流對答時,答案就豐富起來,學生也會喜歡上這種簡單又必考的句型的練習。
(3)游戲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就是以游戲的形式教學,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教材內容。它是將“游戲”和“教學”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筆者用得最多的游戲是“悄悄話”。這個形式比較多樣。第一種:女生有的比較害羞,在新授單詞時,教師先領讀,然后讓她悄悄告訴我這個單詞怎么讀。教師湊近她們,不僅拉近了距離,小聲說即使說錯她也不會尷尬,慢慢就會愿意張口練習。第二種:教師大聲說,學生小聲說,如果教師小聲了,學生就需要大聲說出詞匯。這種形式很考驗學生的反應能力,不能開小差,否則就很容易出局。第三種:“爬樓梯的悄悄話”,當樓梯在最下面時說話小聲,隨著一步一步往上走,聲音慢慢變大。第四種:“模仿悄悄話”,教師說一種小動物的名稱,學生用那種動物的聲音來說這個單詞,區別度最大,她們最喜歡的兩種動物是mouse和tiger。
(4)活動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在第一學期,開展了學生們喜歡的手抄報展示,而記憶最深刻的是年級組的“Spelling Bee”拼詞大賽,學生們坐在舞臺上,看到圖片不僅要立刻反應還要去按搶答器,這些新鮮的玩意讓學生們興趣濃厚。雖然我們班最后只取得了三等獎,但是反而增添了學生了來年再戰的斗志。
3.課后鞏固措施與思考。(1)平時過關表。措施:第一學期過關內容是譯林版教材中的所有內容會指讀。校本教材五個模塊中共五首歌曲和十個故事,要求會指讀。在第一學期典范故事學習了17課,要求會指讀。
思考:在參加常熟市期末測試時,發現2020年的譯林卷也增加了難度,所以光靠指讀過關已經無法達到全部優秀的水平,所以在下學期將進行調整,譯林版教材中的故事部分鼓勵學生多朗讀,能背誦。26個字母能熟練掌握,典范故事能模仿,也嘗試背誦。
(2)《擷英慧語》周末大闖關。措施:這是一套由學校英語組集體編輯成冊的實用作業,在學校的組織下,提前進行下一學期的集體備課,把教學目標細化到每周的內容和進度中,每個班級的英語教師按照上面的一周闖關內容進行教學,不僅縮小了班與班之間的差距,也讓教師有章可循。對家長與孩子來說,作用也是很實惠的。家長能了解每周學生在學校掌握的英語知識。學生在周末能進行很好的鞏固與復習。
思考:因為這本手冊非常實用,所以第二學期將繼續提前備課,把好的東西傳承下去。并在手冊上添加“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兩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掌握情況和家長考核情況進行“A,A-,B,B-”四個等級的選擇。
三、教學方法實施結果的總結與思考
1.學生的成績方面。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的平均分從第一次測試時的75.96分有所提升,半學期后9次測試的平均分分別為84.29;分、91.94分、95.29分、93.65分、90.22分、96.46分、95.79分、90.67分、97.83分,后八次都能在90以上,達到優秀。雖然一開始24名學生組成班集體時基礎較弱,但是經過以上英語教學方法收獲一定成效,所以接下來會繼續記錄和思考。
2.學生學習能力方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濃郁,句子認讀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有5名學生仍存在認讀困難,新授內容很難接受,單詞換一個地方就不認識的情況比較普遍。筆者對于這個問題進行了學習和思考,在第二學期將采取以下措施以改善此問題:一是在PPT中多一些完整的句子,不只是單詞的出現,讓課堂上的視覺沖擊多一些,增加記憶的概率;二是嘗試常見單詞的拼讀,加深印象,后期可以進行簡單詞匯的拼寫訓練;三是小故事進行演繹,通過表演的方式來達到背誦的目的;四是課后推薦合適的英語繪本,一學期分享5本英語小故事。希望通過以上措施能有效改善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淑女們結束的小學階段第一學期的英語學習還有很多細節可品,需要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多回顧多思考才能取得更大進步。第二學期將延續上學期的一些效果比較明顯的教學方法,例如獎勵幣的沿用與創新、每周詞匯量的擴充等。希望在勤思勤學的努力下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享受更大歡樂,取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楊瑩,曾崇達.初中英語聽說分層教學學情調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7):51-53.
[2]徐蘇燕.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法課程群建設中的實踐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4(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