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柯

失小節,不存大義
曾國藩駐軍安慶的時候,有一個老家親戚來投靠他。親戚行李很少,穿著破舊,話雖不多,但是偶然說上一兩句,往往能說到點子上。曾國藩很欣賞他說話能抓住要害這一點,考慮給他安排差事。
曾國藩通常都和幕僚同桌吃飯。這天午飯,大家又坐到一起,曾國藩無意中看到親戚把碗里的秕米粒挑出去。曾國藩看了良久,也沒有說什么。飯后大家一起下圍棋,下了幾盤,曾國藩叫人拿20兩銀子,送給親戚。這意思是要請親戚走了。親戚不明白好好的飯碗怎么說丟就丟了,托曾國藩的表弟探聽曾國藩為什么突然這樣做。曾國藩對表弟說:“這位親戚家庭情況一般,也沒有在外謀事的經歷,放棄耕作來謀職不過一月有余,吃飯就要把飯里的秕米挑出去。我恐怕他將來因為身份地位變化,做人也會變,要連累我啊。”
這一段故事記在《清稗類鈔》里。曾國藩是晚清重臣,特別注意修身律己,經常對家人進行道德教化。他看親戚從飯碗里挑出秕米的時候,已經想到親戚將來擔當重任時可能出現的思想滑坡。浪費一粒米是小事,從碗里挑出去一粒秕米表現出的個人品質,在曾國藩看來是大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