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源
關鍵詞 新浪微博;社交媒體;問答;投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11-0095-04
隨著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進一步普及,各類社交App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浪微博以其信息的便捷、內容的多樣以及公眾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的屬性,已經作為我國各類社交媒體中相對領先的一類,故而除卻普通用戶外,各類微博博主入駐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對于流量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本文通過梳理目前新浪微博中問答答題區的類型、特性以及受眾參與的動因,來探討非頂流博主是如何通過答題投票的方式,快速獲取互動量與點贊評論數,以達到快速獲得流量與關注度的目的。本文也嘗試通過這些分析,來探尋社交媒體端互聯網網民所受用的傳播形式,以及為未來尋找更加高效便捷的傳播手段提供一些參考。
新浪微博上的知識問答,一般形式如下:博主設置問題,并給予兩條以上的選項,供答題者選擇,答題者只需要點擊自己選擇的選項就算答題成功,答案提交后也可以看到其他網友的選擇,但投票的同時系統也進行了默認點贊,即博主在收獲投票數據的同時,也會收獲答題網友默認的一個贊。其中,博主有時也會設置一條中立選項,即:“我有不同的觀點,評論區見”,以此獲得網友的評論。
相較于普通圖文內容以及視頻素材,較高的參與量,是博主們對問答投票情有獨鐘的原因。此處例舉微博端的一個紀錄片與歷史博主“歷史與文化趣談”。
在本文完成時的2021年4月25日,博主“歷史與文化趣談”共有粉絲17.3萬[1],其4月24日發微博25條,可見其近期對該賬號維護的狀態較為用心。在其過去的微博中,正常的圖文內容與視頻內容的平均的評論與點贊不過10余個,且有許多并沒有超過10個評論與點贊,可見其日常的互動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偶有的“爆款”也只有數十贊至百余贊。而其置頂的專欄文章《西方國家歷史上過生日的習俗典故》于4月20日發表,截至4月25日也不過36條評論、41個點贊以及82個轉發。從上述的這組數據粗略可見,該博主的用戶互動量一直維持在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
然而其于4月5日所發起的一則三國歷史類的投票則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參與投票的網友高達10.9萬人[2],點贊數11.1萬。評論數792條,轉發數569條,完成了一個從不溫不火的狀態一躍成為自己的爆款的存在,雖然較各大博主仍然差距明顯,但相較于自己平時的現象而言,改變是巨大的。其問答投票的題目為:“歷史上,華雄是被誰斬殺的?A:關羽;B:趙云;C:孫堅;D:孫策”(具體投票頁面如圖1所示)。具體結果數據為:關羽6.6萬票;趙云4 550票,孫堅3.1萬票,孫策6 195票。其中,在本文撰寫的過程中,該4個選項的得票數仍然在細微地變化,可見其長遠的網友參與度。
與此同時,該博主于當天早些時候的另一則關于“《黃鶴樓》詩歌內容填空”的選擇題提問雖不如該問題火爆,但仍然吸引了1 426人參與投票,獲得了1 400余贊[3],19條評論與27條轉發,可見其受眾對于這些投票類問答內容的關注與反饋遠遠大于其正常的圖文推送與專欄文章,該現象將在下文進行解剖與分析。
對于投票問答形式以及內容分類的梳理,是對其特性進行總結的前提。目前新浪微博端的投票類提問大體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常識類與立場類,而常識類又可以細分為生活類常識與教育類常識(常見于文學與歷史等),立場類則可以細分為政治時事類以及娛樂事件類。
2.1 常識類
微博端的常識類問題問答,更多集中在“生活常識”以及“教育常識”這兩類,其更多地考察參與的網民自身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因此很容易吸引網民參加這場含有“競賽”“切磋”與“解惑”意味的答題活動。
2.1.1 生活常識
對于生活常識類問題,更多可見于一些如“出行”“健康”“生活技巧”等領域。
如駕車出行中一些常識問題的投票問答?!昂幽辖煌◤V播”曾經針對“機動車駕駛中信號燈的判斷”所出的是否可以通行的判斷題。原博主的日常內容轉評贊大多均不過10個,而此條則吸引到了1.7萬網友的參與并獲得了1.7萬余贊[4]。
健康與生活技巧等領域同樣是生活常識中的一個重要投票類別。微博端的許多健康博文也提及諸如“艾滋病的傳播方式”“發芽的土豆能吃嗎”“你知道五一曾經放幾天假嗎”等一系列生活常識性問題來吸引網友們參與投票與討論。生活常識類話題局限較少的特點,使得有基本生活常識的網友都可以參加。
2.1.2 教育常識
教育類常識最多集中在文史常識,如古詩、歷史、成語等。
文史常識正如上文的第一個案例“歷史與文化趣談博主”所提,更多的是將常識性的歷史知識、朗朗上口的古詩課文等納入出題范圍,這些內容可以在大多數網民的知識框架內得到解決,因此將最大范圍與限度地吸引網友來投票,可以很快地積攢自己的互動與流量。同樣類型的還有許多教育類博主的“某個單詞的正確拼法”“某些語序的正確用法”等。
2.2 立場類
立場類投票則更多是以“是”或“否”來考察網友對一個話題的立場,此類問答更多涉及政治與時事、娛樂事件等立場,考察的是網友對一件事情的看法。
2.2.1 政治與時事立場
政治與時事立場,所考察的更多是網民對于新近發生的時事或政治事務的反應。
在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海洋后,除了官方外,諸多博主也都針對此現象發起了投票。微博博主“陳sir在線”,平時的點贊量也不過寥寥十余,但在其4月16日發布問答“你贊成拉黑日本海鮮嗎”并開始投票后,很快便有2 000余網友參加了投票[5],網友絕大多數都投了“贊成”票。與之類似,無論是早期是否打疫苗的立場,或是一些重大時事,都會有博主發布類似的投票,以獲取網友的態度。
2.2.2 娛樂事件立場
對于新近的娛樂事件的立場性問答,是許多小型賬號獲取流量與互動的關鍵籌碼。
對于新近發生的娛樂新聞“創造營成團”的選秀新聞所引發的飯圈效應,許多平時不溫不火或鮮有流量的微博娛樂賬號紛紛抓住這個機會,發出投票問題。如眾多娛樂賬號中的普通一員——“影視大馬哈”,其于4月24日晚間發出了新的問答投票“用張嘉元換慶憐出道你同意嗎?”,獲得了3 462名網友的投票參與,并獲得了1 600余贊。參考其過往微博內容,同樣除了偶爾的圖文外,幾乎沒有超過10個互動量的文章[6]。
在完成對問答內容的分類后,通過差異明顯的投票前后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相較于正常的圖文內容與視頻、專欄內容,網民們反而對投票類問題的反饋更加熱烈。為探其究竟,下文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此類現象的動因剖析。
對于社交媒體端的受眾更加喜歡投票問答的原因,本文將其總結為如下四點,分別為:“要求較低的媒介素養”“極低的參與成本”“對他人選擇的好奇心與對比欲”以及“表達欲的滿足”。
3.1 要求較低的受眾媒介素養
相較于圖文與專欄而言,對于受眾整體媒介素養較低的要求便是投票問答的特性之一。這就意味著受眾不需要拘泥于較為晦澀難懂或鮮有興趣的圖文,而只需要理解問答的內容即可。
圖文與專欄存在著對網民個人素養的一定要求,不是人人都愿意去通曉許多晦澀難懂的歷史政治與專業知識,也不是人人都有欲望進入專業圈子,因此對于自己不感興趣或難以理解的圖文與專欄等,圈外人自然很難會有活躍的反饋。
而投票問答的模式則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這種邊界。大多簡單明了的投票問題以及一視便知的選項,加上本身初高中學歷便可應付的簡單素養常識,使得絕大多數網民無論是一般的生活常識還是教育常識,或是政治與時事的看法以及娛樂事件等都可應付自如,這樣的前提設置使得回答問題幾乎不再存在門檻,幾乎人人均可參與。在這種自己可以勝任的頭腦風暴中,網民們參與的可能性將大幅度提升。
3.2 極低的參與成本
參與成本也是網民們是否愿意閱讀某一內容的關鍵。參與成本可以分為時間成本與精力(腦力)成本,若是一個網絡內容需要占用網民較大的時間成本與精力成本,那愿意閱讀并完成此項內容的網民總數將出現下滑,參與度也將出現變化。此現象正如調查問卷的設計,在調查問卷中,若是內容過于難懂,或是問題總數過多,那這就意味著此問卷將增加被調查人過多的參與成本,因而被測人認真完成的意愿將打折扣,而調查問卷的準確性自然將收到影響。
因此,投票問答不同于許多專業的調查問卷,投票問答往往只包含一個問題,且通俗易懂,使得參與調查的網民們的時間與精力的參與成本將壓到最低。沒有了參與成本的限制,網民們將更加靈活地參與此類問答投票。
3.3 對別人選擇的對比欲與好奇心
無論是常識類問題亦或是立場類問題,都含有著思維碰撞的成分。
常識類問題往往存在的“唯一答案屬性”將激發起受眾的參與欲,受眾們將帶著“競爭感”與“求知欲”來參與答題;而立場類問題所帶來的鮮明的思維碰撞也將使得受眾燃起對比欲與好奇心,人們會迫切地想知道別人是否與自己想的一樣,以獲得“成就感”或新的思考。
因此,“對比欲”與“好奇心”,也是受眾對于投票問答情有獨鐘的動力之一。
3.4 受眾的參與感和表達欲
參與和表達是社交網絡空間的重要的一環,渴望交流的網民居多,因而投票問答的互動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社會情緒的紓解口。無論是基本的文學問答、生活常識,亦或是立場站隊以及娛樂八卦,這些問題都可以很好地滿足受眾的參與感與表達欲,以表達自己對于一些熱門事件的看法或分享知識儲備。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也有部分群體選擇隱藏觀點,很少參與互動,更多地選擇“潛水”,此類現象從上述的例子中普通圖文與投票問答互動量的巨大差距可見一斑,因此我們也可以發現,投票問答很好地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感與表達欲。
網民不愿參與與表達的可能性有二,分別為:“能力不足而擔心無法準確表達”“擔心觀點碰撞而產生矛盾”,而投票型問答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兩類問題。
3.4.1 能力不足而擔心無法準確表達
第一類情況“能力不足而擔心無法準確表達”的問題,指的是有自己觀點,但無法很好的組織語言或缺乏表達契機的網友。投票型問答一方面給他們提供了表達契機,讓他們可以通過投票完成表達與參與,另一方面通過固定的幾個選項提供了固定的答案,參與者不用自己組織語言進行參與,很大程度上使得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或語言組織能力不足的受眾放下心理負擔。這些答案基本濃縮了大多的可能觀點,因而只需要選擇選項即可完成參與,大家的答案都是以“A、B、C”的形式呈現,同時往往此類問題還會設置額外的“評論區見”的選項,歡迎受眾在評論區表達選項未被提及的觀點。
3.4.2 擔心觀點碰撞而產生矛盾
第二類情況“擔心觀點碰撞而產生矛盾”,是指愿意表達自己觀點,但怕自己表達錯誤而產生心理負擔或與他人產生矛盾與爭論的群體。投票型問答通過匿名投票的方式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使自己是少數的持方或錯誤的持方,結果也只有自己知道,這極大地減少了矛盾的存在,因而也激發了“擔心與不愿產生矛盾”的人群的表達欲。
3.5 對作者自身創作能力的低要求
上述四點主要針對受眾,而對于作者本身而言,投票式問答同樣也對作者自身的創作能力要求不高,使得作者可以根據熱點、自身知識儲備而創作題目,不易出現創作瓶頸。
因此,對于各個問答博文的作者而言,問答投票的種種特性所帶來的高額流量,以及較低的創作門檻,將可以使得他們更好地在微博的流量爭奪戰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從“內容”角度與“特性”角度完成對微博問答投票熱的分析后,其可以給我們帶來如下啟發。
4.1 官方傳播思路的啟發
相較于嚴肅的圖文與長篇的專欄而言,網絡民眾更加受用的是“對媒介素養要求較低”“閱讀成本較低”的內容,因此簡化信息推送、使用平民化語境將可以更好地使得信息內容更加容易為受眾所閱讀與接受。
與此同時,在需要獲取網民輿論時,設置投票環節或相似環節以激發受眾的參與感與表達欲,將有助于官方收集到一手的動態的網民情緒晴雨表。如一些重大政策的出臺、法律法規的修訂等,均可以采取投票或類似的形式于社交媒體端收集民意,作為行動時的部分參考。此外,當政策過于敏感時,官方也可以選擇使用二級代理人的方法,由與官方不相關的賬號發布投票,既不會對官方賬號造成壓力,也可以同樣收獲輿論數據。
最后,官方的投票也可以不僅僅局限于政策與輿論收集的視角,其同樣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互動,如“簡單的常識小問題”“溫暖的節假日出游地點征集”等。此舉一方面可以拉近官方與受眾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網絡空間更加溫馨清朗。
4.2 賬號運營的吸粉渠道
對于民間賬號而言,正如上文的例子所示,投票一方面可以增加流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他們更有可能收獲粉絲與合作。
如各類博主,其可更多發布與其相關問題來獲取關注。法律類博主可以發布各類法條與案例作投票;娛樂類博主可以更多將投票關注于明星事件的立場問題;生活類博主可以更多從生活常識等角度出發出題。術業有專攻,這將為這些賬號獲得各個專屬領域的粉絲與受眾。
互聯網微博端各類趨勢的轉變日新月異,文章所研究的新浪微博“問答投票熱”的特性與內容分類,希望一方面可以給我國現階段的互聯網治理與社交媒體端的各類傳播現象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希望給未來互動式網絡傳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新浪微博:歷史與文化趣談的微博[EB/OL].[2021-04-25].https://weibo.com/yerenyan·is_all=1.
[2]歷史與文化趣談.歷史上,華雄是被誰斬殺的?[EB/OL].(2021-04-05)[2021-04-25].https://vote.weibo. com/h5/index/index·vote_id=2021_650876_-_332844.
[3]歷史與文化趣談.詩詞的空白處,應該填哪一句?[EB/ OL].(2021-04-05)[2021-04-25].https://vote. weibo.com/h5/index/index·vote_id=2021_650069_-_487b64.
[4]河南交通廣播.駕駛機動車遇到這種信號燈時,如果已越過停止線,可以繼續通行?[EB/OL].(2018-08-19)[2021-04-25].https://vote.weibo.com/h5/index/ index·vote_id=2020_1711813_-_e090ae.
[5]陳sir在線.你贊成拉黑日本海鮮嗎?[EB/OL].(2021-04-16)[2021-04-25].https://vote.weibo.com/h5/ index/index·vote_id=2021_725021_-_cf93a3.
[6]影視大馬哈.用張嘉元換慶憐出道你同意嗎?[EB/OL].(2021-04-24)[2021-04-25].https://vote.weibo. com/h5/index/index·vote_id=2021_784163_-_acce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