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亮?劉濤
運用歸納總結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存在收支不規范、“三資”管理混亂、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和監督體系不完善等四個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隊伍建設、完善機制機制、提高資金效能和運用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目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取得重要進展,與之配套的相關制度和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我國農村集體組織經濟收入勢必大幅度增加,與此同時村級財務管理的問題也備受關注。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需要健全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來保障,深入研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村級財務管理的問題和對策,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意義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現階段還不是農業強國。根據2017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我國人口數量有關數據,全國農業人口數量達57661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的41.48%。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國家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基層、在農村表現得更為突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任務最艱巨的是在農村,但是同樣基礎最扎實、潛力最深厚的依舊是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路徑,意義深遠。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的收入也在不斷增長。2015年四川省開展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到2019年末,全省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達到130.28億元,有經營性收入的村達到27745個,比2018年增加了4455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從集體經濟組織分紅總額達1.76億元。
隨著農村集體資產的不斷擴張,農村“三資”(即資金、資源、資產)也倍受廣大群眾和各級監管部門的關注。農村工作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部分,關系到鄉村振興的平穩推進和農民的切身利益。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關鍵在于村級財務的管理,村社區財務風險管理關系到農民的幸福生活,關系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質量,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農村工作的“牛鼻子”,積極創新適合現代化村級財務管理特點的村級財務管理舉措,規范和促進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質量提升和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近年來,各類惠民惠農補貼下撥到村社區一級代管代發,也產生了一些截留侵占、貪污挪用惠民惠農補貼的問題。這類現象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逐漸成為了誘發基層社會治理矛盾的主要根源。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包括村級財務的風險管理逐漸成為大眾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只有將權力牢牢地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將懲治“微腐敗”的決心傳達到基層的每一根“神經末梢”,才能實現使村級財務管理達到“善治”的狀態,進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穩步向前跨越發展,甚至拉動整個地區生產總值的提升。促進群眾與干部的魚水之情,急需通過健全村級財務管理機制來協調財務治理過程中各方利益主體之間的利害平衡,對其進行嚴格約束,實現公開透明的理財,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才能更快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的現狀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村級財務的風險管理與企業或者是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風險管理都有很大不同。村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既要體現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又要體現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深遠意義。村級財務管理在目標、基本原則、內容、環境、方法、組織機構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的目標
不同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股東財富最大化、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目標,村級財務管理的目標是要進一步提升村級財務管理的質量。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促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適應“新時代”兼顧農村治理和經濟發展的村級財務管理要求。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農業農村提供堅實的保障。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的原則
1.民主管理原則。要讓人民群眾真正參與到村級財務管理當中來,實現民主自治。避免“一言堂”“閉門造車”等現象發生。讓民主議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穿于村級財務管理的整個流程當中去。
2.因勢利導原則。每一個村社區的實際情況都有所不同,有的村社區的每年的收支流水僅在一萬元以內,而有的村社區每年的收支流水可以達到上千萬元甚至更多。這就要求村級財務管理需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時制宜,切不能因循守舊。要站在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角度去指定管理辦法,不能搞一刀切政策,否則會阻礙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的內容
傳統的村級財務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對村集體資金的管理,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逐漸將資產和資源的管理也納入進來。因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往往在組織架構中,會將原有的資產和資源以股份形式入股集體經濟,這樣就使得原本容易被忽視的資產和資源逐漸被管理層重視起來。對“三資”的清理、投資、收益和分配成了村級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三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專項資金的管理,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國債資金、土地征收補償資金、惠民惠農資金等。
(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的環境
目前,相較于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對于村級財務管理的政策法規還較少。在這樣的環境下,村級財務管理的環境影響主要來自于村社區干部的廉潔性、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經濟發展目標政策和村民的參與度等。
(五)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的方法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采用的是“四議兩公開”即“4+2”工作法。村級財務管理必須在村社區黨組織領導下,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進行,“四議”:村社區黨組織支委會提議、村社區“兩委”會商議、召開黨員大會審議、村民(居民)代表會議或全體村民(居民)決議;“兩公開”:財務事項決議公開、財務管理結果公開。通過“4+2”工作法的實施,村級財務風險管控被進一步強化,基層民主逐漸深入人心,人人參與村級財務管理,農村經濟得以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