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芬
摘要:創新教育的本質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問題是思維的載體,有問題才會有思維,有思維才會有發現,有創新。但在傳統的“接受性”教學模式影響下,學生問題敏感性缺乏、概括能力弱、缺乏批判精神、不善于提出問題,質疑素質低。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素質,筆者結合自身教學,談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轉變觀念;學生自由;批判精神;質疑技巧
一、轉變觀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
有教師經常抱怨:“我以‘誨人不倦’的態度,反復強調某一知識的重要性,可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边@一現象的根源在于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將應該由學生實現的任務由教師承擔起來。教師的這種“越俎代庖”,學生自然會把教學活動當成教師單方面活動而無意積極參與,不愿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質疑意識和能力被窒息。為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改變“自我中心”傾向,以自己在傳統教學中的“主體”意識和技能改造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角色,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習的設計者、指導者、促進者地位回歸,推動學生由“靜聽者”的被動地位向自主、探究、互動的學習活動中心者和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復歸。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提高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出新問題。
二、建構學生自由、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
“小學低段小手如林,高段逐漸稀疏。”究其原因:首先,教學中學生個人的“另類”思維遭受歧視和排擠。學生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逐漸降低,任之發展,質疑意識在人云亦云中日漸淡化。其次,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對“越軌”、“出格”的學生常常采用呵斥制止乃至體罰的方式,學生人格遭受踐踏。在非民主教學中學生無安全心理可言。學生還敢質疑問難、 “標新立異” 嗎?不敢了。所以,教師要創設并保護好學生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
首先,當學生提出的富有個性化的見解和觀點與教師自身觀點或書本知識結論發生沖突時,不要習慣性地予以否定,甚至訓斥、打擊、挖苦,要冷靜、細致分析后做出判斷。也可組織學生做有理有據討論,讓學生體驗到自己質疑的存在價值與意義,強化他的不平凡意識,保護好學生質疑的積極性與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創新思考能力的形成。其次,允許失敗,誠心對待。要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學生,要真正理解和關心學生。強調失敗和錯誤對人也有益,撥開失敗和錯誤的迷霧,真理就會光芒四射。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善于發現問題并敢于提出新的見解,就要允許失敗。即使學生的回答或提問是錯誤的,也要贊揚學生敢于提問、回答的勇氣,誠心地給予啟發誘導,通過讀書、思索、討論找到正確的答案。長期如此,消除了學生心理障礙,構建了師生雙向平等交流的心理平臺,學生的質疑意識增強,質疑問題多了,創新能力就從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三、沖破觀念束縛,培養學生批判精神
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具有較大的權威性,而書本知識一向被認為最具科學性和權威性,這就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盲目崇信教師和其傳授的書本知識,使學生根本不可能,也不敢有意識地去質疑教師、懷疑書本,去尋找、發現問題。因此,教師要使學生從傳統的觀念枷鎖中解脫出來,鼓勵學生敢于沖破迷信權威和書本的觀念束縛,批判創新。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教師非圣賢,孰能無過錯。書本雖極具科學性、權威性,但僅僅是一定時期人類經驗的總結,并非至高無上的,只有從知識中發現新問題、探索和研究新問題,自身的生命價值才能得以提升。其次要培養批判精神。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理有據的大膽懷疑,標新立異,鼓勵學生進行不同的“解讀”,大力提倡“創讀”,不安于接受書本答案,要嘗試批判性地尋求答案。培養“質疑”精神。長此以往,學生對既有的學說和權威的、流行的解釋不是簡單的接受和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懷疑的態度,從而另劈蹊徑,突破傳統,大膽創立新說。
四、授予學生必要的質疑技巧
學生質疑素質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技巧。讓學生掌握質疑技巧是培養質疑素質的關鍵一環。課堂教學中有那些質疑的技巧可以傳授給學生呢?首先,在教材的“模糊語言”中質疑。教材編排雖極其嚴密,但有時為了避免某些知識點而輕描淡寫或一筆帶過,這往往是問題的棲身之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這些“非嚴謹之處”尋找問題。其次,在教師“百密一疏”的語言中質疑。如數學教學極講究嚴謹性,長期強調嚴謹,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創新思維火花的閃現。因此,教師有時要故意留下疑點,布置陷阱,讓學生發現矛盾,反而能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尋求發現,在做中實現創新,讓學生嘗到發現的樂趣,激勵再發現和再創新。
參考文獻:
[1]錢斌. 學貴質疑方始為學[J]. 中國教育學刊, 2004, 000(003):36-38.
[2]朱化臣. 淺談化學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學習:下, 2010, 000(011):P.152-153.
[3]仇美娟. 以學定教,學貴質疑——談如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J]. 啟迪與智慧(教育), 2017, 000(005):P.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