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提升路徑探析

2021-09-22 03:29:40徐國民孫文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內涵

徐國民 孫文秀

摘 要:

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主要表現為一元主導、多元聯動的主體協同力,與時俱進的內容說服力,先進高效的技術精準力和深入人心的效果引領力。在新媒體時代切實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就要求我們切實提升傳播主體效能,推動主體間的多元聯動;推動內容生產與時俱進,強化闡釋力和說服力;堅持靶向傳播理念,增強傳播的精準力;量化評估與質化評估相融合,建立科學的效果評估機制;規范傳播秩序,完善傳播監管體系。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內涵;實踐路徑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8

中圖分類號:G206;C912.6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749(2021)04-0133-07

〖HJ2.2mm〗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而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是建立和實現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不斷根據時代發展特點和社會主要矛盾調整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工作,服務于經濟發展、政權鞏固、民族復興之中。在新時代,現代科技推動了新媒體快速發展,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途徑和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可以說,新媒體為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主流意識形態在傳播過程中陷入主導性被分化、權威性被威脅、話語權被弱化等現實困境。在這種情況下,科學認識新媒體發展給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正確把握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科學內涵及提升路徑,對于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引領力和社會凝聚力、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無疑有著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時代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從學理上說,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不僅要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解釋力和說服力,而且還要選擇合適的方式將其傳播給人民大眾,使他們從內心接納、認同這種意識形態。如果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陷入到了“有理傳不出”的僵局,那么其凝聚力和引領力也無從談起。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提升和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是提升其凝聚力和引領力的關鍵要素。

新媒體技術的躍升變革了信息的傳播邏輯,信息傳播呈現出全員性、即時性、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這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塑造了全新的時代背景。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不再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這為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大范圍、高速度、低成本的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傳播者可以借助VR、視頻、音樂等多種傳播形式,以精準傳播理念,推動主流意識形態“飛入尋常百姓家”。然而,我們不能只關注到新媒體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所帶來的機遇,更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過程中所存在的主體多元化、內容碎片化、環境復雜化等局限,再加上敵對勢力對我國不斷地進行意識形態滲透,這些因素使得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面臨著被弱化、邊緣化,乃至被淹沒化的風險與挑戰。

其一,碎片化傳播不斷消解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整體性。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屬性和重要特征,也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必須堅持的原則性要求。在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過程中,堅持和維護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是確保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準確性和真實性的前提條件和現實要求。然而,隨著用戶閱讀的便捷性需求、社會價值主體多元化發展、新媒體技術的快速變革以及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蠱惑性,這些加劇了信息傳播的碎片化。這種碎片化的傳播環境給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整體性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首先,這種內容簡短零散、主題跳躍、形式多樣、目的不固定、關聯度低下、評論隨意的碎片化傳播割裂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內容的連貫性和邏輯的周密性。其次,碎片化的跳躍式的淺閱讀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們思考的碎片化、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這種惰性思維方式嚴重影響了人們深入理解主流意識形態的科學性和價值性,從而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最后,在人人都是信息生產者的新媒體平臺,各種不同的利益團體為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利用碎片化的傳播環境,以偏概全,對馬克思主義隨意剪裁、惡意解讀,發出“意識形態淡化論”、“完全市場化”等非馬克思主義言論,拆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完整性,誤導民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識。因此,如何在碎片化傳播環境中保持主流意識形態的整體性、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其二,傳播主體多元化不斷挑戰著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性。在傳統媒體時代,權威性機構掌控著信息傳播的主動權,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引導民眾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進一步主導了社會輿論發展。隨著智能手機、電腦的廣泛應用降低了公眾發布信息的成本,信息傳播主體呈現出社會化和個人化的發展特征。在新媒體時代,不少自媒體平臺為獲得更高的點擊量和轉發量,就忽視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以經濟利益為價值導向,競相發布負面的、虛假的內容,甚至違法的信息,以擴大自身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面對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內容,傳播受眾具有極大的能動性,可以自主地選擇是否關注某一信息發布者、是否閱讀某篇內容。基于大數據的算法推薦更使用戶封閉于自己所搭建的“信息繭房”之中,接觸不到異質性信息。在現實社會中,少數群體對主流意識形態懷有偏見,拒絕認識主流意識形態所蘊含的的科學性和真理性,轉而去關注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如此一來,在這種主體多元化的傳播環境中,主流意識形態的覆蓋力、影響力就會被一些非主流意識形態所排擠,不斷挑戰著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性。

其三,輿論生態環境復雜化不斷威脅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輿論生態環境是影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健康、平穩的輿論生態環境有利于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實效性,而無序、隨意的輿論生態環境則會煽動民眾、激化矛盾,從而弱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輻射力度。新媒體的發展縮短了輿論傳播周期,加速了社會話題的裂變式擴散,可以瞬間吸引一批互不認識的人在網絡空間討論,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立足的輿論生態環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是我國發展的加速期,同時社會發展中的城鄉發展差距、食品安全等問題仍然存在。部分社會成員不可避免地就會在新媒體平臺表達對社會問題的各種看法。部分為吸引流量的自媒體和西方敵對勢力妄圖借社會問題發酵,并挖掘出以往類似的公共事件進行類比,混淆視聽,向外界渲染負面情緒。在這種負面情緒的籠罩之下,其他民眾就會“人云亦云”,忽略事實的真相,拒絕獨立的理性思考和價值判斷,這就進而降低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信任度。從目前來看,官方從監測到負面輿論、對事件進行調查,再到權威媒體發聲的時間是較長的,在公布調查結果前,各種先入為主的小道消息會干擾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不斷威脅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破壞和諧的輿論生態環境。

總而言之,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給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方面,新媒體作為信息的傳播載體,極大地拓展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平臺,助推了主流意識形態以高速度、高質量、大范圍、低損耗傳播,增強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輻射范圍。另一方面,主流意識形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引領著新媒體技術的健康發展。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要推動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之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技術支撐;更要不斷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在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力,使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堅持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從而取得新媒體技術發展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提升的良性互動。然而,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仍然存在著傳播主體素質不足、傳播內容抽象化、傳播話語吸引力不足等問題,再加上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的滲透,這給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也帶來巨大風險與考驗。在這些風險與考驗之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進一步提高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關注度、理解度、認同度、踐行度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這也是進一步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的必然要求和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保證。

二、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科學內涵

提升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首先需要對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內涵進行重新闡釋。然而,學術界現有研究成果并未對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做出清晰界定。正因為如此,筆者試圖從傳播力、主流意識形態等相關概念出發,明確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科學內涵。

就“傳播力”而言,學術界從不同傳播主體及不同衡量維度等方面進行研究,尚未對傳播力的內涵形成統一共識,大體上存在“能力說”、“力量說”、“效果說”和“綜合說”四種不同觀點[2]。 “能力說”強調傳播力是傳播者和受眾對信息進行編碼和解碼的能力[3]。“力量說”強調的是傳播主體對傳播媒介運用、掌控的能力[4]。持“效果說”的學者則認為傳播力是指傳播內容對傳播受眾的行為和情感的改變程度和社會影響[5]。“綜合說”是把以上兩種或三種內涵進行融合[6]。由于傳播是主體、客體、內容、效果綜合作用的過程,如果把傳播力僅限定于傳播能力、傳播力量或傳播效果某一單一衡量維度,那么對界定傳播力內涵就會有失偏頗。在綜合借鑒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筆者認為傳播力是傳播主體將篩選后的傳播內容借助一定的傳播方式影響受眾情感和行為的能力,是傳播主體的媒介素養程度、傳播內容的吸引程度、傳播方式的有效程度和傳播效果的影響程度綜合作用的結果。

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因此,在我國,強化和提升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就是中國共產黨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運用合適的媒介將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傳播給群眾,以提高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感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包含一元主導、多元聯動的主體協同力,與時俱進的內容說服力,先進高效的技術精準力和深入人心的效果引領力四個維度。

1.一元主導、多元聯動的主體協同力

一元主導、多元聯動的主體協同力是指在黨政主導的意識形態傳播主體協同各領域意見領袖在傳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同頻共振能力,是提升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重要抓手。

在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模式發生變化,其中“去中心化—再中心化”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語境。新媒體的發展賦予了普通民眾生產和傳播信息的權力,打破了傳統的黨政一元主導、單向輸出的意識形態傳播中心,形成了黨政傳播主體、意見領袖和普通民眾的多元傳播格局。盡管多元傳播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解構了黨政傳播主體的引導力和影響力,但其作為主流意識形態信息的發布方,在民眾心中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不斷創新黨政傳播主體在新媒體時代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方式,增強用戶的關注度,強化黨政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發揮其把方向、守陣地的重要作用。

在“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過程中,一方面,普通民眾可以發布信息,但由于其傳媒素養較低,傳播的信息并不一定被他人廣泛接受,因而其作為傳播主體的傳播力較低。另一方面,普通民眾對網上數量眾多且繁雜的信息無法進行有效甄別,他們部分地將信息的甄選依托于各個領域的意見領袖。這樣一來,意見領袖就擁有了大量追隨者,具備了一定的傳播力,在信息傳播格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形成新的傳播中心。意見領袖在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中發揮著雙重作用,他們既有可能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擴大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空間,也有可能削弱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威脅主流意識形態安全。因此,要對意見領袖進行有效甄別,利用法律和道德對不利于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意見領袖進行規制,積極爭取傳播正能量的意見領袖,擴大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空間,提升傳播效率。

黨政主流媒體一元主導與意見領袖的多元聯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如果缺乏黨政主流媒體的強力主導,意見領袖生產、傳播的內容就會偏離主流意識形態發展方向。如果缺乏意見領袖的多元聯動,主流意識形態就難以深入各個領域。只有堅持將黨政主流媒體的一元主導與意見領袖的多元聯動統一起來,才能形成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合力,才能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

2.與時俱進的內容說服力

增強與時俱進的內容說服力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根本。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生產與再生產是傳播環節的關鍵一步,是提升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度的重要因素。與時俱進地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生產與再生產,是占領新興傳播陣地、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本質要求。因此,我們要在立足時代特點和黨的中心工作的基礎上豐富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創新話語表達方式,增強主流意識形態闡釋力和說服力。例如,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將晦澀難懂的抽象理論,用“管他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等簡短樸實、深刻透徹的語言,解答了人民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困惑。鄧小平理論以其強大的闡釋力和說服力推動了主流意識形態滲透進日常生活,有效提升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效率,為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夯實了思想基礎。這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容的闡釋力與說服力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決定因素。

在新媒體時代,思想活躍,各種社會思潮搶占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陣地。為確保主流意識形態占領輿論陣地制高點,就要從傳播主題和話語表達兩個方面增強理論的闡釋力和說服力。從傳播主題來看,意識形態傳播內容要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為基礎,以不同民眾的現實需求為目標,塑造民生服務、社會熱點解讀、正能量宣傳相結合的傳播內容,提升內容的鮮活性和時效性。從話語表達方式來看,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內容要想贏得民眾的心理認同和自覺踐行,就要以感性的傳播方式闡釋理性的傳播內容,將政治化、學術化的話語轉化為生活化、大眾化的語言,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塑造親和力和感染力。

3.先進高效的技術精準力

先進高效的技術精準力是新媒體時代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重要抓手。先進高效的技術精準力是指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傳播技術,采用不同傳播方式和內容,以實現對不同受眾精準傳播的能力。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囿于落后的技術條件的限制,采用“大水漫灌”的傳播方式,因而具有受眾模糊、手段滯后、方法簡單死板、內容空泛的弊端。在新媒體時代,人人皆可在網絡平臺發出自己的聲音,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稀釋主流意識形態。如果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仍采取傳統傳播方式,缺乏針對性,就難以獲得民眾的認同,甚至受到民眾的反感排斥,導致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產出低于投入力度。面對“大水漫灌”傳播方式的弊端,依托先進高效的技術手段進行精準傳播是扭轉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不足局面的有效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7]”。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這使得精準傳播成為可能。因此,傳播主體應將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虛擬仿真等現代傳播技術融入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過程中,依托技術手段細分不同受眾群體、按需定制內容、科學應用傳播媒介、衡量傳播效果,把握好傳播的時效度,讓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落細、落小、落實。提高意識形態傳播的技術精準力,有利于洞悉民眾的現實需求和價值取向,為其提供主流意識形態優質內容,贏得人民的情感認同。可以說,在新媒體時代,提升了意識形態傳播中的技術精準力,也就有效強化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

4.深入人心的效果引領力

深入人心的效果引領力是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集中體現。傳播效果是傳播活動對受眾和社會產生影響的程度,是衡量傳播活動是否實現傳播目標的重要尺度。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是檢驗主流意識形態是否深入人心、產生高度共鳴的衡量標準,但也是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過程中最難以評估的要素。一方面,教育水平、個人偏好、生活環境等個人主觀因素的不同會導致受眾對同樣的傳播內容產生不同的理解,甚至會產生偏差,從而遮蔽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弱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為西方國家進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輸出提供了平臺。他們利用網絡平臺惡意解讀黨的方針政策,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誤導民眾的價值取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眾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和信仰,解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權威性。由此可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是傳播主體、傳播客體、社會因素等多方面的綜合影響。

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效果要從多個維度進行評估。從構成因素上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的評估需要聚焦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等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理解認可度、情感共鳴度、互動討論度、行為參與度四個具體指標,以此來衡量主流意識形態在傳播過程中是否實現了思想引領力、理論吸引力、情感凝聚力、行為導向力。從實現方式上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可以分為直接效果、間接效果和潛在效果三類。可見,衡量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是一個復雜的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要建立健全綜合的傳播效果長效監督評估機制,堅持差異化原則,將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定量評估與以互動反饋、訪談為基礎的定性評估相融合,從而更及時地調整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優化傳播路徑,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

三、提升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實踐路徑

在新媒體時代切實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需要我們切實提升傳播主體效能,推動主體間的多元聯動;推動內容生產與時俱進,強化闡釋力和說服力;堅持靶向傳播理念,增強傳播的精準力;量化評估與質化評估相融合,建立科學的效果評估機制;規范傳播秩序,完善傳播監管體系。

1.提升傳播主體效能,推動主體間的多元聯動

新媒體技術的躍升改變了主流媒體對信息傳播的絕對主導權,形成了黨政傳播主體、意見領袖和普通民眾的多元傳播格局。在這種趨勢之下,就要切實提升傳播主體效能,通過建立黨政領導的官方主流媒體—意見領袖—民眾的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合作共同體,發揮一元主導、多元聯動的協調作用,從而實現民眾對主流意識形態內化于心與自覺實踐的傳播目標。

第一,要堅持黨對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領導責任制,打造一批具有政治擔當、擁有高度公信力的新型權威主流媒體。雖然多元主體的傳播格局弱化了黨政主流媒體的權威力和公信力,但黨政主流媒體在信息發布的準確性、事件調查的快速性、品牌公信力等方面比自媒體具有絕對優勢,因而仍然需要強化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具體來說,一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為基本立場,培育具有政治堅定、業務突出的創新傳播人才。優秀的宣傳隊伍是提升主流意識形態主導力和感召力的重要力量。要把意識形態相關理論與新聞專業素養共同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用馬克思主義傳播觀念武裝頭腦,并利用定期培訓、業務考核來提升傳播人才的媒介素養。另一方面,建設新興主流媒體傳播平臺,占領意識形態傳播陣地[8]。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使用推動傳播媒介發生變化,嗶哩嗶哩、抖音、豆瓣等新興傳播平臺興起。因此,要讓黨政主流媒體入駐新型傳播平臺,拓展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覆蓋力,形成多平臺、全覆蓋的傳播格局。

第二,要重視發揮“意見領袖”在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中的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9]”。意見領袖憑借其社會關系、專業知識、人格魅力等自身優勢,吸引大量關注者,形成新的傳播中心,影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能的發揮。因此,一方面,要重視塑造官方意見領袖,根據受眾偏好改進傳播語言、傳播形式,主導網絡輿情,并以此來影響并帶動意見領袖承擔起傳播主旋律、正能量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要通過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的合力規范意見領袖對社會熱點事件的正向分析,避免意見領袖以功利化的價值取向發表錯誤、虛假言論。

第三,提升公眾的媒介素養。在新媒體時代,普通民眾具有傳播者和傳播受眾的雙重角色,在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傳播受眾,民眾要主動意識到傳播陣地中意識形態的激烈斗爭,提升虛假信息的辨別與批判能力,做好自己的“把關人”。作為傳播主體,民眾在媒體平臺點擊、轉載、發布信息時要遵守法律法規,拒絕傳播不良信息,樹立積極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推動內容生產與時俱進,強化闡釋力和說服力

推動主流意識形態內容與時俱進,提升其闡釋力和說服力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內在支撐。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闡釋力和說服力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根源于其理論能夠與時俱進,及時回應時代關切,滿足人民訴求。倘若主流意識形態內容不能吸引群眾、說服群眾,那么傳播技術的前沿精準、傳播主體的協調聯動都是無用的。

第一,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為發展指向,廓清思想迷霧。主流意識形態理論不是靜態不變的,而是伴隨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處在永恒的動態發展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10]。中國共產黨為解決這些矛盾制定各種政策,而部分民眾對于政策的制定以及執行必然存在困惑,這些困惑又反過來在一定程度上離散社會共識,妨礙社會矛盾的解決。因此,要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闡釋力和說服力,就必須立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為發展指向,及時解答人民的困惑,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比如,反腐倡廉如何落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之下中國經濟如何穩健前行,相對貧困怎么解決,等等。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如何解決、靠誰來解決,美好生活的標準是怎樣的,對于這些時代發展所衍生出的現實問題亟需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向人民群眾做出具有解釋力和說服力回應。

第二,進行科學的議程設置。官方主流媒體進行科學的議程設置有助于引導受眾主動關注、了解、討論國家黨政方針和時政熱點等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從而使受眾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情感認同和信仰。在新媒體時代,官方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能力被弱化,議程設置面臨一系列困境,如設置速度滯后、設置主動權被搶占、對外部平臺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等。要解決上述困境,主流媒體就要發揮“首因效應”,對民眾所關心的事件預先進行信息采編,搶占議程設置的主動權;發揮“溢散效應”,統籌權威媒體之間的協調合作,增強議題的可見性;采用疏導與引導相結合的方式,在堅持主旋律之下允許思想的多樣性,通過爭鳴達成共識,防止議題失焦。

3.堅持靶向傳播理念,增強傳播的精準力

主流意識形態的精準傳播是高效傳播的內在要求。在新媒體境遇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不能無視技術發展所面臨的風險,而是應該趨利避害、因勢利導,借助各種前沿高效的新媒體技術科學細分受眾,按需甄選內容,選擇最佳時機,實現靶向發力,做到精準傳播。

第一,傳播受眾細分化。受眾職業背景、價值觀念、年齡跨度、受教育程度、地域特點的差異導致受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偏好、理解程度、接收渠道也存在較大差異,因而細分傳播受眾成為主流意識形態靶向傳播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借助新媒體軟件科學細分受眾。比如借助微信公眾號后臺可以對用戶性別、年齡、城市、使用終端進行分析,同時也可以對用戶進行分類精準推送消息。另一方面,使用大數據對用戶的閱讀習慣、內容獲取渠道、評論、點贊等記錄進行跨平臺、跨應用的追蹤,努力實現傳播內容與特定傳播用戶的精準匹配。

第二,傳播內容個性化。首先,在內容生產方面,在對用戶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新媒體技術獲取不同類別用戶對內容的核心需求,生產受眾需要的內容,增強用戶黏性,以此強化傳播的精準力。其次,在內容表達方面,由于不同類別受眾的認知水平的差異,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表達形式應有所區別。比如,對于兒童等認知能力比較低的群體,應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則,生產出有趣味、便于理解的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內容。

第三,傳播時機最佳化。合適的傳播時機對于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精準力至關重要。新媒體技術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將信息傳播,為傳播主體優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時機提供了技術支持。傳播時機最佳化就是要抓住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時效性,找準群眾最期待、最樂意傾聽、最能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時機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為群眾帶來最強的情緒沖擊,以進一步增強群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廣泛認同。

4.量化評估與質化評估相融合,建立科學高效的傳播效果評估機制

建立科學高效的傳播效果評估機制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有效途徑。從多個維度對傳播效果進行科學有效評估不僅為主流意識形態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且能掌握民眾的思想動向,科學預見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做到未雨綢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變革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格局,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評估機制不能順應時代變革,存在評估對象的單一化、評估過程的線性化和評估重點的平面化三方面局限[11]。傳統的傳播效果評估機制不能對內容的質量、受眾的利益訴求、社會輿論動向實施多維評估,難以回應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強化路徑,最終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導向誤區。因此,改進傳統效果評估機制的弊端,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傳播效果評估機制是亟需解決的難題。

第一,建立多維的傳播效果評估機制。首先,從評估對象來看,評估對象不僅涵蓋內容的流量與質量,還應包括受眾的參與度與共鳴度、平臺的服務質量、傳播后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媒介豐富性等多個層次。其次,從評估持續時間來看,要對傳播效果進行長期的持續追蹤,不僅要對內容發布后的直接效果進行評估,更要評估間接效果和潛在效果。再次,從評估標準來看,要堅持差異性與靈活性原則,拒絕“一刀切”政策,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傳播人群、不同傳播內容、不同傳播時機設置不同的評估標準。

第二,采用量化評估與質化評估相結合的評估方法。傳播主體應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通過跟蹤監測傳播內容的轉發量、收聽率、點贊量以及傳播平臺的關注用戶、活躍度、訪問數量,量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實際效果。然而,一些傳播平臺為了經濟利益,雇傭“水軍”制造虛假的傳播數據,導致部分數據存在夸大成分,不能真實反映實際傳播效果。同時,通過數據衡量傳播效果難以全面、客觀地評估傳播效果,因此評估不能唯數據至上,也要將質化評估融入其中。這就要求建立傳播效果雙向反饋平臺,鼓勵受眾在網絡反饋平臺進行互動,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途徑衡量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目標是否達成。

5.規范傳播秩序,完善傳播監管體系

規范傳播秩序,完善傳播監管體系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重要保障。在相對自由的新媒體環境中,各種自媒體出于經濟、政治動機發布媚俗、虛假、錯誤的內容,以此來博取群眾眼球,破壞社會公序良俗,顛倒是非真相,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力。因此,必須通過加強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增強傳播主體的自律意識和他律意識,以此來規范傳播秩序,營造健康、平穩的輿論生態環境,從而降低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噪音”,擴大主流意識形態的輻射范圍。

一方面,加強法治建設,為規范傳播秩序提供法理基礎。新媒體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而有關新媒體條件下信息傳播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具有滯后性,為不法分子發布虛假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機。這就要求立法部門要根據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完善信息傳播的法律法規,為規范傳播行為提供法理基礎。同時,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依法懲處違法傳播行為,從源頭遏制不良信息的生產與傳播。

另一方面,加強道德建設,增強傳播主體的自律意識。雖然相關規范傳播行為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但一些不法傳播者利用法律空白,不斷采用新的形式傳播非主流意識形態內容,誤導民眾思想,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要解決這些問題,僅僅依靠法治是不夠的,必須要加強傳播主體道德建設,喚醒傳播者的自我責任意識,形成信息傳播的自我約束,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提供道德支持。

參考文獻

[1][10]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65.

[2] 張春華.傳播力:一個概念的界定與解析[J].求索,2011(11):76-77.

[3] Graham Williamson.Communication capacity[EB/OL].(2014-03-17).http://www.speech therapy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com.

[4] 李明德,張園,劉禪君,高如.互聯網思維下輿論引導的改善與創新[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15-120.

[5] 徐開彬,段永杰.西方視覺傳播研究的焦點問題與趨勢展望[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21-129.

[6] 劉嬋君,李明德.社會化媒體與政治生態研究譜系:內涵詮釋,現實表征與關系構想[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95-101.

[7] 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EB/OL].(2021-02-18).http://www.qstheory.cn/2021-02/18/c_1127110587.

[8] 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共產黨員,2019(7):4-5.

[9] 習近平:要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EB/OL].(2015-05-20).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5-05/20/c_1115351239.htm.

[11]胡正榮專欄:單一節目評價體系無法匹配全媒體發展話[EB/OL].(2019-08-25).http://www.huzhengrong.net.

[責任編輯:孫 皓]

猜你喜歡
新媒體時代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略述《歲月生香》的壺中內涵
內涵漫畫
愛你(2017年13期)2017-06-10 08:38:02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9:10
新媒體時代法制類平面媒體的發展策略探析
新媒體時代報紙編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4:21
新媒體對當代青年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9:15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呦女精品网站|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国产免费网址| 91娇喘视频|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av在线人妻熟妇| 精品人妻AV区| 伊人色天堂| 日韩国产另类| 看看一级毛片| 免费一极毛片|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高清视频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日韩性网站| 亚洲九九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日本欧美午夜| 999国产精品|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9在线|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欧美有码在线|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年人国产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