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覺能力關鍵在于,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的持之以恒地去給學生養成好學、自覺的習慣,并適時給予孩子們鼓勵,這樣,樂學樂教就可較為輕松地實現了。
關鍵詞: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不管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的輔導中,都應該特別注重對小學生自學能力和數學能力的培養以及提高。特別是對優等生,培養和教給他們在今后進入中學學習中非常有用的方式和方法,能使他們獲益匪淺。
下面就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談幾點認識和做法。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 ?有了自學意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學習的自覺性也會更高。當然,這個自學意識要靠我們當老師的來給他們養成,在平時數學的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中,有意無意地,一點一滴地,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的所有數學學習過程中,慢慢培養成一種意識習慣。這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產生的。教師在數學教材的每一個章節新課前,每一個例題教授前,都要有意識地要求學生自學預習,并相應地提出自學要求。還要布置一定量的做嘗試練習的題目。比如,安排一些和例題相似的簡單題目,要求小學生們自學、獨立完成。
讓學生體驗自學成功的樂趣。 ?自學了,就讓學生直接嘗試著運用,從中得到成功體驗!讓孩子們體驗學習的快樂!不用老師教授,還未等老師教授,他(她)已經會做了,這份成功的滿足和驕傲,孩子們往往是喜形于色,絕不會藏著掖著的。作為他們的老師,滿眼都是孩子們這樣的表情,師者不會驕傲、不會衷心的微笑嗎!這樣,他們的自學意識自然會提高。
教地輕松,不如學生學地輕松;學生學地輕松,才能使教者的教學真正輕松。學生有了預習的基礎,帶著問題來上課,求知欲會空前高漲。學習的動力自然就足。加之有了自學意識,再有了自學的成功體驗,他們自然就會感覺學習輕松,不會產生畏難情緒。從而促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輕松起來了。教和學共同輕松前行!
分小組學習,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 ?按照學生的學業程度高低,把學業程度相似的學生編在同一小組學習。對不同程度的小組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自學任務時,不可要求太高,能達到基本要求即可。對基礎較好的,成績尖子生可適當提出高要求,以期拔高。
樹立自學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老師的要及時發現榜樣,讓學生的榜樣幫助和促使學生們共同前進。能夠按要求完成自學任務的,并能夠完成自學作業的,要及時表揚鼓勵,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對表揚的要求欲望高。心理學告訴我們,適時的、適當的滿足小學生在學習上的小虛榮心,這對他們的學習動力非常有幫助。
小學低段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老師還要注意與家長多溝通,要求家長注意配合老師的工作,在家里盡量按照老師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自學任務,有能力的家長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可適當提供輔導幫助,但是不能當成新授課來教,一定要讓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學。
適時適量增加補充練習題。 ?對于完成了基本學習任務的學生,達到了教材基本要求的學生,可適當提高學習要求,適時適量的安排一些補充練習題,其標準和要求應高于教材的要求。以期培養出好學愛鉆研的特優生,尖子生。將班上成績冒尖的學生編成一個特別的學習小組,并鼓勵他們開展學習競賽。比如,在小學高段時學了簡易方程后,適當提高解方程的題目的難度,并引導學生運用于解決一些常規算術方法較難解的應用題。例如,用方程解答傳統算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做補充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抗挫折心理的培養和訓練。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為人師者,能夠做到持之以恒,既可影響你的學生,使他們按照你的教學設計和要求,輕松跟進,快樂學習!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是這樣培養和教育,通過六年的小學階段的學習和訓練,當小學生們進入中學學習時,數學基礎一定是更加扎實,在小學階段養成的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以及一些代數思維方法,能夠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中學的數學學習,他們在中學數學的學習上的自信心自然更強。
參考文獻:
[1]喻玲.增強學生數感 走進數學世界[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6(02) .
[2]王亞軍.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6(20) .
[3]王洪會.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