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堯
創新思維可以說是思想的首創性、創新性,最突出的特性是處理問題時思想的開放和新穎。所謂美術創新思想,是指人們在美術作品創作時所表現出的獨特思維和創造性思想。美術教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小學美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激發學生美術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和認識的內在動力。小學美術教師在課程講解中要充分展現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把學生帶入美好的藝術樂園。當下所用的美術教材中,有生動有趣的想象畫、卡通畫,以及世界各國著名畫家的作品或優秀的兒童作品等,各種美術作品儼然一場饕餮盛宴展現在學生面前,怎能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可以在手工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組合,制作節日用到的賀卡禮品,并把自己制作的作品送給老師和同學,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變得積極,小組內的同學也會互相幫助和配合完成作品。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制作方法的指導,剩下的手工制作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學生能創作出無數好的創意禮品,教學效果得到了大的提升。
二、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主要是憑借對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的,他們比較習慣于形象直觀認識事物。小學美術是視覺藝術,直觀性特征是小學美術教育顯著的表現特征,小學生通過對美術形象的觀察、分析、思考、再創造,提高自身的美術能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提供給學生直接的視覺形象。一是提供實物。美術教師要盡可能提供實物讓學生欣賞,幫助學生產生聯想,讓物體本身的美感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教學生畫《誘人的水果》時,教師并沒有像以往教學那樣簡單要求學生臨摹課本上的水果,而是拿來了真實的水果,要求學生看一看水果是什么形狀,想一想還有其他什么東西是這個形狀的,再將自己想到的東西畫下來。二是直觀演示。美術教師要自己演示創作,讓學生由衷地欣賞和佩服自己的老師。
三、引發學生大膽想象
小學階段的學生繪畫大都局限于臨摹,或憑借印象來畫,看別人怎么畫,自己就照著怎么畫,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所以,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注重采用“一問多思”“一題多現”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進行創作。如,畫“風”這一主題,很多學生覺得風看不到,摸不著,無從下手。思維靈活一點的學生會利用卡通畫的形式,通過畫一片正在吐氣的黑云表現風。這時,教師可以設置疑問:“大風吹來了,你看到了什么情景”?學生會忙不迭地說出很多答案:“樹枝彎了”“樹葉、塵土滿天飛”“小明的帽子刮跑了”等。不同的學生看到了不同的情境,自然也就畫出了獨具特色、屬于他們自己的畫。
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好探究,易興奮。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給學生營造以趣生情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手腦并用,視聽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集中性思維。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接力畫”的環節。教師先給出一個不明形狀的不規則圖形,讓幾位學生進行不同的添畫,這個不規則圖形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然后讓這幾位學生討論、商議之后為畫點題,并用語言描述自己的創作想法。這樣教學,巧妙地結合了美術與語文科目,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集中性思維。
四、營造自由的學習氛圍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創作能力和思維方式,自由的學習氛圍可以讓這種思維和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生只有在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里學習,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創作出有自己特點的作品。所以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自由的創作空間,經常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看待事物,不要過多干涉學生的創作和思維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教學可能會出現課堂紀律較差的情況,但是并不妨礙學生的學習和創作。我認為這是一種良性的課堂紀律,只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并且有利于學生發揮能動性的課堂氛圍都是值得認可和嘗試的。
總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其極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讓小學生應用他們的兒童語言,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不斷鼓勵學生進行新的美術作品創作,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