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妍
摘 要:
“三全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是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舉措。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肩負培養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堅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構建以研究生導師、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為主體的全員聯動機制,以科研實踐、理論教學、就業創業為核心的全程引領機制,以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為場域的全方位服務機制,以思想修養、學識涵養、能力素養為取向的全面發展機制。
關鍵詞:三全育人;立德樹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4.027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749(2021)04-0129-04
“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創新與實踐探索。從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做出“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的重要指示,到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2]基本原則,再到2018年5月教育部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要求各高校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已經成為黨和國家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戰略指針。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關乎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程度與國家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質量。當前,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建構其長效機制,“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和實踐為其提供重要的創新生長點與突破口。
一、全員聯動育人:構建以研究生導師、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為主體的全員聯動機制
馬克思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3]。高校教師必須明晰自身的內在規定性,承擔起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恩格斯在分析和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動力問題時闡述了“歷史合力”思想,他認為,“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4]。歷史的發展是合力作用的結果,人才培養也需要遵循“歷史合力”理論。毛澤東曾說:“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5],“力量一分散,事情就難辦了”[6]。鄧小平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出現問題往往“不是哪一個人不合格,或者犯了錯誤,而是因為合作不好,形成‘幾套馬車”[7]。因此,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整合高校教師的教書育人力量,確立教師全員聯動機制,共同作用于研究生的成長成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在教師。從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來看,研究生導師、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構成其基本師資力量,三者共同承擔著研究生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從全員聯動育人角度來說,研究生導師、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不是各自為戰、機械銜接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在彼此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研究生教育中實現聯動育人,確立三者在思想上融通、內容上貫通、方法上暢通的全員聯動機制,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體認同、任務認同和價值認同,構建起師資隊伍整體協調、動態平衡、和諧共生的合力育人工作格局。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合力造就的“新的力量”與各個力量加起來的總和“有本質的差別”[8],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員聯動機制,需要研究生導師、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在明晰自身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與聯動,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內容互通、方法互鑒,從而以教師聯動為著力點激發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活力。
首先,研究生導師要強化教書育人的整體意識,協調好導師與學生之間學術育人與思政育人的融合關系,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統一。教書是傳播知識、授予技能、培養人才的活動,育人是陶冶精神、塑造靈魂、培養新人的活動。教書是育人的基礎,育人寓于教書之中,又引領教書的方向。研究生導師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對研究生的專業技能與人格精神進行整體培育,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黨和國家所需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至關重要的環節。其次,專業課教師需要摒棄重知識傳授輕價值引領的教育思維,將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依據自身專業課程內容挖掘思政元素,建構課程思政的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等,在知識傳授中隱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強研究生的政治認同、價值認同和文化認同。比如,醫學類專業教師將醫護人員沖鋒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硬核事跡呈現在課堂教學之中,用“最美逆行者”的榜樣示范,培養醫學研究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意識;理工類專業教師將中國科技工作者打破國際技術封鎖,獨立自主地勇創世界前沿科學技術的生動事跡與專業課教學結合起來,激發研究生樹立科技報國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再次,作為肩負“不可替代”歷史使命的思政課教師要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樂為、敢為、有為”,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增強理論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通過“思想的閃電”在教育教學的原野中,擊中“樸素的人民園地”[9],從而增強高校研究生思想認識、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最后,研究生導師、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需要確立教育共同體意識,在相互學習、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形成以思政課教師為主導,以研究生導師為主體,以專業課教師為輔助的全員聯動育人格局,協同引導研究生逐步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全程引領育人:構建以科研實踐、理論教學、就業創業為核心的全程引領機制
馬克思說,“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0]。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徹底性、科學性在于指明了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它的實踐性在于指導人們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對研究生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1]這里所說的“道”是馬克思主義之“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道”,高校教師必須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扎實練好內功,加強理論修養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成為黨治國理政的堅定擁護者、先進思想文化的優秀傳播者、研究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面對黨和國家的期望、時代發展的呼喚、民族復興的重任,高校教師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理論的徹底性和教學的科學性,讓學生“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12]。
當前,我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即高校教師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與研究滯后,在教學中不能將思想政治理論講清、講透、講全,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不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嚴重影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要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使高校教師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深刻把握二者的交匯處與契合點,在工作中既能回答思想理論困惑,又能解決社會實踐問題。
從全程育人層面來說,研究生教育主要包括科研實踐、理論教學、就業創業三個過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育人,要求高校教師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以及學生成長三大規律,建立以科研實踐、理論教學、就業創業為核心的全程引領育人機制。理論教學是傳授專業知識,科研實踐是鉆研專業知識,就業創業是運用專業知識,三者之間既存在著“源”與“流”的關系,也存在著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既要注重理論教學,又要探索學科前沿,讓研究生更加滿意就業創業的服務工作,從而能夠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研究生的科研實踐、理論教學、就業創業之中,發揮其價值引領作用。首先,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研究生科研工作之中,使高校教師在指導研究生科研過程中,引導其回答好國家建設和時代發展問題,提高其理論修養和政治素養,將其打造成為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淵博學識的專業人才。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到研究生理論教學之中,高校教師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13]相統一原則,使研究生理論教學充滿思政元素,引導研究生深刻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魅力和人文關懷,增進對其認知認同與自覺踐行。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到研究生就業創業之中,高校教師在指導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創新過程中應以科學的思想理論引導學生明晰職業理想和職業規范,以正確的價值追求引領研究生的人生追求,從而幫助研究生將思想政治理論學以致用,解決其在就業創業中遇到的困難挑戰,使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里,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14]。
三、全方位服務育人:構建以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為場域的全方位服務機制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在于引導研究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從而能夠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過硬的政治素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踐行黨的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博大精深。”[15]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華和精神實質,需要下大力氣和大工夫,否則很難見成效。而這既需要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內容為王,在思想內容供給上著力,也需要其從方法上探索系統化、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服務形式,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效能提供保障。
研究生學習、工作、生活場域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等特征,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確立全方位服務育人機制。所謂“全方位”指的是高校在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空間維度的延展性和立體性。研究生的學習活動是課內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的統一,工作空間是校內科研工作與校外社會實踐的統一,生活場域是線上虛擬交往與線下現實交往的統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構建全方位服務育人機制,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深刻融入到研究生課內課外學習活動、校內校外實踐活動、線上線下的交往活動的方方面面,實現其由“平面”“一維”的教育形式向“立體”“多維”的服務方式轉變,才能夠達到用思想傳遞思想,用價值引領價值,用靈魂喚醒靈魂的育人效果。
首先,建立課內課外的全方位服務育人機制。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堅持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16],為研究生提供思想理論服務,幫助其掌握系統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發揮好課外教學的實踐確證作用,為研究生提供實踐體悟服務,讓其深刻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性,以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論的思想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其次,建立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全方位服務育人機制。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堅持校內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統一,以校內思政小課堂為研究生提供價值引領服務,在拓展研究生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升華其理論修養和精神世界,以社會大課堂為研究生提供價值應用服務,在辨析和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明晰思想政治理論的價值性、正確性與實踐性。最后,建立線上線下的全方位服務育人機制。網絡環境下,研究生作為科研的主力,應用互聯網學習和進行科學研究已成為社會大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媒體、新技術是時代發展的潮流,要充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17]在融合中充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優勢,發揮其交往規范服務和價值引領服務的功能,特別是要根據意識形態碰撞沖突、社會多元文化思潮交融交鋒的現實,將網絡空間打造成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實現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跟進,從而實現研究生知識教育與價值觀教育的同頻共振。
四、全面發展育人:構建以思想修養、學識涵養、能力素養為取向的全面發展機制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8]。人生活在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其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必然打上所處社會關系和文化環境的烙印,因此,考察人的本質必須在人所處的社會關系和文化環境中進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教育“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19]。從本質上看,高校研究生培養,最重要的是使研究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20]。然而,“個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設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現實聯系和觀念聯系的全面性”[21],這就決定了研究生培養不僅要注重系統化、專業化的理論知識獲取,更重要的是從思想觀念、能力修養角度培育具備崇高理想信念、過硬能力素養的綜合性人才。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所倡導的是教育方式“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教育目的在于育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員聯動、全程引領、全方位服務的根本在于立德樹人。而立德樹人歸根結底是培養具備良好思想修養、豐富學識涵養、過硬能力素養的高素質人才。研究生具有思想觀念相對成熟,但價值觀念多樣;注重專業理論素養提高,但社會文化涵養參差不齊;科研能力水平較強,但人格精神與實踐能力還需培養等特點。高校必須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研究生專業知識素養和科研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構建以思想修養、學識涵養、能力素養為取向的全面發展機制,從而實現全面發展育人。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發展育人,首先要構建提高研究生思想修養的育人機制。當今世界正處于日新月異、快速變革的時代,研究生的思想觀念很容易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步伐,如恩格斯所言,落后于現實的哲學就會變得反動,就有可能成為“動搖分子、懦夫和雇傭文人的避難所”[22]。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下發一系列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設與發展的指導文件,對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研究生思想修養做出了總體部署和明確規定,要求高校必須培育具有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要構建豐富研究生學識涵養的育人機制。教師是興教之源、立教之本,承擔著推進研究生全面健康發展,培養國家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教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資源”,即“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23]的理論資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內涵和發展道路”[24]。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吸收國外有益文化成果,融通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引導研究生提升中華文化涵養和拓展國際眼界視野,承擔起豐富研究生學識涵養的重要使命。最后,還要構建提升研究生能力素養的育人機制。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教學是高校最基礎的工作,什么時候都不能落下,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價值引領中提升人格境界,使其型塑優秀人格精神和實踐能力素養,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11][16][17]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1).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3.
[5]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6]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4.
[7] 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4.
[9][10][18][20][2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18,11,139,189,659.
[12]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13]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14]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2).
[15][23]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16.
[19]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6.
[2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2.
[24] 欒宇,王占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角色定位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6):88-92.
[責任編輯:楊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