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軍 沙西葉
摘要:高職學生文言基礎知識薄弱,余映潮的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符合高職學生文言文教學實際。該文以《道德經》中的《曲則全》選文為例進行教學設計,提出高職大學語文中華傳統經典古文選文的板塊教學設計策略。
關鍵詞:高職大學語文;中華傳統經典古文;板塊式教學
一、中華傳統經典古文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
(一)學情分析
高職新生雖具備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富于形象思維,但文言基礎知識薄弱、抽象邏輯思辨能力較弱,尤其是對《道德經》這類闡述道理發表議論、充滿古代哲人智慧的散文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其選文涵蓋了古今中外經典作品,[1]難度大體相當于統編高中語文選修教科書選文,符合高職學生學情。《曲則全》是散文單元6篇選文中的首篇,在單元前有“散文特點與賞析”提示,課文中有作者作品背景和課后注釋。高職學生學習《道德經》,既能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同時可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還能啟發學生對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三)教學設計意圖
余映潮提倡“板塊式”教學,即在課文(課堂)教學中,從不同角度有序安排幾次呈“塊”狀分布的教學內容(活動),通過板塊式活動策劃課堂教學進程、處理教材與學生學習方式,注重課堂上學生語文實踐活動及其效果。[2] 本文運用“板塊式思路”設計“反復朗讀,熟讀成誦——仿寫擴寫,寫作訓練——讀寫結合,思考感悟”等三個教學板塊。本教學設計初衷是,通過學習《曲則全》一課,來激發學生閱讀其他中國古典散文志趣,指導和訓練學生學會閱讀諸子百家散文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設定
借鑒中職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核心素養[3]設定如下目標:一是語言建構與運用:借助注釋翻譯全文,注意省略句翻譯。二是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矛盾辯證關系,學習辯證思維和古人智慧。三是審美鑒賞與創造:學習韻文讀朗技巧,體驗音韻美;理解分析“不爭”的哲思觀點,通過微文寫出學文章習感悟。四是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悟六組辯證關系和矛盾轉化,任選一角度討論“抱一為天下式”的觀點。
二、中華傳統經典古文《曲則全》教學設計例談
(一)導入與鋪墊
1.直接導入(1分鐘)
今天我們學習《道德經》中第22章“曲則全”,請翻到課本63頁第24課《曲則全》。
2.課前鋪墊(3分鐘)
屏幕顯示:老子、《道德經》及其影響
(二)正課板塊
活動一:整體感知,翻譯課文(16分鐘)
1.自由朗讀,查看注釋,讀準字音,試著翻譯(5分鐘)
2.用一句話概述(4分鐘)
第一段:列舉了六組辯證關系
第二段:論矛盾的轉化規律
第三段:得出結論—不爭
3.集體朗讀,讀通文意,翻譯詞句,了解內容(7分鐘)
(1)教師示范翻譯“委曲便會保全,……”。
(2)學生不看注釋,大聲朗讀并翻譯課文。
活動二:美讀背讀,熟讀成誦(15分鐘)
1.指導朗讀,教會學生斷句,讀出輕重緩急。(5分鐘)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再學生齊讀。注意節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反復朗讀,讀出感情,讀出韻味。(4分鐘)
《道德經》是極富哲理的詩體韻文,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同學們再讀兩遍課文,通過讀:
一是讀出文章的韻律,感受音韻美;二是讀出文章的思辨,感受哲思美。
3.集體合書齊讀,試著背誦,再誦讀默寫(6分鐘)
活動三:微文寫作,理解評價(10分鐘)
根據課文以下內容,進行微文寫作訓練:
1.模仿“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句型仿寫,寫出其他類似辯證關系,并能自圓其說進行解釋。(7分鐘)
學習成果展示——生生相互評價——教師總結評議
2.按照“論點+論據”的模式,選一點擴寫句子“不自見(xian),故明;不自是,故彰;……”。(7分鐘)
投影出示示例:不自是,故彰,不自以為是,才能聲名顯赫。姜子牙垂釣渭水邊,文王親自上門邀請拜他為軍師,后來輔佐文王誅滅商紂王,開創殷周王朝。
(三)布置作業,小結課堂(3分鐘)
《道德經》充滿智慧,《曲則全》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請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為話題,課后將閱讀該文的體悟寫一篇作文提綱。
三、中華傳統經典古文教學設計策略
余映潮板塊教學理論,其教學設計原則是線條簡潔、重點突出、情境生動、活動充分,[4]非常適合文言基礎薄弱、不善于抽象思維的高職學生。運用板塊式教學理論開展中華經典古文教學,可采用如下教學策略:
(一)注重反復朗讀從而“一課一得”
教給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是閱讀中華傳統經典古文的一種主要方法,重視朗讀指導,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達成背誦和生發體悟的教學目標,做到“一課一得”,讓高職學生也有學習古文的成就感,從而激發興趣,通過閱讀經典理解中華民族為人處世的哲學智慧。
(二)巧妙設計好課堂“板塊”
古文“板塊式”教學設計的優勢有:導入簡潔,不枝不蔓;介紹作家作品常識等鋪墊知識,注重已有知識與新知識的結合與積累。正課通過整體感知,翻譯課文——美讀背讀,朗讀成誦——選點品讀,微文寫作三個活動來組織進行這些優勢可在其他中華傳統經典古文教學中借鑒。
(三)讓課程思政目標有效落地
首先,教師示范翻譯,降低學生翻譯難度和畏難情緒。老師帶著學生一起攻破翻譯難關,學生會翻譯了,對文章闡述的哲思自然也就會分析和判斷了。這遠勝于空洞的道德說教,讓課程思政目標在悄無聲息、細雨潤物無聲中落地。其次,板塊活動設計,避免了以往指導串講和碎問碎答的課堂陳舊模式。此外,通過微文寫作訓練,抒發學生自我體驗和認知感受。在語文課堂上重點教古文學習方法,尊重學生見解,不道德說教、也不高談闊論高深的哲學理論,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張玲等主編.大學語文[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3.
[2]余映潮.簡說“板塊式”教學思路[J].中學語文教學.2014(02).
[3]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 年版].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0226424148.html.2020.
[4] 余映潮.論“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J].語文教學通訊·D 刊(學術刊),2011(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