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莉

改革開放四十年,對企業會計準則制度而言也迎來了多次改革。企業會計準則是推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更是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有力抓手。總體而言,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確立,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又與國際會計規則保持趨同性。不過,現行企業會計準則還存在不完善地方。會計準確制定與會計目標不匹配,一些準則對社會經濟發展存在不利因素,未能建立會計信息分析方法體系等等。藉由此,提出幾點完善建議。
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實踐中,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也取得長足進步。回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主要包括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和解釋公告等內容。對基本會計準則,其核心包括財務會計報告目標、會計核算基本前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界定、會計計量及財務報告等,該基本準則不具備實務操作,重在制定基本框架。對于具體會計準則,圍繞企業經濟業務、經濟事項設置具體的規定。如一般業務處理準則,針對企業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資產減值、收入、所得稅等項目展開的財務會計活動。對特殊行業會計準則,以特殊行業會計業務為對象,設定相應的財務會計管理要求。對特定業務準則,如債務重組、金融資產轉移、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套期保值等業務等設定的相關要求。另外,與會計準則相關的應用指南和解釋公告,主要是圍繞會計準則體系相關事項進行說明,為財務會計人員處理會計事務提供參考依據。截止于2017年,陸續發布12個會計準則解釋公告,用以解決企業會計管理中的問題,來提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一、企業會計準則的基本特征
(一)與國際會計準則走向趨同
從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中,與國際接軌成為重要趨向。2005年11月8日,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簽訂準則趨同聯合聲明;2010年4月1日,《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成為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發布。所有這些變化,都指向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靠攏。同時,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編制,也逐步贏得了國際上的認同。如中國企業在進入歐盟資本市場時,可以遵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來編制財務報告,歐盟在解決反傾銷案例中,減少了會計準則差異性阻礙。
(二)兩套報表同時披露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范,對企業財務報表及披露內容,雖未對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明確披露,但關于合并報表的規定,為披露兩套報表提供了參考依據。在國內,上市企業在財務報表披露中,需要提供母公司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股東權益變動表等,并與之相關的合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兩套報表。這一規定,上市企業需要對財務報表進行詳細說明,為信息使用者通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三)歷史成本信息與公允價值信息兼顧
從企業財務管理實踐中,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新的資產形態也不斷涌現。其中,對歷史成本信息的反映,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呼聲更高。結合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對“公允價值計量”的表述,適用于部分資產的計量,這種計量方式,增強了企業會計信息年度間的可比性,更能準確反映企業價值波動狀況。
二、企業會計準則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基本會計準則的改革內容
從基本會計準則改革歷程來看,其主要內容如下:一是對會計目標的明確。最初的會計目標,旨在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反映,如企業經營狀況、現金流量等。改革后的財務會計報告,既要反映企業高管受委托的具體責任,還要關注會計信息的安全可靠性。二是對傳統會計準則中的會計核算一般原則進行刪除,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增強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關聯性、可靠性。三是在權責發生制度中,融入假定基本準則,在會計要素計量方面,可以反映歷史成本。四是引入得利和損失概念,將之細分為可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得利和損失,可以計入當期所有者利潤的得利和損失。五是對會計計量基本屬性進行規范,對歷史成本不再作為唯一計量屬性,引入公允價值屬性。同時,對公允價值進行規范,避免被濫用,提升會計要素的可靠性。
(二)具體會計準則的改革內容
從《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規定中,對借款費用的資本化范圍進行擴大。如符合相關規定的存貨,可以進行資本化。舉例來說,對于一些企業存貨,單靠自身的資金去完成銷售存在一定難度,可以通過向銀行借款的方式,將存貨作為資本化依據。另外,在傳統會計準則中,對存貨進行資本化管理,需要指定專門銀行來完成借款。但新會計準則,取消了過多限制。在長期股權投資領域,主要有同一企業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企業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類。針對不同類型,新會計準則規定,對成本法、權益法進行了規范。對合并的子公司,母公司需要對其進行成本核算,并根據權益法編制合并企業的會計報表。在無形資產改革領域,過去將商譽排除在外,而新會計準則則取消限定,并對企業研發費用進行區別對待。如在前期科技研發階段,可以將制造出的有實質性改革的材料、產品所投入的費用進行核定,符合規定者,可以將之轉換為資本。在企業資產減值領域,新會計準則引入資產組合,對于企業資產出現減值者,需要對可回收金額進行重新估算,并對無形資產進行減值處理。在企業債務重組領域,當債務人出現資金困難時,可以通過債務重組,先確認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再以轉讓非現金資產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在財務會計目標領域,主要分受托責任和決策有用兩類情況。前者在制定企業財務報表時,要參考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后者在制定企業財務報表時,更加注重相關性數據的體現,特別是企業未來信息在財務決策中的作用更大。在會計要素計量領域,將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進行綜合,結合中國市場實際,公允價值計量主要應用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合并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領域。
三、會計準則改革對企業的主要影響
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旨在推動經濟的科學、平穩發展。從企業會計準則改革主要內容來看,不僅提升了企業財務信息質量,更為企業獲得經濟效益,增強企業財務信息透明度、規范度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