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焰焰
在現階段信息化、互聯網技術持續性發展的大環境中,互聯網的應用總范圍愈加廣泛,且觸及到所有人的工作、生活。近幾年,“互聯網+”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不僅為工會脫離了傳統的工作模式,同時也引領工會主動進入新科技時代。“互聯網+”對工會的自身建設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賦予了工會工作新的內涵和使命。處于新形式下,對于職工關注需求的多樣化,媒體發展的新局面,怎樣改良、優化工作方法,保持好工會組織的生機,并煥發出新的活力,僅有持續性改良、創新、優化,把工會工作、“互聯網+”間彼此融合,才可以給職工給予更多的服務,開拓工會組織的發展空間,讓企業發展,并增強其凝聚力。本文借助新時期下的“互聯網+”平臺,結合工會經費審計的發展背景、意義、特性,分析目前國內工會經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目的在于進一步完善并且推進工會經費審計的網絡化建設。
一、前言
處于網絡信息持續性變化,加之互聯網技術十分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傳統的工會工作方法需要應對更多的問題、挑戰,獲得機遇就需要發展,就需要參照具體的情況,對各類理念、工作模式等進行更新、創新。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工會經費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務,全國總工會計劃實施的“互聯網+”行動為打造網上工會平臺、加強正確輿論導向、強化引導網絡教、為各級工會維持互聯網思想提供行動指導,各級工會要以互聯網作為載體,不斷推進工會改革,構建工會創新發展的新局面。傳統意義上,工會經費審計是為了查明工會有關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認定與所制定標準之間的一致程度,從而客觀地收集和評估證據,并將結果傳統給使用者的系統過程。但是進入了“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工會審計不能僅狹隘于對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相關事務的審計,在“互聯網+”平臺,更應借助其審計的思想對云上的數據存儲、隱私安全和操作行為進行更多的分析與研究。
二、工會經費審計網絡化建設的背景
(一)與黨和國家的事業間同步前進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鑒于此,工會組織需要把握好時代的脈搏,適應于社會,找出改革與創新中的攻克點、突破口,以處理思維方法、工作方法、活動方法、組織方法等所具有的各類問題,需要始終與黨和國家間的事業同步前進。
(二)應用新興技術尋求融合發展
現階段,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得到全方位地推廣、普及,其已經與社會、經濟等許多領域間彼此融合,正在為世界給予更多甚至是具有顛覆性的改變,比如,互聯網金融、共享出行等均是其十分典型的代表。工會組織需要主動應用各類新興的互聯網技術以進行工作創新,讓工會中的各項工作能夠與新興技術間彼此融合發展。
(三)傳統方法較難適應于新形勢要求
近幾年,工會經費收繳應用的是財政劃撥、稅務代收,轉變了工會經費的各項收繳模式,使得經費收入獲得了更為迅速地提升,且效果也較為理想。但是,現階段,工會自收經費依舊應用傳統的收繳方法,其工作總量較大,管理沒有到位,工作質量、效果不夠理想,使得拖欠、截留甚至是不撥繳偶有出現,已較難適應于現代化社會、新形勢下的各項發展要求。
(四)實現經費規范化與標準化管理的有力方法
處于新形勢下,工會經費收繳想要得到更多的發展、創新,就需要適應、融入至大數據時代中。創新并改良工會經費收繳、管理方法,使得互聯網、大數據能夠給經費收繳給予更多的服務,這必定能夠極大地提升工會經費收繳與管理的效果、質量,并釋放出更為強大的管理能力。
三、工會經費審計的特征
中國工會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維護其職工的合法權益。由《中國工會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明確規定工會經費來源主要有:(一)來自會員繳納的會費;(二)工會所屬的事業單位、企業單位上繳的收入;(三)企業事業單位按照全部職工工資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向同級工會組織所繳納的經費;(四)來自政府的補助;(五)來自其他收入。對于國有企業基層工會的組織,一般經濟來源屬于第一項和第三項。工會經費除了維護工會會員的權益,還用于開展工會活動。
工會經費審計不僅能夠減少財務管理的風險,還能夠提高工會經費的使用率。工會經費審計能夠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為領導決策給予合理依據,以防因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損失。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是工會組織的內審機構,對財務管理、工會經費審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工會經費審計內為內部控制提供相關性的意見和改進。通過評價內部控制、參與重大控制修訂和制定,以達到經費使用率為最大化,這是工會經費審計的作用之一。因此,工會管理者要加強在做好工會審計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守把工會專項資金納入有效的經審監督之下,工會專項資金發放到哪處,經審工作就走到哪處,從而促進工會嚴格正確的使用,以避免違規違法的事件發生。
四、工會經費審計網絡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益健全,“互聯網+”多元化的宣傳對社會各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對企業文化、職工思想、政策法規等起到了引導作用。工會應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提高自身能力,加強工會經費審計工作與互聯網緊密聯系,將有利于實現整個審計過程中的科學化和效率化。工會審計部門應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嵌入工會專用審計軟件對所監管的工會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如實反映工會資金收入支出方向的合規性,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到位,并將全部審計數據和審計結果上傳上一級工會經審會,每級工會審 力推進經審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創新,著力構建工會立體化經審監督體系,實現工會經費審計全覆蓋,提高工會經費審計網絡化、規范化、精準化水平。經研究表明,由于工會缺乏有效的系統服務平臺,導致其工作難以開展并且與員工之間缺乏溝通,造成整個經費審計工作效率低下;而“互聯網+”平臺的運用使得相關員工能夠加強與工會內部的聯系,有效保障了審計的工作質量。此外,由于受到傳統工作模式的影響,工會經費審計一般以紙質報表等形式作為材料,受傳遞過程時限性和報表準確性等因素,嚴重影響了工會審計的效率,不符合現代化市場的發展需求。然而,隨著“互聯網+”深入工會經費審計的工作,實現了辦公電子化和科學化。通過規范、系統的互聯網運作過程,不斷優化和提高了審計效率,更為工會經費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