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霞?仇艷?劉小剛?朱珍琪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在會計行業的應用與拓展,推動會計核算向會計管理的數據智能化轉型發展的同時,也對財會人員能力素質內涵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額引發的變革,進而分析技術驅動背景下市場對財會人員能力素質需求,并針對我國高校財會人才培養提出應對信息技術挑戰的增量式、滲透性的整體改革思路。
一、信息技術發展在會計領域引發的變革
2019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通過評選活動統計出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IT信息技術。排名前十的技術分別是財務云、電子發票、移動支付、數據挖掘、數字簽名、電子檔案、在線審計、區塊鏈發票、移動互聯網、財務專家系統。本文選擇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四項信息技術發展在會計領域引發的變革。
人工智能主要用于會計核算的語音指令、機器視覺賬實核對、大數據財務分析、智能財務風險控制、提供預測方案五個方面。隨著對非結構化數據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飛速發展,AI技術將更為廣泛地運用于管理決策、戰略規劃和咨詢服務等領域。區塊鏈主要提供一種新型的會計分類賬,按時間順序記錄交易,本身可以不斷更新和驗證,不被更改或被破壞。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于審計跟蹤、交易認證、自動審核、采購和供應商管理等場景,促使會計記賬方式、流程、報表列報和內部控制等信息系統產生深刻變革。云計算則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重塑企業的財務組織結構和功能,基于云計算的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可以實現從業務終端到集團決策中心的集成化服務,降低了企業的數據儲存和計算能力,為管理決策提供了異質性的數據來源。大數據,打破了企業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建立起互聯互通的內部數據共享中心,從提供反饋性信息向提供預測性信息發展,會計決策更及時準確。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實現了會計核算實時化、會計信息數據化、會計決策智慧化。在技術驅動下,未來會計職業呈三個特點:業財融合、自動化處理、業務驅動。這些變革,一方面提高了財務工作的工作效率,將其從繁瑣、重復性的業務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財務工作崗位職能發生了變革,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向企業智能化管理滲透的今天,會計人員的未來出處是要向熟悉現代信息技術的管理型人才轉變,而這種改變也是財會人員必然的選擇。
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向企業智能化管理滲透的今天,會計人員的未來出處是要向熟悉現代信息技術的管理型人才轉變,而這種改變也是財會人員必然的選擇。
二、財會人才的能力素質分析
如上文所述,向管理型人才轉變是會計職業發展的未來出處,那么何為管理型財會人才?管理型財會人才是指在傳統核算層面再向前進一步,不僅要求專業知識扎實,還應具備管理、金融、稅務、法律等綜合知識,并且具備分析決策能力、戰略管理能力、數據挖掘整合能力、人工智能及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財務相結合的能力以及注重溝通協調、組織領導的復合型人才。下表從職業素質、知識技能、行為技能三個維度列示了管理型財會人員職業能力素質相關指標。
在職業素質方面,伴隨著信息技術展所出現的新的產業形態、商業模式、交易工具、業務活動,必然要求會計法律法規、準則制度及適應時代的要求的職業道德以適應各方面的要求,進一步規范會計活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緊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特別是針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經濟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對會計提出的新要求,及時熟悉相關規范,包括會計準則、內部控制規范、會計信息化規范、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
在職業技能方面,信息技術時代,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從信息的核算處理轉變到管理決策,成為企業價值的創造者。現代會計人員不僅僅承擔傳統的記賬、內控、預算等基本職能,而且要更多的承擔企業投融資決策、風險規避、企業理財、并購重組、企業戰略目標制定等關系到企業發展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僅要具備會計核算與財務操作能力,還應該具備財務分析、專業判斷與權衡決策能力、戰略創新和創業能力。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會計工作將逐步實現無紙化。特別是利用云計算技術強大的識別、分析、比較、匯總等功能,會計信息由人工識別轉化為計算機識別,由單一信息整合為系統信息,由多次錄入信息改進為一次性編報信息,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集成度都將得到大幅提升。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核算技術,這就要求會計人才在具備相關財務技能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具備數據處理能力。包括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方法、現代信息技術分析工具的應用技能,程序設計與修改技能及計算機的維護等技能。此外,善于溝通;懂應變,適應變化的職業環境,具備在變化環境中快速學習的能力也是財會人員必不可少的行為技能。
三、高校財會人才培養路徑分析
對于技術驅動下的人才培養改革,財經類,理工類及綜合性院校率先引領改革,較為常見的采用了“互聯網+會計”、“互聯網+管理會計”、“會計+大數據”這種雙目標復合人才培養模式。該種模式下,不僅要求學生懂會計,還要懂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也即培養“懂技術的專業會計人才。但在實踐中,該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方面是源于教學資源的相對匱乏,主要體現在:一是既懂會計,又熟練精通信息技術應用的“雙專業”的師資相對匱乏,特別是一些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師資力量薄弱,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二是相關課程資源沒有較好的實現兩類學科的有機融合,不能有效實現信息技術在會計專業中的具體運用來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和設計;另一方面是源于總學分和總課時的限制,學生缺乏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和持續動力,導致兩個專業都沒有學精學通。還有一種模式是在現有的會計專業培養方案的基礎上,融合新興信息技術進行增量式、滲透性的整體改革以期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也就是說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云計算、財務共享、大數據分析、智能財務、智能決策、智能審計等相關內容整合融入現行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和教材體系中。本文將針對后者進行探討。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出了培養路徑,旨在培養符合信息化時代發展所需的管理型、復合型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