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內容摘要】高中數學具有極強的理論性、邏輯性與抽象性特征,使得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如何緩解學生學習壓力,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活動中,我認為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發學生的思考交流,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繼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就以高中數學教學為例,談談問題情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以供同行教師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效率
所謂問題情境,指的是高中數學教師立足教學內容,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一些富有趣味性或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對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加強此方面重視程度,創設一些能吸引學生眼球、引發學生探究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與帶給自身的愉悅感。本文就從以下幾點進行具體闡述,旨在借助問題情境的創設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
一、結合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高中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如教師依舊采取灌輸式教法開展教學,不僅會讓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還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一種厭煩心理,認為數學學習十分無趣。更重要的是無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立足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正所謂“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許多數學問題,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如果高中數學教師能立足教學內容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并向學生提出富有趣味化的問題,我相信會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以高中數學北師大版《生活中的變量關系》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目標就是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來讓學生對函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了解,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旨在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如這樣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公交車或者私家車為什么總是要加油嗎?”學生們紛紛回答道:“因為公交車(私家車)一直在行駛在路上,如果不行駛肯定不會加油。”然后我又向學生說:“那大家能從數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嗎?如兩個間的變量關系式如何的?”在我的引導下,大家得知“公交車或私家車的加油次數隨著行駛路程的變化而變化。”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兩個變量間的依賴關系,我又列舉了學生生活中常接觸的一些實例,包括時針隨著分針的變化而變化、水的蒸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等。通過立足學生周圍熟悉的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探究,還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下實際問題,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目標。
二、運用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教學實踐表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只有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學生以更好地學習狀態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我認為可以利用故事來創設問題情境。通常情況下,有趣的故事內容會更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有利于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繼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基于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應善于立足教學內容引入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欲望的同時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以高中數學北師大版《簡單隨機抽樣》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隨機抽樣的概念以及掌握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我便在新課導入環節向學生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明的媽媽買了三箱蘋果,他打開其中一箱給了小明兩個,給了小紅兩個,小明和小紅手上的蘋果都有一些破皮了,小明媽媽便腦筋急轉彎檢測了一下這些蘋果的質量問題,最后得知其實也沒幾個壞了,大部分還是好的。你們知道小明媽媽是如何做的嗎?”同學們紛紛搖頭,這時我便簡單向學生說一小明媽媽是如何具體操作的,大家都覺得小明的媽媽非常聰明。這樣,我再引入新課,大家參與性非常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很好。由此,通過運用故事創設問題情境也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錯誤創設問題情境
人的認知是呈螺旋式上升的,隨著錯誤不斷地被摒棄,才能加強對知識的正確認識。由此,錯誤是正確的先導。出現問題不可怕,只要教師能有效利用學生所犯的錯誤,就能引領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進步。從本質上進行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積極利用學生所犯錯誤來創設問題情境,并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并找到相關的解決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加正確的認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以高中北師大版《簡單組合體三視圖》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三視圖的畫法規則,讓學生能夠畫出簡單的幾何體或組合體的三視圖,所以在引導學生學完基礎理論知識后,給學生出示了一道題目,內容是螺栓、棱柱和圓柱組成的一個幾何體,請同學們試著畫出它的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在學生們畫完之后,我便指名讓學生上講臺畫一畫,讓臺下的同學們進行點評。如一名同學主視圖和左視圖畫對了,俯視圖畫錯了,我便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俯視圖會畫錯呢?”有的學生便回答:“是不是沒看清楚啊?”還有的學生回答道:“注意幾何體的交線位置,不能錯了。”趁著學生們的熱情勁,我便為學生示范畫出了正確的俯視圖,這樣學生便能對這一知識點記憶更加深刻。最后,我再引領學生復習一遍組合體三視圖的正確畫法步驟,先確定視圖方向,觀察結構特征,然后畫出一個視圖,最后再根據這個視圖畫出其他兩個。通過利用學生所犯錯誤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有效克服以往數學課堂中傳統說教的空洞乏味,還能在無形中提高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繼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高中數學教師應善于為學生設置體驗犯錯誤的機會,幫助學生形成認知沖突,這樣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四、設計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學生探究的基礎,而懸念是促使學生探究的有效催化劑。對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應善于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懸念情境,這樣既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的探究之中,還能在無形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與記憶。懸念設計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可以應用于新課導入環節,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也可以應用于課堂結尾環節,引領學生回憶一節課下來所學習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感到回味無窮。懸念是一種心理機制,通過設計懸念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我相信會起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成效。
以高中數學北師大版《空間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內容主要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空間中點的坐標的表示,為了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我便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了一張房間的示意圖,并讓學生想一想“在這個空間中該如何表示板凳與氣球的位置呢?”由于上節課已經為學生講過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建立,大家都知道是需要用到這一知識點的,但具體該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進行表示,大家卻又很疑惑與苦惱。隨后,我便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思想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建立了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系,并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如空間直角坐標系中任意一點P的位置,可用一個三元有序數組(x、y、z)來表示,x代表的是橫坐標,y代表的是縱坐標,z代表的是豎坐標。這樣學生就清楚地明白該如何來表示板凳與氣球的具體位置。通過在教學前向學生留出懸念,讓學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展開教學,不僅能順勢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還能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五、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所學習到的內容是僵化的,不能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新課改是強調摒棄傳統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如立足教學內容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檢查學生課上學習成果,還能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習帶給自身的愉悅感與成就感,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以高中數學北師大版《數據的數字特征》教學為例,本節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下理解不同數字特征的意義,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設計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協作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計算小組成員平均身高與體重各是多少。由于這一問題是十分有趣的,且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價值,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向成員匯報自身的實際情況。如此一來,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還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平均數”相關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或者在《生活中的概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概率知識正確理解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我會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具有操作性價值的問題,如“如果連續10次擲一枚硬幣,每次正面朝上的概率大,你認同這一說法嗎?”由于這一問題屬于典型的概率問題,我便讓學生以前后桌為一組展開實驗探究,每個學生都各取一枚銀幣拋擲,并記錄結果,最后再統計結果就可以得出最后的答案。通過立足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還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動手實踐帶給自身學習的成就感,延續學生學習熱情,構建高效課堂。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灌輸式教學法已無法滿足現代化課堂教學需求,問題情境作為新課改下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合理科學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之中有重要意義。所以本文就立足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從以上幾方面展開的具體分析,期望通過創設多元化問題情境,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為學生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以上所述僅是筆者結合自身的一些教學經驗整理得知,在日后教學中還會繼續研討,讓高中數學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魏瑋.設置問題情境尋找數學本真[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3):71.
[2]劉延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1(2):124.
[3]朱斌.談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學數學,2021(3):88-89.
[4]周大年.高中數學“問題互動”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研究[J].學周刊,2021(9):49-50.
[5]高燕.問題驅動理性思辨——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高考,2021(3):43-44.
[6]葉飛.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A4):97-98.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