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設 江秀萍 寧雯
摘要: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為指導,結合當前的形勢,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校外學習各個教育教學的環節中,采取以“小先生”為核心的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小先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關鍵詞:小先生;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校外學習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教育思想,但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們可以把班上的同學根據學習成績和表現情況,確定三分之一的同學當“小先生”,而每個“小先生”安排兩名“學生”,構成一個個以“小先生”為核心的學習小組。然后,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小先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起著立德樹人的作用。
一、實施“小先生制”在課前預習環節中的主要方式
1.預習作業
良好的預習效果,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性,提前明確學習的內容和目的,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一般老師會在每堂課的開始,花一定的時間,采取檢查、提問、討論等方式來確保預習的效果,而實施“小先生制”之后,預習作業的檢查,可以交給“小先生”在上課之前來完成。這樣,課堂授課的時間無形中得到了延長,而預習的效果絲毫不減。
2. 資料收集
有些課程,需要同學們在課后要收集一些資料,然后在下一課堂上展現。比如,卡片的制作、生物標本的采集、調查結果等等。這樣一些資料收集的活動開展和收集,可以以“小先生”及他的“學生”為小組單位實施,以便減輕每個同學都要收集的負擔,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增加他們的安全感。
3. 學習準備
在上課之前,“小先生”可以進行簡單的學習準備檢查,比如課本、作業本、文具是否齊全,上一堂課的知識是否忘記,這堂課老師要講哪里是否清楚。這對于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切準備就緒了,他們就可以順利地進入今天的學習,同時也容易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免得他們的思緒還在其他的課程或事情上面。
二、實施“小先生制”在課堂教學環節中的主要方式
1. 課前提問
課前提問是一個“以舊帶新、承上啟下”的過程,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們可以讓“小先生”來執行這個環節。而且,讓這個組的“小先生”提問那個組的同學,那個組的“小先生”提問這個組的同學,這樣一種互相提問的模式,很容易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
2. 新課導入
在新課導入階段,要注重啟發式教學,要設計出一個個懸念,讓各個組的“小先生”帶著他們的“學生”去思索,從而得出結論,走進新的知識,去熟悉新知識,理解新知識,接受新知識。
3. 教學重點
對于每堂課的重點,我們必須要多次出現,始終貫穿整堂課的各個教學環節,但是我們每次出現的形式要多樣化,而教學重點的核心不變化。對于那些不是“教學難點”的“教學重點”,最好是以“小先生”小組為單位,課堂上就進行理解、消化、鞏固,不留死角。
4. 教學難點
對于教學中的難點,我們要把難度進行分解,進行一個循序漸進的引導過程。我們可以先做到讓“小先生”聽懂,然后,讓“小先生”在小組里進行“二次講解”,盡量最大程度的擴大“難點”知識的掌握面,對于那些基礎實在不好的同學,我們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也可以放慢步伐,允許他們不掌握或課后再去消化,延遲掌握。
5. 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的設計,首先要有針對性,必須是針對本堂課所學的知識,其次要有層次性,有些是為“小先生”設計的,有些是為“學生”設計的。不同的層次練習,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學生”的練習做完了,可以給“小先生”檢查,找出并糾正其中的錯誤。“小先生”的練習做完了,可以在“小先生”之間進行橫向聯系,互相檢查,深度掌握和運用知識。
6. 雙邊活動
在雙邊活動這個環節,我們可以把任務布置給“小先生”,讓他們去發動、組織、實施、匯報、評比。老師在邊上進行仔細地觀察,不要輕易提供幫忙,要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思維能力。最后,老師以“裁判”的身份公布結果,并進行準確的點評。
三、實施“小先生制”在課后鞏固環節中的主要方式
1. 筆記整理
現在的許多同學,上課都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也有些同學由于聽課比較緊,沒有時間來記筆記。比如,英語教學中有許多的知識點,需要同學進行筆記,然后課后去鞏固。這時,我們就可以要求,以“小先生”學習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整理出一套完整有質量的筆記就可以了,然后在小組內輪流記憶背誦和復習鞏固。
2. 作業完成
根據當前“雙減”政策的要求,作業要適量,形式要多樣。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進行分層作業,讓“小先生”多做些“難”點的作業,讓“學生”多做些“基礎”性的作業。讓“學生”有請教的“小先生”,讓“小先生”有思考的空間。然后在“課后服務”的時間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業指導和批改。
3. 鞏固記憶
一些鞏記憶的知識,如:語文中的古詩、數理化課程中的公式、英語中的單詞,政史地中的重點知識等等,我們可以安排“小先生”去督促檢查,老師檢查“小先生”的記憶情況,并不時對“學生”進行抽查。這樣既方便了大部分同學的背誦,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四、實施“小先生制”在校外學習環節中的主要方式
這里的校外學習是指學生回到家庭和走上社會要進行的一些學習活動。比如,在家里作一些拓展練習、在小區內進行一些社會調查、參加各種研學活動等等。這樣一些活動,我們同樣可以利用“小先生”組織模式開展實施,用來加強對同學們的校外管理,培養他們的互幫互助精神,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廣泛實施應用,把“傳授”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小先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養成善良正直、勤奮向上的優良品行,成為新時代具有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項目:《“小先生制”在教學中運用的實踐研究》課題組
作者簡介:李建設(1970.09-),男,漢族,安徽歙縣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教育教學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