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佩
摘 要: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決定著黨政工作的整體效率,這就要求廣大領導干部必須具備推動深化改革發展的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掌握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矛盾的基本素養。文章從合理設置法學教育目標、科學展開教學布局、創新教學手段三方面,探討新形勢下黨校法學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黨校;法學教育;法治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58-02
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全面普及,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意識和執法能力已經得到顯著提升,但是不排除有部分領導干部仍舊存在因私廢公、知法犯法的錯誤行為。歸根結底,是由于這部分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不完善、法治意識不健全。因此,黨校必須承擔起為社會建設輸送高素質人才的任務,持續強化法學教育,促使廣大黨員干部以積極的面貌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工作中。
一、合理設置法學教育目標
法治中國的建設必須有一大批高素質的黨員作為核心驅動力,為將我國建設成一個全面的法治國家,各級黨委領導干部必須勠力同心,攜手前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進程中,人是核心要素,各級領導干部所發揮的組織協調作用更是不容小覷。要想推動人的行為方式進步,就必須要改善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所以,黨校開展法學教育時必須將首要的教育教學目標定位為提升黨員干部的思維方式,確保參與該項工作的黨員干部都對法治思維形成全面的認知。
二、科學展開教學布局
1.講解法治思維含義
所謂法治思維就是執政者以法律為武器,按照法律要求來解決日常工作中的系列問題。其要求廣大領導干部必須具備應有的法律基礎以及從法治維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對系列問題作出精確判斷。因此,黨校的執教人員必須做到實事求是,從各層級領導干部的實際工作出發,對法治思維進行全方位系統化解讀。黨校在深入解讀法治思維的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黨校要先對所處理的問題是否為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然后決定是否運用法治思維。由于部分領導干部所涉及的基層工作相對煩瑣,其中所涉及的大多數問題都是不涉及法律的社會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道德教育的應用效果顯然更好。而在確定所涉及問題為法律問題的基礎上,領導干部還應該具備分析問題屬于實體法律問題還是程序法律問題的能力。畢竟,前者主要涉及實體法律,而后者涉及民事刑事或者行政程序,二者的本質屬性是截然不同的,需要相關人員對其展開全面分析,才能對問題進行徹底定性。當問題的脈絡被理清后,領導干部還需要對其進行追根溯源,尋找解決問題的法律依據,著重注意解決問題所依照的法律精神是否合規合理,為問題的解決交上一份可靠的答卷。
2.理清法律思維關聯
首先,黨校在培養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全體干部具備理清法律問題關聯的能力。畢竟,法治思想和法治觀念是領導干部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也和法治思維概念相近。所以,務必要保證在法學教育中對上述概念和思維方式進行深入剖析。具體來說,法治觀念取決于人的自身特點,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而法治理念是對事物的一種高度概括,具有穩定性和凝練性,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就是我國現階段社會運行的重要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是一種系統性的法治觀念,既著重體現了個人思想的差異性,也體現了個體對于外界國際性認知的區別,是行為人結合自己的法律認知而形成的一種思維方式。其次,在開辦法學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重點甄別法治思維和其他思維的關系。近些年來,在黨中央的大力號召下,政府部門的領導干部始終高度重視法治思維,但這并不意味著有理由將管理思維、政治思維和經濟思維拋至一邊。畢竟,法治思維并不是作為唯一的思維模式而存在,只有巧妙協調多種思維方式,才能有效落實各項組織指導工作,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理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學教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對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矛盾,這也是以往教育教學工作中比較復雜的一項問題,處理不到位可能會導致領導干部日常管理工作缺乏核心邏輯。具體來說,其中后者是以人為核心,強調個體權利,這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法治思維相違背的。因此,領導干部應該認識到法治思維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將其作為踐行依法治國理念的指路明燈。最后,還需要重點強調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關系,明確闡述法治思維是支配法治方式的重要主體,而法治方式則應用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不能將其放在同一個理解層面上。
3.組織開展系統化教學
黨員干部的法治思維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直接決定作用,是黨政工作的重點內容。因此,在組織創新黨校法學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全方面系統性的教學。
首先,黨校法學教育要側重培養領導干部的憲法法律至上思維。要在潛移默化中加深領導干部對于法治思維的認知,促使其形成依法辦事的準繩。憲法明確指出,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因此,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以及各級黨政人員必須嚴格遵循憲法的要求,自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尊嚴,對一切違反憲法要求的行為進行嚴厲追責。同時,現行黨章制度也明確提出了要以憲法和法律為活動范圍的標準,這就要求接受法學教育的全體領導干部必須自覺用憲法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真正將權力放在籠子里,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其次,黨校法學教育要兼顧領導干部的合法性思維。作為公職人員,黨員干部承擔著艱巨的社會使命,但同時也掌握著比普通人更多的權力。所以,黨員干部必須確保自己行使國家公權的合法性,確保自身問題處理方式的合規性,面對任何情況,都應該將法律作為約束自身行為的一道準繩,繃緊神經依法行事,不能逾越法律的紅線。廣大黨員干部還應自覺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積極承擔起需要承擔的責任,積極接受社會群眾的監督。在黨校開展法學教育的過程中,相關負責人員應注意對以往案例進行總結,告誡黨員干部其違法失職和濫用權力將會受到怎樣的制裁,為黨員干部敲響警鐘。
再次,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比較繁雜,為避免精力不足而導致出現法律漏洞,黨校應側重培養領導干部的程序性思維。事實上,很大一部分領導干部在處理難度系數較高的問題時,都會出于對精力和成本的考慮選擇繞過程序,甚至可能會將問題長時間擱置,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為法律問題埋下了隱患。這種情況下,只有公正的程序才能接近公正的實體,所以領導干部必須盡可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法治思維,加強自身程序性思維建設,按照相應的程序對系列問題進行處理,以避免出現明顯的法律漏洞。
三、創新教學手段
在塑造黨員干部法治思維的過程中,黨校以及相應的負責人員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選擇與適當創新,以保證教育成果和預期目標的一致性。客觀來說,我國現階段黨校所常用的法治思維培養模式主要是案例教學法、講授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和互動教學法,每種教學手段各有所長,但具體情況還應該結合黨校對法學教學的要求進行具體分析,最好選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對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進行全面塑造,提高法學教育的整體質量。比如,在向廣大黨員干部普及基礎法律知識的過程中,講授教學法的效率顯然更高,更容易幫助其對理論知識形成透徹清晰的認知;而在更深層次的法律知識應用教學中,則可以選擇具有實踐性意義的案例教學法,幫助領導干部汲取案例經驗,促使其有效將教學成果轉化為日常工作中的有效依據。
綜上所述,法學教育對于廣大黨員干部綜合素質發展至關重要,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動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提升。因此,黨校必須在實際教育工作中全面提升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執政能力,為現代化法治社會的建設培養知法守法的好公仆,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張治華.黨校法學教育與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提升建議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05).
[2]郝虹延.新形勢下提升黨校法學教育質量研究[J].中國培訓,2015(08).
[3]梁成義.黨校法學教育應著力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J].黑河學刊,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