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盆底康復訓練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以隨機的方式,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聯合盆地康復訓練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的護理康復率93.33%(56/60)明顯優于對照組75.00%(45/60), 對比兩組患者分度指標點、肌電指標,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對比PFDI評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盆底康復訓練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盆底康復訓練;盆地功能性障礙疾病;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5-0219-02
Application value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LIU Yu-mei (People’s Hospital of Huido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Guangdong 51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ombined with basi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sults: the nursing rehabilit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56/6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75.00% (45/60)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dex points, EMG index,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pfdi sco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s goo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basin functional disorders; nursing; application value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由分娩、妊娠、肥胖等因素導致的婦科疾病,是一種現代醫療領域的高發性婦科疾病。導致該病癥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妊娠、分娩,妊娠期女性在雌性激素快速分泌的情況下,會使盆底韌帶的膠原被逐漸溶解, 進而造成盆底結締組織在此作用下出現異常,最終導致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等疾病情況的產生[1]。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的護理干預中,基礎護理與盆底康復訓練的有機結合能夠很好提升的護理干預效果,本文以此為基礎,選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該疾病患者展開研究,實際探討治療過程中以及護理干預中盆地康復訓練的實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取在我院門診部,為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患者,120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隨機平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60例,年齡28~45歲,患者平均年齡為(34.24±3.46)歲;對照組患者60例,年齡27~46歲,患者平均年齡為(34.97±3.52)歲。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逐漸無差異(P>0.05),可比。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均為足月分娩;②無盆腔手術史;③無生殖、泌尿系統感染史[2]。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臟器功能衰竭;②患者患有精神類疾病;③患者存在肢體缺陷[3]。本次研究經過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以正常方式開展護理工作,以生物反饋的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期間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性訓練,保證患者治療期間的病房看護等。觀察組則以“常規護理+盆底康復訓練”聯合的方式開展護理干預,主要方式如下:①采用盆底功能障礙治療儀聯合盆底肌訓練, 每次接受治療時間20~30min, 每周2次;②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制定恢復訓練計劃,并指導患者進行盆底康復訓練;③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開展心理輔導,通過適當的溝通穩定患者情緒,保證患者的積極心態,為盆地功能性障礙疾病奠定患者的心理基礎。④安置盆底生物反饋治療儀,通過截石位,將探頭逐漸深入患者陰道位置,然后根據指定的康復訓練計劃,結合患者的生物反饋,以電刺激的疾病治療方式進行病癥治療。
兩組護理時間均為6周,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康復率進行對比觀察。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康復情況并記錄,護理后患者盆底肌能夠正常收縮并保證收縮時間在5s以上,能夠保證收縮次數≥5次,視為護理效果顯著;患者盆底肌能夠正常收縮,收縮時間維持在3 s以上,并保證收縮次數≥3次,視為有效;如果患者盆底肌只能收縮一次并保持時間為3s以下時,則判定為無效;總康復率=(效果顯著+有效)/總例數×100%。對比兩組患者分度指標點、肌電指標,對比PFDI評分。PFDI評分判定標準:①依據WHO對盆底器官脫垂評估系統進行判定,依據康復治療儀觀察兩組患者的盆底肌電活動及分度指標點。②以蔣惠瑜制作的盆底功能障礙問卷對患者盆底障礙進行評估 [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本次研究,計量資料以_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進行c2檢驗,P<0.05為有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護理康復率評價 護理6周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康復率分別為93.33%(56)、75.00%(45),觀察組的護理康復率高于對照組的總康復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康復率的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康復效果顯著例數24例,有效32例,均高于對照組護理康復效果顯著和有效的19例及26例。
2.2盆腔功能評估對比 兩組患者分度指標點、肌電指標,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對比PFDI評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屬于并發癥類型,其主要病因是與患者的盆底功能以及盆底結構有密切關聯的,盆底功能障礙或者缺損都會增加發病幾率[5]。根據相關調查結果:現階段我國有40%以上、生育過或妊娠期女性患有盆底功能障礙疾病[6]。并且該病的發病率與患者的年齡也有著密切關聯,與年齡增長成正比,同時女性分娩、妊娠以及肥胖等原因,都容易成為該病癥的誘因。其中妊娠與分娩的影響體現最為明顯,該階段女性的雌激素分泌發生變化,會使盆底韌帶的膠原被逐漸溶解, 進而造成盆底結締組織在此作用下出現異常,最終導致盆腔器官脫垂、尿失禁等疾病情況的產生,同時伴有子宮附件等臟器脫垂、性生活不滿意等[7]。在現代醫療事業發展的帶動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方案也越來越多, 并且通過護理工作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復效率[8]。盆底康復訓練是新時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非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是通過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療法以及電刺激療法等方式,使盆地受損的肌肉、神經等組織得以糾正,進而實現對盆地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9]。隨著新時期我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病率的逐漸增加,人們對盆底康復訓練的應用也逐漸深入,不僅僅在治療工作中,通過盆底康復訓練在護理中干預,也能夠有效提升護理康復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護理應用價值[10]。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的分組研究,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盆底康復訓練進行護理干預,經過研究發現:觀察組60例患者的護理康復率為93.33%,其中護理康復效果顯著例數24例、有效32例、無效4例、總有效56例;對照組60例患者的護理康復效果顯著;例數19例、有效例數26例、無效例數15例,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應用盆底康復訓練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提升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的護理康復率。同時,對比兩組患者分度指標點、肌電指標,對比PFDI評分,觀察組患者分度指標點、肌電指標、PFDI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了盆底康復訓練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這與高蔚霞[11]、王志華[12]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盆底康復訓練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具有重要價值,能夠提升患者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護理康復率,并且其實際應用過程中,患者的分度指標點、肌電指標以及PFDI評分都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方式,充分證明了盆底康復訓練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護理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桂梅. 盆底康復訓練護理應用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價值分析[J]. 飲食保健, 2018, 26(31): 177-178.
[2] 任華. 盆底康復訓練護理應用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效果[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9, 3(33): 10-10.
[3] 何月歡. 盆底康復訓煉護理應用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效果研究[J]. 健康大視野, 2019, 27(13): 116-117.
[4] 蔣惠瑜, 黃亞蓮. 盆底肌功能鍛煉聯合肌電刺激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山東醫藥, 2018, 58(17): 75-77.
[5] 陳鳳. 盆底康復訓練護理對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效果的影響[J]. 飲食保健, 2018, 26(52): 255-255.
[6] 黎敏. 行盆底康復訓練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護理干預方法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 2018, 13(19): 172-174.
[7] 張盛艷.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的治療及康復鍛煉的護理體會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99): 103, 106.
[8] 覃彩虹.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康復治療及護理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6(25): 105, 108.
[9] 陳香.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訓練的康復效果觀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 26(6): 84-85.
[10] 楊向紅, 陶潔.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康復治療及護理體會[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39): 255-256.
[11] 高蔚霞.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康復治療及護理進展[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8, 5(28): 142, 146.
[12] 王志華, 陳麗清, 郭艷. 盆底肌肉康復訓練聯合盆底重建術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J]. 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9, 40(2): 79-80.
作者簡介:劉玉妹(1983.01-),女,漢族,廣東省惠州市人,大專學歷,主管護理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