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鯤
政府會計制度是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行為進行全面規范,并通過具體的制度性規定來進行執行管理,重點是基于對財政預算管理的實施,并提高對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控制,不斷的進行客觀的信息反映,進而不斷的提高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的提升政府會計管理的內容和效果。不斷的對預算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和修訂,進而能夠實現收支平衡。但政府會計制度下,對具體的會計核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全面的規范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需要從制度角度不斷規范,提高對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準確性,規范會計核算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本文對事業單位進行會計核算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考。認為需要根據政府會計制度的修訂內容及時的進行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的連續性,不斷的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而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和水平。
政府會計制度是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行為進行全面規范,并通過具體的制度性規定來進行執行管理,重點是基于對財政預算管理的實施,并提高對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控制,不斷的進行客觀的信息反映,進而不斷的提高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的提升政府會計管理的內容和效果。當前,隨著我國公共財政管理的全面推動,對公共財政改革也在全面的實施,其重點是通過規范管理來提高財政的運行質量,提高信息的客觀和公正性,這些都對政府會計核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過全面的規范管理的實施,來全面的深化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容,不斷的規范政府會計核算行為。于2017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的《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進行了全面的規范,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的過程中,應當具備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功能,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采用“雙體系、雙基礎、雙報告”的會計核算模式,《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出臺進一步的規范了我國政府會計核算的管理,提高了我國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由于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直接或者間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事業單位也將納入到政府會計核算的體系中,如何有效的進行會計核算內容的銜接,提高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信息的質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對事業單位進行會計核算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考。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推動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水平提升的作用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體系方面的優勢
在會計核算主體方面,在進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制定實施的過程中,規范了原有會計核算的范圍,拓展了相應會計核算的邊界,進而通過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來解決傳統的事業單位分不同行業來進行會計核算的問題,進而有效的解決了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問題,有助于事業單位績效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政府的監督管理的作用。在會計核算基礎方面,新政府會計在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的規定中,確定了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基礎原則,充分的去考慮到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的需要,將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分離開,進行雙分錄核算,進而提高了會計核算的目標原則的確定。同時,還將財務會計目標和相應的預算會計目標進行相互的結合,推動了事業單位資金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滿足于社會公眾對于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內容的需要,支撐了財務會計體系與預算會計體系的分離與銜接。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將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相關內容進行相互的協調和分離,可以有效的推動政府會計核算的發展,并積極的提高相互會計核算內容的協調作用,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需要,并積極地構建出符合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的需要,“雙體系”的核算模式則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在會計科目設置及使用上的優勢
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資產類科目的具體設置中,進行了更為具體的設置,進而可以更為客觀的對事業單位的經濟事項進行全面的會計信息反映。具體來說,在進行貨幣資金科目設置中,設定了其他貨幣資金科目,來增加了對其他事項貨幣資金的反映,在固定資產的科目類進行了固定資產科目的細化,進而可以較為全面的對固定資產的內容進行反映,特別是對于一些閑置類的固定資產進行細化反映,進而能夠對固定資產的閑置狀況進行分析,減少固定資產流失的情況發生。在進行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中,主要是通過了計提折舊的方法來對固定資產的價值情況進行真實的會計信息反映,客觀的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存量以及折舊情況進行全面的信息反映,為事業單位強化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反映。
在進行收支的會計科目的設置中,主要是結合會計科目的設置管理,阿里對事業單位在現有會計制度下,進行相應的預算收支科目的反映,增加了相應的經營性收支科目,可以提高對事業單位在進行經營管理過程中,相應的會計信息的反映,幫助事業單位了解日常運營的成本,發現預算收支不合規的現象,促進事業單位預算收支體系的完善。
二、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和預算管理要求不相適應
從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實施的情況來看,其主要是為了有效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行為,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規范性。但從具體的實踐角度來進行分析,一些基層的事業單位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的規范處理,一方面是需要通過規范政府會計核算內容,和事業單位之間的會計核算內容進行有效的銜接,提高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水平,反映出事業單位的真實經濟核算的內容。規范其相應的收入和支出管理內容,進而對其相應的管理不足以及會計核算不完善之處進行完善和調整。第二是需要根據實際的收支狀況為基礎進行差額補助,以收入情況來確定支出預算。事業單位要想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背景下實現以上兩點規范化要求,必須要將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與各部門、科室的工作任務相結合,解決預算管理在進行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將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的實施內容和政府會計核算的相關要求進行相互的銜接,在確保政府會計準則能夠全面規范實施的前提下,不斷的對預算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和修訂,并能夠強化收支出管理和避免項目偏廢等工作都要重點關注并確保執行效果,進而能夠實現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