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宇
[摘要]? 聲樂教學應注重教學實踐性,教學模式也應具備較強的適應性,這樣方可適應院校學生的基礎能力水平,并促使聲樂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為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練習聲樂技巧提供良好的環境。在教育教學中,聲樂老師應在明確具體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將有限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并將教學資源應用到實際的教學環節中,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工具拓展教學資源的功能范圍,也為聲樂教學的創新提供新思路、新途徑。基于此,針對聲樂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以及思路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
[關 鍵詞]? 聲樂;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重要意義;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7-0088-02
在現代化的教學課堂中,聲樂教學創新的方法應具備一定的時代特點,相應的教學思路或者教學措施也應具備現代化的教學特色。聲樂教學與其他社科類、工程類的教學過程不同,單純地講解聲樂知識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在實際的聲樂教學中,通過樂器的實際使用為學生展示樂器的學習技巧,將聲樂教學的教學環節與課堂知識儲備的學習過程結合起來。在教學中,聲樂教學的要求也相對更高,雖然教學途徑或者教學媒介可能更加廣泛,但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明顯,實際的教學過程也存在較多困難。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落實個性化的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問題,發揮不同學生的優勢和長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學習激情,進而切實提高聲樂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聲樂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分析
(一)可為教師教學提供更有效的教學資源
聲樂教學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一方面可為標準教學資源,包括音樂課本以及與特定樂器或者曲目相關的教學指導資源等,另一方面可為個性化的教學資源,此類資源往往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關,內容相對新穎,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但在實際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在使用標準化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對學生做出一定的引導,但這種引導往往止步于聲樂學習興趣的開發,并未將學生的想法或者優勢落實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資源的應用細節性不強。聲樂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先天的聲樂條件具有基礎作用,后天的學習和練習影響更大。從此角度可以看出,聲樂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對提高聲樂教學質量非常關鍵,不僅可以改善聲樂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還可以整合聲樂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資源應用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即可根據具體的教學要求和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靈活變化教學形式,發揮教學資源的應用優勢。學生也可在內容相對豐富、有趣的教學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可為學生提供持續學習的動力
學生在學習聲樂知識或者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時,可在學習興趣的支持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但是單純的學習興趣很難提升學生學習的持續性,在遇到困難時,很多學生的挫敗感比較強烈,進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但單純的興趣可能讓學生患得患失,無法擁有好的學習心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目的兩方面對聲樂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明確學習聲樂知識的動力,這種動力并非指的是家庭方面的殷切希望或者名利方面的深切愿望,而應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于聲樂的喜愛,這種心理狀態不僅會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持續性。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采用合理的辦法提高學生對聲樂內容的喜愛程度,無論是動作、體態教學,還是發音方式、面部表情教學,均應引導學生明確此類教學過程的實質性作用。更為關鍵的是,在創新性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可建立起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可提高師生之間的溝通質量,促使教師明確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學生也可聽取個性化的學習建議,進而從整體上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
二、聲樂教學創新的思路方法分析
(一)提高聲樂教學針對性,創新課堂時間利用形式
聲樂學習的過程相對漫長,學生若要獲得較好的聲樂表現,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與重復,但是聲樂課堂教學的時長有限,并且在教學新形勢下,聲樂教學的實踐性更強,對課堂教學實際效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聲樂教學期間,應選擇針對性更強的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意見和建議,指導學生完成聲樂的練習任務。為了提高聲樂教學的針對性,首先,教師可從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的改變,將理論教學放置于實踐教學之后,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感受聲樂理論,并自行發現自己的問題,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間,教師可用示范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呼吸方法,減少不必要的理論教學,以實踐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呼吸方式對聲樂學習效果的影響。其次,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更多的實踐性教學工作,聲樂教師可設置一些引導性問題,此類問題可與一些抽象的聲樂學習概念相關,比如“共鳴”“聯合呼吸”等。在提問此類問題時,教師可直接提問班級學生對此類概念的理解,之后可結合學生的理解為學生示范相應的動作并糾正學生對此類理論知識的認知,以此突出課堂教學的引導性,也可以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以解決問題為基本導向,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聲樂課堂教學中。
(二)改善合唱教學的實際效果,增強聲樂教學的辯證性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學可利用合唱教學的方法強化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認知,培養學生在聲樂方面的節奏感,并引導學生將這種節奏感應用到實際的聲樂學習過程中。但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一些學生在合唱中可能無法完全發揮自己的聲樂優勢,學生的特點也無法有效突出。為此,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活動時,也應注意不同學生在合唱中的表現,特別是在強調聲調的高位置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注意氣息的控制,并且要注意不同學生控制氣息的實際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通過合唱教學發現學生的具體問題。從聲樂教學的辯證性角度分析,教師在開展此類合唱教學活動時,雖然不能很好地兼顧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但是可借助班級學生的合唱效果,了解大部分學生的問題。合唱教學也應具有較為明顯的引導性。聲樂教學可借助合唱教學活動,分析和總結班級學生的共性問題,并以此類問題為基礎,將聲樂教學與學生的練習目標結合起來。其間,教師也應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訴說自身在合唱學習中的困難,教師在了解了學生的問題后,可適當調整學生的合唱位置,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課堂學習環境。受限于自身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多學生可能無法準確地表述自己的問題,此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演唱具體的曲目,借此分析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而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