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在時下飛快發展的醫療環境中,醫院醫用耗材直接影響了醫保費用的上漲,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加強醫院內部成本及物資采購成本費用控制管控,提高醫院整體的運營效率,建立完善醫療物資耗材精細化管理體系,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始終是當下醫用耗材使用管理及資金控制的核心內容。本文從優化管理理念出發,采取成本預算控制措施,實行成本信息化管理,完善院內成本核算方法體系,促使達到提高營運管理水平的目的。
醫用耗材是用于診斷、治療、保健、康復等的消耗性器件設備。醫用耗材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常用消耗和消毒品,此類耗材不得向患者收取費用;第二類是普通耗材,指單價<2000元,醫院的耗材加成率5%,如吸痰管、一次性注射器等;第三類是高值耗材,指單價≥2000元,醫院的耗材加成率5%,由于相關耗材規條規定,無論高值耗材單價是2000元/件還是20000元/件,其單件耗材最多也只能加價100元,高值耗材的單價越高,而醫院為之付出的運行資金成本費用如采購配送、儲存保管等越高,造成醫院超醫保費用指標而被扣款的風險也隨之增大,嚴重影響醫院正常的資金周轉及營運。高值醫用耗材一般指對安全至關重要、生產使用必須嚴格控制、限于某些專科使用且價格相對較高的消耗性醫療器械,主要是醫用專科治療用的材料,包括血管介入、骨科植入、非血管介入、神經外科、電生理、起搏器、體外循環及血液凈化、眼科材料、口腔材料等;高值醫用耗材屬于高風險的特殊商品,且種類繁多,相對價格成本及相關品控要求較低值耗材要高。同時,高值醫用耗材成本支出是醫療耗材中占比最高的一項。醫保基金是由職工(居民)、單位或國家財政按一定的繳費比例共同出資而形成的專項基金,用于支付參保人員發生醫療費用時的藥品費、材料費、檢查費、治療費及手術費等。近年來,我國使用高值醫用耗材的需求率日漸遞增,醫用耗材使用頻率的增加是醫保費用上漲的關鍵因素。因此,尋找提升醫保資金效能的應對策略,最大限度的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和提高醫療質量,成為醫保機構和醫療服務機構的當務之急。以下就醫院物資耗材資金的優化管理對醫保費用的影響效果進行探討分析,報告如下:
一、目前醫院物資耗材資金與醫保費用現狀
(一)缺乏完善耗材管理制度,耗材使用不規范
現階段我國針對醫用耗材沒有一個統一細致的分類標準,主要以下四個類別進行分類:①中小醫院根據主管人員工作經驗;②廠家標準的生產品名;③按照國家藥監局和地方藥監局所發放的注冊證名稱;④臨床對耗材通用叫法。因此,醫用耗材的命名叫法存在一定差異,容易造成采購人員出現重復購買品名不一但用途相同的醫療物資耗材,引致醫院成本支出過高。在很多醫院的醫用耗材管理中,相關醫護人員管理意識相對薄弱,對自身管理職責不明確,同時在沒有耗材管理制度的約束下,醫院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監管,也缺乏相關政府機構的自查自糾,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造成管理漏洞,導致就醫患者的個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就醫院的高值醫用耗材而言,高值醫用耗材使用不當或過度使用以及管理不善等情況都會造成耗材損耗加快,相對應的醫院耗材成本費用也隨之升高,促使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增大了社會醫保費用承擔的風險,引致醫保基金的支付壓力也相應增大,損害了醫保基金的安全性。
(二)耗材成本核算不合理,收費標準不一
在耗材缺乏完善制度管理的情況下,導致醫院內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全面,造成醫院的運營成本高,影響醫院的收支平衡,不利于醫院的長效發展。同時,在沒有具體成本預算措施管理的控制下,造成醫用耗材使用率大幅度增加,過多使用或不合理使用均對醫院成本造成影響。醫用耗材的使用增長速率遠遠大于醫療總收入增長速率,其中高值耗材成本所占醫用耗材的份額比率更是呈快速上漲趨勢。由于醫用耗材的成本核算方式不合理,造成患者就醫時的收費標準不一,時有發生的亂收費、錯收費、多收費現象,容易引起患者與醫院發生矛盾,進而發展成醫患糾紛,嚴重影響醫院公眾形象,損害醫院和患者的個人權益。
(三)信息化技術管理制度不健全
現時,眾多醫院仍采用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即先使用后入庫的方式,管理部門沒有看見醫用耗材實物,只能憑使用科室的信息反饋來辦理入庫程序,無法跟蹤考究醫用耗材是否真正有用于患者身上。此模式弊端是無法全程追蹤醫用耗材的使用情況,影響了整體醫用耗材的管理成效。由于醫院財務賬務系統以及存貨管理系統獨立使用,沒有將有效的信息化數據應用于醫用耗材的管理中,無法實現實時數據對接,引起醫院內部相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受阻,導致難以實施動態掌握醫用耗材的收發領退情況,導致管理范圍廣且周期較長,增加人員工作負擔,直接損害醫院利益。
(四)醫院采購部門缺乏道德操守意識
在采購過程中,個別醫院內部采購人員為了自身私欲,購買生產質量無法保證的“三無”醫用耗材,又或者串通供應商采購成本高的醫用物資,故意隱瞞實際成本價格,刻意虛報抬高采購價格,以達到自身收受賄賂的目的,從而引致醫院整體耗材成本上升,造成醫院及患者的利益受損,增加社會醫保費用成本。醫院對相關采購人員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及院內法規約束工作不到位,在缺乏完善的管理監控制度下,導致相關采購人員自身的道德意識以及法治意識薄弱,造成醫院分擔的醫保費用支出額度增加,嚴重影響醫保費用使用的整體平衡機制。
(五)耗材采購價格信息的不對稱
醫用耗材產品流通需要經歷生產企業到代理商再到醫院使用,生產企業為了維持耗材利潤的最大化,人為制造產品銷售控制價,要求代理商對產品的銷售價格不能低于廠家的控制價,醫院通過代理商引進醫用耗材,造成醫院采購的產品的價格遠高于耗材的實際成本及合理利潤,影響醫院整體收益情況。
(六)醫保政策的知曉度不一
依據我國現時國情及實際醫療情況,我國仍然存在相對落后的內陸地區以及偏遠山區,地域影響造成該地區的基層醫院醫療設備并未能普及至城市平均水平,而人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由于地域差異及文化水平造成基層人群對醫保費用概念相對模糊,對國家頒布的醫保通知及方案并未得到及時知悉,地區也未及時對應國家醫保政策進行實施,仍然存在眾多人群沒有得到國家醫保政策的保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