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
摘 要:新制度主義思想影響下的俄羅斯,積極地運用正式的制度形式(法律、法規)和非正式的制度形式(觀念、習慣),為其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2007年俄羅斯聯邦政府頒布的《自律組織法》,正是俄羅斯國家治理者們為即將加入世界市場的俄羅斯經濟打造的一層保護罩。俄聯邦《自律組織法》為俄羅斯經濟發展營造了一個相對有序的發展空間,為俄市場經濟自我更新過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為俄羅斯經濟主體參與國際合作設定了有為的競爭策略。
關鍵詞:俄羅斯;經濟安全;《自律組織法》;營商環境;法治化
中圖分類號:F11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5-0159-03
引言
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脫離世界其他國家而孤立發展,但各國經濟又不能任由世界之勢左右。因此,發展經濟必須立足自身,同時要借勢而為。俄羅斯為了自身經濟發展及發展對外貿易的需要,1994年12月向世貿組織提交了加入申請,2011年12月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加入世貿組織的俄羅斯在新的機遇下,又不得不更多地考慮自身經濟發展的安全與穩定,立足自身減少國際市場對俄羅斯經濟的沖擊。執政者們最終選擇了新制度主義思想,并將其作為俄羅斯尋求常態發展的理論基礎。正式的制度形式(法律、法規)和非正式的制度形式(觀念、習慣)逐漸得到了更多的關注。應該說,俄羅斯聯邦《自律組織法》的出臺,正是俄羅斯政府對即將加入世界市場的本國經濟所采取的保護性設置。
俄聯邦《自律組織法》(№315-Ф3)國家杜馬于2007年11月16日通過;聯邦委員會于2007年11月23日批準,自2007年12月1日起生效)[1],法律條文共24條。其中,規范了市場經濟參與主體的行為、捋順了市場參與主體與各級政府行政主體之間的關系、明確了各類市場參與主體(包括生產主體、經營主體和消費主體)的權利和責任,規定了外國實踐主體參與俄羅斯市場競爭的條件等。因此,對俄聯邦《自律組織法》的效用進行細致分析十分必要。
一、《自律組織法》為俄羅斯經濟發展營造了一個相對有序的發展空間
俄羅斯聯邦宣布成立以來,俄羅斯政府一直面對著經濟停滯不前、社會混亂、國際環境緊張等不利局面,普京執政后意識到,俄羅斯沒有成熟的公民社會就無法有效處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2]。因此,構建公民社會成為俄羅斯政府處理國家政治與社會民主化發展的理想途徑,也是為俄羅斯經濟發展營造有序環境的現實選擇。
《自律組織法》成為構建俄羅斯公民社會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其他法律法規①一同為俄羅斯民眾參與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制度基礎,并賦予了其合法的組織形式——社會聯合組織(包括工會、自治組織、非營利組織、社會組織、社會運動、公共基金等)。社會聯合組織是由公民自愿聯合組建的,是俄羅斯民眾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實踐載體。其中,《自律組織法》所賦予的合法組織形式——自律組織,屬于社會組織范疇。
(一)《自律組織法》規范了市場經濟運行環境中實踐主體的參與秩序
俄聯邦經濟轉型初期,經濟領域的政策是全面實行經濟自由化,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的調解作用。然而,單方面強調市場調解作用的結果造成了通貨膨脹率的居高不下、物價飛漲、投機盛行、社會經濟發展秩序混亂。為了盡快恢復經濟發展秩序,俄羅斯政府在構建公民社會的框架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規范。《自律組織法》,體現了俄羅斯社會對市場經濟參與主體行為的約束力,具有強制屬性,同時它還體現了俄羅斯社會對市場經濟參與主體自我組織、自我監管行為的激勵,即承認自律組織的合法性。
從約束力角度看,該法強力規范了行為主體的行為。《自律組織法》第4條在“必須遵守的標準和規則”中明確規定,自律組織制定的相關標準和規則必須遵守俄聯邦憲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不得違背。同時,還要符合業已形成的道德、習慣等行為準則。自律組織成員必須自覺接受國家審計部門的審計和監督,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對自律組織成員的違法、違規行為啟動司法訴訟程序。
從維護權益角度看,該法積極伸張了行為主體的合法權益。如第6條在“自律組織主要職能”中規定,自律組織代表其成員協調與俄聯邦行政權力機構、俄聯邦各主體行政權力機構,以及各自治地方行政權力機構之間的利益,維護自律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實際上,在社會實踐中自律組織維護其成員財產權益的案例很多,尤其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俄羅斯學術界普遍認為,《自律組織法》作為一項法律制度,是俄聯邦政府對自我監管組織進行理論和法律理解的第一次有益嘗試。自我監管的概念已經形成,其與政府監管的區別也已確定。在整體社會治理層面上來看,自律組織占據了國家與社會之間的中間位置,一方面代表了某些社會階層的利益,另一方面承載了部分國家職能,以監督和保護第三方的權利,因為自律組織做出的部分決定是由國家的強制力直接或間接提供的。
(二)《自律組織法》捋順了市場經濟參與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俄羅斯科學界普遍認為,《自律組織法》是一項綜合性的法律制度,兼具公法和私法的特征。在調節自律組織成員與國家行政機關關系時,接近于行政法,屬于公法性質;在調節自律組織成員之間,以及與普通公民的關系時,接近于商法、民法等,屬于私法性質。該法實際上是在協調三個層面的關系,并做出了相應的制度安排。
1.在協調自律組織成員之間關系方面的制度安排。一是組建仲裁機構,適用俄聯邦法律規定和本自律組織成員大會批準的內部文件,以解決自律組織成員之間發生的爭議;二是組織自律組織成員進行職業培訓,并對其成員的員工、產品(商品、服務)進行認證(除非俄聯邦法律另有規定)。
2.在協調自律組織成員與國家監管機構關系方面的制度安排。一是代表自律組織成員與俄聯邦國家政府機構、俄聯邦各聯邦主體的政府機構、自治地方的政府機構建立聯系。按照俄羅斯聯邦立法規定的程序,對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構,俄羅斯聯邦主體國家權力機構和地方自治機構的任何行為、決定或行動(不作為)提出異議,維護自律組織成員的權利和合法利益;二是把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依照程序加以執行,使自律組織成員都能按照標準規定開展活動,守住俄聯邦法律的相關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