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年畫是四川省夾江縣特有的一種民間美術形式,地方特色顯著,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其中,門神年畫是夾江年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秦良玉作為目前夾江年畫中唯一的女門神形象,其英勇的生平事跡和不卑不亢的品質在四川民間廣為流傳。本文著眼于夾江年畫的門神形象——秦良玉,從人物生平事跡和年畫的構圖、形態等方面展開分析。
一、夾江年畫的發展現狀
夾江年畫始于明代初期,在清代發展到全盛。2008年,夾江年畫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才使得夾江年畫的知名度逐漸提升。夾江年畫是民間傳統木版年畫,而民間手藝人大多是農民,他們通過藝術創作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
歷年來,夾江年畫的傳承人始終堅持在礦物、植物中提取天然染料,用夾江手工書畫紙進行印刷,紙張防蟲固色,顏料不易剝落。夾江手工書畫紙也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由此可見,一張夾江年畫包含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價值不可估量。
二、秦良玉的生平事跡
秦良玉是夾江年畫門神中的唯一女門神形象,她出生于四川忠州(現重慶市忠縣),是明朝末年一位杰出的女將軍,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正史記載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的父親是由州縣里保送國子監入讀的歲貢生,一直鼓勵兒女長大后應“執干戈以衛社稷”。在父親的熏陶下,秦良玉從小便能文能武、善于騎射、精通兵法。
后來,秦良玉與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結為伉儷。秦良玉跟隨丈夫四處征戰,并時常提出自己的見解。后來,秦良玉與馬千乘二人在平定播州中立下頭功,揭開了秦良玉的軍事生涯。可好景不長,馬千乘被奸賊誣陷,死于獄中,當時秦良玉的兒子年紀尚小,秦良玉便接替丈夫的官職,繼續領兵打仗。在平定奢崇明叛亂中,秦良玉更是以6 000人馬戰勝敵方10萬大軍,從此威震四川。
秦良玉去世后,后世很多人都對她大加贊賞。清朝乾隆壬午年(1762),后人修建了秦良玉祠,又稱太保祠。清代詞人錢枚作《金縷曲》贊頌秦良玉,清末志士秋瑾也作詩歌頌秦良玉。此外,秦懷淵、董說、蔣士銓等文人也都創作詩歌稱贊秦良玉。到了近現代,作家冰心、郭沫若及馮玉祥等也都用自己的方式紀念秦良玉。
隨著秦良玉的生平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女將軍的英雄形象家喻戶曉。秦良玉成為四川老百姓心目中可以驅邪避鬼、護家鎮院的武門神。夾江年畫中的秦良玉門神造型不僅帶有巾幗英雄的氣概,同時也不失女性的柔美,是門神年畫中女性擔當女將軍角色的一大突破,也是目前夾江門神年畫中唯一的女門神形象。
三、夾江年畫秦良玉門神形象的藝術特征
(一)構圖特征
夾江年畫中,《女將秦良玉》構圖飽滿,秦良玉門神造型頂天立地,手持的法器、背上的戰旗、腰上的寶劍分布錯落有致,畫面充滿了生命的張力。畫面留白與門神形象巧妙地結合,整個畫面滿而不擠、空而不虛。
《女將秦良玉》年畫延續了大多數年畫的雙幅對稱形式,可分別貼于傳統雙扇門戶的兩側。這樣雙幅的形式讓年畫以門縫為中軸,形成左右對稱,給人一種門神外側開步向內側回首對視的效果。
門神年畫的構圖對稱,整齊中有變化,統一中有對立。對稱的構圖形式也表現了中國人中庸、平衡的哲學思想和好事成雙的美好愿景。左右門神形象雖然在動作和形態上十分相似,但在服飾圖案和配色上有明顯區別,讓原本穩定的對稱構圖富有變化。
(二)造型特征
民間藝人經過大量的門神創作,概括了一段口訣:“年畫畫得好,頭大身子小;不要一個眼,十分八分才湊巧。”《女將秦良玉》中的人物形象正面,下巴圓潤,避免了單眼。在秦良玉門神年畫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雖然忽視了客觀比例大小和透視原理,但也沒有墨守成規。他們對門神形象夸張的頭身比例進行了一定的改良,這使得秦良玉門神形象不僅符合大眾的審美趣味,也保留了秦良玉的女性特征。
相比其他門神形象,秦良玉的頭身比例沒有那么夸張,控制在五頭身左右,身軀也沒有秦寶叔和尉遲恭那么高大威武,保留了女性身體嬌小的特征。
秦良玉門神造型整體渾然一體,左右形象的不同之處表現在透視和服飾的紋樣及配色上。秦良玉的門神形象十分重視畫面的裝飾性,在服飾上選擇了多種不同的紋樣進行裝飾,主要為水波紋、云紋及花卉紋等。形象裝飾使用的線條曲直挺拔,變化有序,讓秦良玉門神形象具有韻律感,且富有裝飾性。
畫面的線條粗細更替,服飾紋樣的刻畫疏密不同,變化有序、韻律十足。在面部刻畫上,秦良玉門神形象沒有借鑒中國戲曲臉譜特征,而是運用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描技法,這讓秦良玉門神形象相較于其他門神形象更為儒雅、溫和。
夾江年畫是四川人民的智慧結晶,集木版印刷手藝和夾江竹紙手藝為一體,取材于民間生活,貼合現實,人物造型大方得體,整體給人一種生動、活潑的感覺。
(三)色彩特征
夾江年畫追求的不是寫實色彩,而是裝飾色彩。與其他年畫不同,在顏料方面,夾江年畫的顏色表現古樸、淡雅,不似其他年畫鮮艷奪目的色彩。夾江年畫傳承人沿用了古代制作顏料的方法,就地取材,通過對植物原料進行加工提取,制作出專屬于夾江年畫的天然顏料,目前已經能熟練提取和使用槐黃米、蘇紅木、藍靛等天然顏料。
夾江年畫門神形象采用黑、紅兩種不同的線條來表現面部細節,五官均用黑色線條表現,唯有面部顴骨、眼皮紋路選擇紅色線條。其中,顴骨的線條是用紅色的線條代替腮紅。在服飾配色上,門神形象講究色相對比,夾江年畫傳承人大膽地把嫣紅翠綠、明黃絳紫等對比強烈的色彩融入畫中,若一邊紅色,另一邊則是綠色,或者一邊黃色,另一邊則是紫色。在法器的配色上,選用黑色裝飾器身,白色裝飾刀刃,以黃色、紅色、綠色作為點綴,既強調了法器的重要性,又不會顯得喧賓奪主。秦良玉門神年畫整體色彩看起來自然古樸、淡雅又不失情趣。
四、結語
夾江年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得到重視和有效傳承。通過了解夾江年畫中秦良玉門神形象的故事、門神年畫的裝飾手法等,人們可以更好地傳承中國民間藝術文化。
(四川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楊玉簫(1997-),女,重慶榮昌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