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玥 梁雅琪
在新媒體時代,相關人員要想改進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的模式,推動侗族文創產業持續、健康、全面的發展,就需要在挖掘侗族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融入先進的時代元素,在充實侗族文創平面設計內容的同時,推動其多樣化的發展。
本文立足于新媒體時代的背景特征,針對侗族文創平面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出促進侗族文創平面設計效果的可行性舉措,以期推動廣西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的進一步發展。
侗族具有絢爛多彩的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侗族文創平面設計體現了不同的時代特征,這反映了區域特色、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及文化的演變過程等。侗族文創產業的發展應當融合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相關人員要在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文化發展理念,在推動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侗族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傳承。而就平面設計來講,由于其與互聯網的聯系較為緊密,設計人員在開展平面設計工作時,要豐富文創平面設計的展現形式,以實現傳統與時代的有機結合,從而推動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的創新發展。
一、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的新媒體時代背景
(一)概述
新媒體是相對概念,是繼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之后興起的新媒體形態,其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通過互聯網、手機等渠道向大眾傳遞信息,內容多樣化。
(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三個特點:第一,方便快捷。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和傳播主題多種多樣,人們獲取信息不再依賴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更多的是利用電腦、手機等,更加快捷方便。第二,信息傳播碎片化且具有新穎性、及時性,改變了大眾閱讀的方式。第三,新媒體是數字化、虛擬化傳播,人們可自行選擇內容進行閱讀,節約時間。
(三)新媒體時代的特征
1.信息量大、質量參差不齊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量直線上升,大眾了解信息的方式得以改變,不再依賴傳統媒體。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實現經濟利益,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由于大眾對信息時效性的要求提高,媒體爭相報道,導致新聞準確性、嚴謹性不夠,可能出現虛假消息。
2.傳播形式多種
新媒體可利用語音、動畫、短視頻、短文、游戲等多種方式進行信息傳播。信息傳播形式具有趣味性、生動性,能更好地激發大眾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體驗。
3.功能多樣化
新媒體不只是傳播信息,讓大眾了解信息,還具有多種功能,這使得中華傳統文化煥發新的光彩,時代精神在網絡環境中得以放大,榜樣力量不再從書本中獲取。
4.閱讀習慣改變
傳統媒體時代,信息傳輸是單向的,而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輸是雙向的。隨著新媒體在工作、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受眾改變了以前的閱讀習慣,開始習慣碎片化閱讀。
二、侗族文創平面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設計缺乏本土特點
就目前廣西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的具體情況來看,設計人員在進行相關封面及內容的設計時,大多會偏向于選用國外先進文化中的相關因素,而對于侗族傳統文化沒有給予一定的重視,且較少應用于平面設計中,這導致廣西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缺乏本土特點。
(二)題材缺乏多樣性
在廣西侗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公共文化建設不斷加強的背景下,侗族文創產業也得到發展,并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展現出愈加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不僅文創產品的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受眾群體也不斷增多。但是,文創平面設計題材缺乏多樣性,選用的侗族傳統文化元素比較單一。具體來講,設計人員在進行文創平面設計時,只選取大眾熟知的侗族傳統文化元素,而忽略了侗族傳統文化的豐富性特征。
三、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的創新路徑
(一)提煉侗族風情畫中的元素
三江侗族風情畫作為廣西少數民族藝術的瑰寶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鮮明的鄉土特征,體現了鄉土生活及當地人的精神狀態。例如,《起新房》《歡慶高鐵進侗鄉》《清清河水好洗頭》《對山歌》《新農村建設》《上大梁》等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風情畫與侗族人民的信仰、民俗習慣等緊密相連,因此,這些風情畫在文創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不應當僅停留在表面,相關設計人員應當著力挖掘其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尤其是廣西侗族人民通過風情畫創作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觀念。
相關設計人員在將侗族傳統風情畫元素融入文創平面設計中時,應當在注重創新性的同時為其注入文化靈魂,在筆觸線條的勾勒、顏色的搭配等方面秉持新舊結合的原則。
(二)深入挖掘侗族傳統文化的內涵
廣西侗族傳統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著自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這正是其所具有的民族傳承價值及文化傳播價值。因此,相關設計人員在將侗族傳統文化融入文創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應當著力挖掘其背后所具有的文化意蘊。
侗族居住地一向被譽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大歌是侗族傳統文化的精粹。除了侗族大歌外,侗族人還擅長石木建筑。結構精巧、形式多樣的侗寨鼓樓、風雨橋等是代表性的侗族建筑。侗族的風俗文化、建筑、藝術、服飾等無一不在向人們訴說著這個民族豐富、精致、細膩的民族文化。
相關設計人員在將侗族建筑文化元素融入文創平面設計中時,一方面要注重利用綠色、藍色等建筑基礎色來增強視覺沖擊力,展現侗族人民的生活環境,從而激發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興趣。
另一方面,侗族鼓樓裝飾畫作為廣西侗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其中有對侗族人民生活場景的描繪,如男女歌會圖、漁獵圖、男耕女織的春耕圖、紡織圖、刺繡圖等,也有對侗族人民休閑娛樂場景的描繪,如男女共舞、彈奏琵琶等。相關設計人員可以著力挖掘侗族裝飾畫背后的內涵,使人們獲得良好的視覺體驗,進而傳承廣西侗族優秀傳統文化。
(三)與互聯網信息技術充分結合
互聯網信息技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文創平面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豐富文創產品的內涵。此外,相關人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對文創產品進行推廣,尤其是對文化衍生品牌加以宣傳,加深廣大消費者對文創品牌的了解,從而擴大文創平面設計的影響力。
侗族依山傍水,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藝術體系。侗族雕刻工藝展現了侗族傳統文化,可以將其應用于侗族文創平面設計中。設計人員可以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使侗族雕刻藝術呈現平面立體視覺效果,以平面的形式、立體的視覺效果來展現侗族雕刻的特征,還可以對相關的圖案形象進行立體展示,實現侗族雕刻藝術的傳承及時代特征的融入,從而使觀眾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侗族雕刻工藝。
四、結語
廣西侗族在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豐富而多樣的傳統文化。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有關部門應當對侗族傳統文化引起重視,在革新理念的基礎上,著力建設和發展廣西侗族文創平面設計,從侗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推動文
創產業的發展。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設計人員應當將廣西侗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促進文創產品制作及文創平面設計的發展。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文創平面設計活動的開展及文創產業的發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效益。也就是說,設計人員要深入挖掘侗族傳統文化的內涵,并融入時代特征,實現對侗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著力推動侗族文創平面設計的發展。
指導老師:王麗媛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