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廣順 姜洋 楊溢
摘 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構建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標的題中之義。從思政教育教材體系的性質特點、歷史經驗和環境要求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既是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決定的,也是思政教育教材的性質功能決定的。要努力構建圍繞核心、逐漸深入、梯次分布的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并在教育實踐中檢驗成效。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體系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15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749(2021)04-0073-06
統籌學校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長遠大計,意蘊深遠。“立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1]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思政教育教材的質量和水平決定著思政教育的成效與未來,關乎著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長遠發展。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為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把準“定盤星”、校正“指南針”。
一、思政教育教材體系的性質和功能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
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是國家基礎性工程。從思政教育教材體系的性質特點、教材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到新時代人才培養的特殊環境、任務使命,要求思政教育教材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核心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融入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實現思政教育鑄魂育人的價值追求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思政教育教材體系的性質特點決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地位。思政教育教材體系作為思政教育的“牛鼻子”,有著自身獨特的性質特點。一是具有政治性。思政教育的核心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工作是不能離開現實政治的”[2],這決定了彰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意志的政治性成為思政教育的本質屬性。教材體系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無產階級意志的表現載體,載負著政治“價值的素材”,也具有凸顯的政治屬性。這一屬性體現為思政教育教材堅持政治引導這一基本功能,通過用徹底的政治理論說服人和先進的政治理念教育人,實現以強大的政治力量引導人的目的。這一屬性也表現為思政教育教材必須遵循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時刻“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3]作為教材體系建設的基本遵循,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一屬性還體現在思政教育教材必須秉持正確的政治觀點,因為“一定的意識形態總是以一定的語言為載體的”[4],“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5],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必須以正確的政治話語表達觀點方向和立場態度。二是具有時代性。時代是思想之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與時俱進性內在地要求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始終與時代同步,在堅持中與時俱進,在改革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6]這種時代性體現為思政教育教材通過把握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脈絡,立足于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指明教材體系的歷史走向和前進方向;在教材內容方面圍繞時代性質、時代主題和時代使命,始終把握時代脈搏,將最新理論成果編寫在教材體系中,落實到課堂教學里;同時順應時代潮流,在審視熱點問題中拓展國際視野,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材形式,肩負起教材體系的時代任務。三是具有系統性。在教材編寫過程中強化系統觀念,運用系統思維,加強統籌安排,“始終注意從總體上、相互聯系上和精神實質上去全面地正確地把握”[7]思政教育教材體系。思政教育教材體系政治性、時代性和系統性的屬性,要求教材編寫具有高度政治站位、立于時代潮流前沿,全面系統地反映和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共產黨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的歷史經驗表明,任何時候都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核心。重視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是黨的優良傳統。在百年征程中,黨積累了“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于教材研究和教材編寫的全過程”[8]的寶貴經驗,為新時代堅持思政教育教材以最新理論成果為核心奠定了歷史基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黨領導思政教育的起步期,是思政教育教材建設工作的重要開端。面對艱巨繁重的革命任務和嚴峻復雜的客觀環境,黨創辦了蘇維埃大學、列寧小學等,開設“黨的建設”“馬列主義”等課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多方面開展毛澤東思想教育,在黨內、軍隊和根據地內部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編寫工作,為匯集人民力量、贏得革命勝利筑牢了精神根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對教材建設工作更加重視。以不再沿用民國時期舊教材為新起點,開啟了教材建設由國家統一推進的重大轉變。通過中央組織編審,確保思政教育教材內容不斷豐富創新。改革開放的春風開啟了思政教育教材建設的嶄新篇章。黨和國家深刻認識到思政教育教材建設的重要性“在于教育后代的問題”[9],“組織一個很強的班子編寫大中小學教材”[10],為培養一批推動改革發展的人才提供了智力保障。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教材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開始實行教材編審分開,思政教材也逐步放開,初步形成了“一綱多本”的教材格局。但不論是“國定制”還是“審定制”,“多本”思政教材的內容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積極開展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教育,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政教育教材由國家統編、統審、統用,將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作為核心內容的特征更加凸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11]。歷史經驗表明,中國共產黨歷來注重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轉化為思政教育教材的內容,為新時代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借鑒和實踐依循。
人才培養的特殊環境和時代使命,為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從人才培養和思政教育環境看,良好的環境是人才培養的前提。新時代是“不同教育思想激蕩、碰撞、融合的時代”[12],人才培養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機遇與挑戰相伴相生。在世界范圍內,人才培養已成為國家間軟實力競爭不可替代的衡量指標,人才培養的能力反映著一個國家發展的潛力。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已被納入我國2035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圖景中,發展建設正當其時。近年來,國家教材委員會的成立以及教材局等機構的掛牌辦公,為人才培養健全質量標準、創新方式、優化結構等提供了組織保障。與此同時,國外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滲透,國內多樣社會思潮交織碰撞,網絡技術革命挑戰傳統教育方式等,給當前人才培養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和嚴峻考驗。面對新時代人才培養的特殊環境,如何用主流價值引領方向,更好地為國家發展提供支撐,需要發揮思政教育教材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納入教材核心內容,入腦入心、筑牢夯實,為落實好人才培養的新時代要求筑牢思想堤壩。二是從人才培養的任務使命看,新時代人才培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3]為使命職責。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14]
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思政教育教材是一項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工程。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都集中體現在教材內容之中,二者須臾不可割離。人才培養的任務使命要求融思想性、科學性與時代性內容于思政教育教材之中,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地位,努力將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為培養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人才和建設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注入力量。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思政教育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核心內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這一思想具有鮮明的理論品格,是學校把握正確辦學方向、應對風險挑戰、落實思政教育根本任務的行動指南,在思政教材體系建設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其核心地位。
第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真理性的充分反映和時代表達。一是這一思想是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表現為“系統全面、邏輯嚴密、內涵豐富、內在統一”[15],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全方位的“理論概括和戰略指引”[16]。作為一個完整系統、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一思想成果與馬克思主義在精神實質上一脈相承,在原則方法上一以貫之,其本質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與發展。學校思政教育教材必須堅持這一指導思想而不能須臾有所偏離。二是這一思想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論指南,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作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涵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提供了理論遵循。教育事業作為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工程,必須以這一科學思想為推動和指引,以加快教育現代化和人才培養現代化的步伐,落實立德樹人長遠大計。作為立德樹人大計的鑄魂環節,學校教育必須將這一思想置于教材建設這一基礎環節的核心地位。三是這一思想具有鮮明的理論品格,是“閃耀著理性光輝和人格魅力的科學理論”[17],是集理想信念、人民情懷、自覺自信、問題導向以及無畏擔當于一身,富有感召的思想力量。深刻理解這一思想的理論品格,能夠發現它不僅是系統的思想知識體系,還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良藥”。這一思想決定和引領著思政教育教材“傳授知識、提高品德、啟迪智慧”[18]的本質和功能,其鮮明而深刻的理論品格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教材都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地位。
第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理論指導。一是這一思想是學校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理論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作為我國教育事業規律性認識”[19]加以闡釋,把堅持這一辦學方向作為我國學校的立校之本,作為學校教育工作最根本的方針。學校教育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黨治國理政服務,必須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不含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國教育最鮮亮的底色”[20],其“思想主題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使命就是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21],因而是我國學校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理論指導和思想引領,是學校思政教育教材建設的基本遵循。思政教育教材是檢驗學校教育是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試金石”,是決定我國教育性質的物質載體,其基本的檢驗指標就在于是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材的核心內容。二是這一思想是學校教育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行動指南。隨著我國不斷擴大開放、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國同世界的聯系更趨緊密、相互影響更趨深刻,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形勢和斗爭也更加復雜。學校作為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面,面臨諸多風險挑戰,特別是拜金價值觀、個人主義等不良、扭曲思想的侵蝕,對我國學校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意識形態考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學校教育凝心聚力地應對當前考驗的思想根基和行動指南,是“四個自信”在廣大學生心中播種、萌芽、扎根的思想指引,是“在堅持什么、反對什么上旗幟鮮明、正本清源”[22]的衡量標準,必須堅持這一思想的重要引領功能,確保這一重要思想在學校思政教材中處于指導和核心地位。
第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一是這一思想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思想。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核心是“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23]。這一思想中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德育精神,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系統的道德價值體系,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思想。學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時刻把“德”放在五育首位,真正將“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4]這一原則貫徹落地,體現在思政教育教材的思想體系、知識體系、培養體系的全過程,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處于思政教育教材的核心地位,“實現全覆蓋、貫穿全過程”[25]。二是這一思想是培養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教育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塑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者和奮斗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26],實現教育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從人的成長規律來看,青少年成長、成熟、成才的蛻變過程離不開學校教育這一重要依托,特別是不可缺少思政教育的浸潤熏陶,更需要思政教材的科學引導。對青少年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起著“思想理論引導、核心價值培育、精神品格鑄就和人文素質滋養的重要作用”[27],是學校思政教材建設的核心和靈魂。
三、構建圍繞核心、逐漸深入、梯次分布的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
推進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是全面提高思政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關鍵一招,是落實當前教育改革創新的基礎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重要舉措。教材體系建設不是簡單的知識“打包”和概念羅列。構建名副其實的優質思政教材體系,就要圍繞核心、逐漸深入、梯次分布,并在教育實踐中檢驗成效。
第一,構建“圍繞核心”的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圍繞核心”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一是加強黨對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搞好思政教材建設的根本保證。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思政教材體系,必須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的政治前提。只有加強黨的領導,才能站在國家意識形態的立場開展思政教材建設,把握思政教育教材建設的領導權,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制高點。二是設置“圍繞核心”的思政課程目標、體系和內容。課程設置是教材編寫的前提。構建“圍繞核心”的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要設置“主動出擊”、重點強化核心思想的思政課程,實現課程目標、體系與內容的“一盤棋”,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課程作用,保證思政教材體系貫穿核心思想的“育人主線”[28]。三是堅持思政教育教材的統編統審統用。思政教材統編統審統用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29]的基本要求。堅持統一性,就要由國家統一對各學段思政教材建設進行系統設計、統籌規劃,實行思想政治學科教材統一的編、審、用。對思政教材編審用“統一”建設的過程就是明確主流價值導向、凝聚核心思想理念的過程,是思政教材體系“圍繞核心”、體現國家意志的重要載體。
第二,構建“逐漸深入”的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在“圍繞核心”的基礎上,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建設要遵循“螺旋上升”的規律和從易到難的原則,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成長規律、實際需要、接受能力”[30],合理安排、逐漸深化教材內容。小學是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啟蒙階段,這一階段思政教材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和健康情感。結合小學六年學制跨度較長的客觀實際,以及這一階段學生自主意識逐漸增強,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未形成的特征,思政教材內容要不斷由對自我、家庭、班級的介紹向社會、國家、世界的講授深化,幫助小學生樹立起對祖國、民族、執政黨、社會制度等的情感認同。中學是青少年不斷筑牢思想基礎并逐步提升政治素養的階段。中學生的社會意識不斷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思想活躍且充滿求知欲。基于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初中思政教材要“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通過呈現百年大黨的光輝歷程和國家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學生體驗到作為中國人的自信與自豪;高中思政教材要“以學生的認知為基礎”,教材的理論性應當適當加強,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在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過程中堅定“四個自信”。大學是青少年明理行道、增強使命擔當的階段。要根據本科、專科不同學校類型和本碩博等不同層次設置教材內容,其中本專科教材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國內外熱點以及包括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內的“四史”等內容的講授,筑牢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研究生教材要以學理性和研究性內容為主,提升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政治思辨能力和學術科研水平。要在逐漸深入的學校思政教材內容中,不斷深化青少年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與踐行。
第三,構建“梯次分布”的學校思政教育教材體系。“教材編寫使用是國之大事、民之關切。”[31]要編寫包括“必修教材—選修教材—參考教材”在內的思政教材,推動實現教材體系的梯次分布。一是編寫好思政教育必修教材。圍繞政治常識、行為習慣、經濟文化、法律知識等編寫貫通九年義務教育的小學及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必修教材,實現小學到初中教材內容的梯次遞進;以小學、初中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知識深化和細化,編寫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階段“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編寫大學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教材,把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深入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作為核心內容,層層落實思政教育教材目標要求,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二是編寫好思政教育選擇性必修教材。從高中階段開始編寫選擇性必修教材,其中普通高中階段選修教材的內容,應涵蓋國際政治經濟、法律、邏輯等;中等職業學校階段的選修教材側重于時事政策、職業素養、創新創業等內容;大學階段的選擇性必修教材結合各高校實際進行編寫,高職高專及本碩博階段都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編寫相應的選修教材,并“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統籌審核把關作用”[32]。三是編寫與思政教育教材相配套的參考用書。教師授課的教參、案例解析等都要圍繞核心作出相應的解析和說明,幫助教師深度挖掘教材、精彩講授每一堂思政課;學生的輔學讀本、疑難問題解析也要有理論解析和知識拓展,便于學生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第四,以實踐為標準檢驗“圍繞核心、逐漸深入、梯次分布”的落實效果。“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33]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其本質也是實踐的。因此,一切教育成效都要“通過實踐”“得到確證”[34]。為了確保教材質量、提升“圍繞核心”的成效,從制度機制、教師教學和學生評價三方面展開實踐檢驗。一是建立健全思政教材全流程把關機制,用制度保障“圍繞核心”的效果。落實好學校思政教材建設這項國家事權,必須發揮好制度的保障作用。要嚴格執行思政教材“凡編必審、凡選必審”制度,抓緊出臺教材管理相關規定,將思政教育教材全流程把關機制貫徹到底,努力把好思政教材這道“防火墻”,“開創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教材工作新局面”[35]。二是組織好教學工作,在教師教學中夯實“圍繞核心”的效果。“教材建設的根本在編寫、關鍵在使用”,教師對教材的充分使用和深入講解“是教材建設的‘硬道理”。[36]在開齊開足各門各類思政課程的基礎上,教師必須先學一步、多學一點、學深學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這一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理論品格很好地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把科學理論的思想體系轉化為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體現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當中,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重要著作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根據不同年齡特點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實現“圍繞核心”的教材體系向“圍繞核心”的教學體系轉化。三是做好學生對思政教育教材的反饋,在學生評價中檢驗“圍繞核心”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檢驗教材質量是否過關的重要參考指標。通過考量學生的評價反饋,檢驗思政教育教材是否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介紹和闡述的原理是否適合學生的閱讀、學習、理解和踐行,從而“對學生產生最持久的‘三觀塑造”[37],實現思政教育教材建設的價值旨歸。
參考文獻
[1]? 俞筱堯,劉彥捷.陸費逵與中華書局[M].北京:中華書局,2002:403.
[2][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9,104.
[4] 俞吾金.意識形態論(修訂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5]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6] 楊泉明.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293.
[7] 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14.
[8][36] 顧海良.教材體系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關鍵[N].光明日報,2017-10-24(5).
[9]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869.
[10]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67.
[11] 習近平.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再訪西柏坡側記[N].人民日報, 2013-07-14(1).
[12] 靳曉燕.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對話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N].光明日報,2017-07-14(6).
[13][19]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14] 馮秀軍.時代新人培養與新時代的大學使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35.
[15][16][2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13,15,13.
[17][2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7-8,13.
[18] 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20] 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4.
[23][25][32]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0-1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HJ2.2mm〗
[24]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26] 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EB/OL].(2021-03-06).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21-03/06/c_1127178011.htm.
[27] 張雁.學科和教材不能當西方理論的“搬運工”[N].光明日報,2017-02-14(6).
[28] 靳曉燕.編好三科教材 培育時代新人——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答記者問[N].光明日報,2019-08-28(6).
[29]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3.
[30] 李詩琴.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1):52.
[31] 趙婀娜.課程教材建設是戰略性工程和基礎性工程——用教材為學生打好“中國底色”[N].人民日報,2018-02-01(17).
[3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34] 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48.
[35] 田慧生.加快建設高質量教材體系[N].中國教育報,2020-12-01(1).
[37] 中共教育部黨組.辦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J].求是,2020(17):27.
[責任編輯:孫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