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莉 宋海鶴
時值十四五期間,全面實施鄉村振興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部署任務,對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村電商作為農村經濟增長的有效著力點,亦是由此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未來將會爆發出更加強勁的勢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是影響其向更高層次邁進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振興農村電商經濟,建立健全農村物流體系尤為關鍵并且相當緊迫,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和熱議。本文基于對農村電商及農村物流的相關概述,分析了江蘇農村物流經濟發展障礙,進而就推進江蘇農村電商“雙向物流體系+線下網點”構建一體化的策略展開了探究。
所謂農村電商,通俗來講就是“城里人把工業品通過互聯網賣到農村,農民把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賣到城里”。在我國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時代,各類商品之間的流通加速,尤其在電子商務的助力下更甚。宏觀信息化背景下,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應用愈加普泛,并由此驅動著各個行業領域的深刻變革,線上經濟發展勢不可擋。時至今日,農村電商已然成為落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創新創業等戰略政策的有力抓手,并涌動著無限的活力,作為其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加緊并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一、相關內容概述
(一)農村電商
所謂電商即電子商務,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的商業活動總稱,對國民經濟增長產生了巨大的驅動力,其中涌動著無限的創新基因。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視角下,尤其是在李克強總理的“互聯網+”戰略思維感召下,電子商務作為線上經濟增長的根基,爆發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受宏觀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加之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亦是有力推動著農村電商事業發展,直接扎根基層服務三農,是落實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創新創業等國家戰略部署任務的重要抓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我國農村有著十分豐富的物產資源,因地域性的差異,造就了農村經濟特色,為電商發展提供了天然的貨源。同時,作為傳統農業生產大國,我國農村地區聚集了大量人口,市場潛力巨大。諸如上述種種,基于黨的方針政策指引與支持,農村電商發展充滿了活力,而物流作為其中的內嵌一環,相關服務需求亦是不斷增長,供應水平不足對農村電商造成了直接的制約影響。
(二)農村物流
物流作為電商產業鏈條發展的重要伴生物,是影響商品流通速率的關鍵因素,并由此發揮了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農村物流是一個縮小的區域性物流概念,相對于城市物流,其中隱含著兩者層次的建設,即自上而下消費品的物流配送和農產品的外銷運送。因此,著力打造“雙向物流體系”是農村物流發展的題中之意,且有利于提高運力效率,對降低農村電商運營成本亦有積極作用,從而輔助其更好地應對經濟市場競爭挑戰。單純從物流運營來看,其中包括積累貨物、分揀貨物、空間存儲、配發貨物以及送運貨物等狹義物流活動,同時還包括運輸、送達、驗貨、送貨上門等商業活動,有著一定的操作復雜性。對于農村電商物流而言,又呈現出了諸多方面的特點,如分散性、季節性、多樣性等。家庭聯產承包制結構下,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較小,加之農民居住相對分散,決定了農村電商物流的分散性特點;由于農產品自身的耕種成熟周期,電商物流呈現出了明顯的淡旺季需求變化,季節性特點不利于物流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國農村地大物博,農產品種類多樣,且呈現出了差異化的自然屬性,對物流技術操作提出了較高要求。物流作為農村電商破局的關鍵,打通農村“最后一公里”,決定了“雙向物流體系+線下網點”構建一體化的必要性。
二、江蘇農村物流經濟發展障礙
(一)上層規劃不足
現階段而言,江蘇農村物流經濟發展的頂層規劃不足,條塊華分割管理機制體制仍舊占據主導,很多程度上影響著物流企業的運營思維,諸如鐵路、公路等專業化物流系統各自為政的現象問題突出,造成了農村物流資源整合重重困境,繼而影響了其社會化配置的綜合效益。事實上,在江蘇農村物流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基于國家戰略精神指引,省政府出臺了系列促進行業發展政策,并取得了顯著收效。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制于部門職能差異,基層單位對政策的關注點有所不同,上層統籌規劃力度不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管理真空地帶,無法實現各類網絡節點的互聯互通,進而阻礙了“雙向物流體系”的建設步伐,最終導致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服務供需關系緊張,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運營成本,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籌劃,厚實江蘇農村電商“雙向物流體系+線下網點”一體化構建基礎。
(二)集約程度不高
以現階段的江蘇農村電商來看,緣于其本身的物流需求特點,運營主體較為單一,主要是專門從事運輸的個體散戶,對接經濟市場需求的力度不足,共享共建意識薄弱,具有經營分散、管理失范、規模偏小等特點,并且受制于小農思想的影響,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阻礙了“雙向物流體系+線下網點”的一體化前行步伐。對于大部分涉農工商企業而言,為了節約運營成本,實現最大化的利益追求,依靠內部組織從原料采購到產品銷售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物流網絡建設重復現象嚴重,但實際運輸、配送成本始終處于較高水平,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無法向更大的市場空間邁進,導致農村物流經濟效益偏低。而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出于多重方面的因素考量,其在農村地區的布局尚不完善甚至存有缺陷,無法滿足電商企業的需求,錯失了部分客戶源,只能承擔一些零散化的業務,削弱了其投資熱情。
(三)缺乏平臺支撐
信息化時代,基于國家“互聯網+”戰略部署,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推手,網信事業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勢頭迅猛,但是整體裝備應用仍處于薄弱水平,與城市之間的差距明顯,基礎配套設施不足,阻礙了農村物流經濟的轉型發展。事實上,作為一種新興業態,基層群眾對農村電商物流的認知有限,主觀能動意識薄弱,當遇到相關建設與個人利益沖突時很難主動退讓,在前期發展階段,造成了重重阻礙。另外,江蘇農村電商產業發展進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區域性信息化平臺,農民、采購商、物流方之間的交互不暢,中間環節較多,存在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了一定的物流供需矛盾,且影響了運力的時效,無法滿足農村電商的特性需求。如此一來,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市場定價,面對高峰期的沖擊可能會不穩定,農村電商失去了參與行業市場競爭的核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