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然 杭行 張茂佳 賴秋宏



自2011年《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批復以來,成渝經歷了由經濟區到城市群再到雙城經濟圈的轉變,國家政策引導正逐步引導成渝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日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成渝城市群為依托,設立天府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成都東部新區、宜賓三江新區等,這些新區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探索,是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經濟圈內部產業聯動,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增長點。通過增長極、產業協同理論分析和新區實踐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分析成渝地區省級等重點新區產業發展規劃和執行的情況,以產業協同為依據,探析其發展現狀,評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水平。以對優化新區產業協同,帶動地區發展并最后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提出行動方案。
一、引言
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成渝雙城作為重要增長極,在國家戰略支持下,應大力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自2001年成都和重慶提出共同建設“成渝經濟走廊”,從此,成渝便開始了協同發展。自2010年國家開始構建“兩橫三縱”的格局以來,關于成渝協同發展的文件相繼出臺,成渝經濟圈快速發展,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并強調要求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作為國家重要戰略,促進成渝地區產業協同發展更是成渝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丁任重、王河歡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競爭力評價及協同發展研究中表明①,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至關重要,并要求成渝地區緩解產業同構發展的負面影響,根據產業競爭力層級提出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空間”協同匹配策略。為了促進產業協同發展,李優樹、馮秀玲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研究中提到②,應該依托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的合作推動兩極城市的產業協同,以東部新區為全面建設支點,打造產業協同發展先行示范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對推動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現狀--基于區位熵的計算及分析
區位熵衡量一個區位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在產業結構研究中,運用區位熵指標主要分析區域主導產業專業化部門的狀況。區位熵公式如下:
式中LQij是j地區的i產業在全國的區位熵,qij就是j地區的i產業的相關指標(就業人口、產值等),qj為j地區所有產業的相關指標,qi指全國范圍內i產業的相關指標,q為全國所有產業的相關指標。區位熵越大,地區產業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而言,LQij>1,認為j地區的區域經濟在全國具有優勢,當LQij<1時,我們認為j地區的區域經濟在全國具有劣勢。區位熵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的產業集聚水平。
我們根據2019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16座城市的19個行業就業人口數據及占比情況以及2019年全國按行業劃分就業人口數量及占比情況計算核心城市與非核心城市所組成的三大經濟區的區位熵情況,結果如下:
(一)區域整體及核心城市區位熵概覽
由2019年成都市與重慶市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總體區位熵情況可知,經濟圈總體各行業區位熵水平整體保持在0-0.35之間,這反映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總體產業集聚水平較低,區域經濟在全國具有劣勢;其中成都市制造業、建筑業等第一產業相關行業及批發零售業等行業相對聚集度較高,實力較強;重慶市以第一產業為代表的第一產業及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相對聚集度較高,實力較強。但兩核心城市及區域整體在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服務業等附加值較高的高端行業區位熵指數小于0.05,這反映出核心城市需憑借其龐大的經濟基礎與政策優勢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帶動區域整體實現產業結構布局優化。
(二)非核心城市區位熵概覽
由2019年川東北經濟區內非核心城市區位熵情況可知,該經濟區城市各行業區位熵整體水平(除農、林、牧、漁業外)保持在0-0.2之間,但農、林、牧、漁業產業集聚水平相對較高,該區域該行業經濟實力在全國相對較強。這反映了川東北經濟區各城市主要產業基礎為第一產業。其中廣元市、達州市和廣安市第一產業呈現高聚集度的特征較為顯著(區位熵大于0.4);南充市第二產業相關行業發展水平較高。但該地在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區位熵指數小于0.05,這反映該區域城市需充分利用第一產業的相對優勢,深化發展農、林、牧、漁業的跨區位聯動,從而提升產業協同水平,并逐步挖掘其他行業發展潛力。
由2019年川南經濟區內非核心城市區位熵情況可知,該經濟區城市各行業區位熵整體水平(除農、林、牧、漁業外)保持在0-0.2之間,但第一產業集聚水平相對較高,該區域該行業經濟實力在全國相對較強。這反映了川南經濟區各城市主要產業基礎為第一產業。其中自貢市、瀘州市、宜賓市第一產業呈現高聚集度的特征較為顯著,但發展水平略低于川東北經濟區;瀘州市建筑業等第二產業相關行業發展水平較高。但該區域在信息運輸、軟件和信息與技術服務業等附加值較高的高端行業區位熵指數小于0.05,這反映出該區域城市需充分利用第一產業的相對優勢,深化發展農、林、牧、漁業的跨區位聯動,從而提升產業協同水平,并補齊第二產業短板,因地制宜發展第三產業相關行業。
由2019年成都平原經濟區內非核心城市區位熵情況可知,該經濟區城市各行業區位熵整體水平(除第一產業外)保持在0-0.2之間,但第一產業集聚水平相對較高,該區域該行業經濟實力在全國相對較強。這反映了川南經濟區各城市主要產業基礎為第一產業。其中眉山市與資陽市第一產業呈現高聚集度的特征較為顯著;德陽市和綿陽市制造業發展水平較高;綿陽市和遂寧市建筑業發展水平較高;樂山市住宿和餐飲業較為發達。但該區域在信息運輸、軟件和信息與技術服務業等附加值較高的高端行業區位熵指數小于0.05,這反映出該區域城市需充分利用第一產業的相對優勢,深化發展農、林、牧、漁業的跨區位聯動,從而提升產業協同水平,并充分利用德陽市、綿陽市雄厚的重工業基礎帶動該區域各城市第二產業升級,借助樂山市與眉山市豐厚的旅游資源與歷史底蘊,為區域各城市發展第三產業提供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