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建筑的杰出代表性建筑群,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住宅建筑形式,更多代表的是中國千百年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底蘊的見證。本文從環境心理學的幾個角度對北京四合院進行探討:窗在北京四合院環境心理學中的運用;風水學在四合院中的運用;四合院的倫理等級制度;北京四合院綠植覆蓋的寓意,從世代傳承文化發展的脈絡對北京四合院建筑心理進行理論的布局分析。
關鍵詞:北京四合院;風水;窗;綠植
1、研究的意義及目的
北京四合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建筑史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筆,早在3000多年前出現了以合院建筑形式為主的房屋,形成了現在四合院建筑,到明清時期四合院建筑逐漸發展成熟,新中國成立后,四合院淪為大雜院。在古代,四合院是滿足一家人生活居住的需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技術的創新應用到工業生產生活之中,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提升,在人們享受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給大家帶來的物質、精神的需求的同時,不同的社會問題也逐步顯而易見,四合院存在幾千年是有著沉厚的歷史底蘊和適合居住的依據。
2、窗在北京四合院中心理學的運用
北京四合院的窗從最初的單一制作發展為琳瑯滿目的建造,從簡單的構造到復雜的裝飾的演變過程,窗最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裝飾元素,從原始社會魚紋圖案的出現到現在富麗堂皇的各式各樣的裝飾紋樣,在現代北京四合院建筑中窗的裝飾已是必不可缺的元素,更加體現出現代北方建筑的味道,更加凸顯了四合院文化和藝術魅力。
2.1 窗的文化象征意義裝飾美
現代北京四合院窗在裝飾美化四合院風景的效果上,令人贊嘆不已,它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將裝飾運用到現代四合院窗建筑窗上,是人們對其文化靈魂追求的一部分。要將裝飾適用于其中,更好的展現民族特色、更好地彰顯文化藝術個性,首先應當適度了解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特點;其次,通過不斷進行現代與傳統的文化融合進行藝術另一層次的探究,可以更好體現北京四合院景色中窗的環境心理學。
3、風水學在四合院中的運用
北京四合院,突出一個“合”字,所謂四合院,就是由四面圍墻圍城一個盒子狀的的民宅建筑,呈現出一個“口”字,四合院一般建造選址的建設是坐北朝南,北京四合院依中軸線對稱建造房屋,中間是個庭院,有主房、廂房、倒座房、抄手游廊等組成,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房屋建造的東南方向,也就是八卦中的“巽”位,開在東南位的一般為普通居民,像王公大臣住的房屋的大門一般是開在中軸線上,東南方在風水學上定位“吉位”,進入四合院之后還有一個門叫垂花門,古代說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就是垂花門,垂花門在管制嚴禁保守的封建社會,女子不能隨意外出游玩,垂花門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了她們的隱私空間。
北京四合院的講究北高南低,可以更好的排水,其次講究出門是順坡,如果出門胡同比院子高,如似登山,出門就走上坡路是一個不吉利的說法,像買家具,碗筷亦是雙數。但是也有單數的,像正房為單數,一般為三間或者五間,因為三間中間的房間可以放在整個四合院的脊柱上,也就是中軸線上,這是院落重要的風水講究,所以北京建四合院有句話“四六不成材”。
4、北京四合院的倫理等級制度
封建社會時期,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北京四合院也時刻遵循這一秩序安排住宿,在房屋的分配上是非常嚴格,正房陽光充足,位置條件優越的位置要給家里年齡最大的老爺和夫人居住,正方兩側的房間多作為臥室使用,中間堂屋為接待來客和親戚之用,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在一夫多妻制的情況下,正室居住東房,次妻住在西方,同樣廂房亦是如此,長子住在東廂房,次子住在西廂房,
北京四合院倫理觀念不僅僅體現在同一家族中的房間分配上,同樣是四合院有很多不同的講究,就大門而說,金柱大門一般是官宦人家使用的大門,其次還有蠻子門、如意門、墻垣式門等等。
5、四合院綠植覆蓋的寓意
空間是一個虛幻的詞語,朦朧的概念,它包括了建筑物、門、窗、院落綠植等組成的空間。古人追求意境的深邃,文化的委婉展現,王公貴族喜歡景色中詩意的寫照,于是出現了很多院落園林,由于追求自然,從而建造的時候設計師為了追求曲徑通幽的景色意境,大多用綠植的不同的構造來進行修飾風景的不同變化觀景效果和空間的層次感,綠植在四合院里有著重要的風水寓意,綠植主要有:松樹、柏樹、石榴、棗樹等等,體現了四合院主人生活態度的積極向上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柿樹有“事事如意”之意,也稱“如意柿樹”。柿子樹不僅寓意吉祥,加上柿樹上的柿子營養豐富,許多四合院也多喜種植柿樹。因為棗樹有"北國佳木”之稱,寓意“早生貴子”、“早富貴”等,所以很多的四合院中多有栽種棗樹。
石榴樹是人們最喜歡的綠化植物之一。石榴樹花色為紅色鮮艷,寓意紅紅火火,果實石榴籽多,寓意多子多福,石榴被人們視為吉祥物,所以北京的四合院里多喜歡栽種石榴樹,故宮也栽種有很多的石榴樹做盆景。石榴樹一般被種植在住宅的正房窗前,是四合院內最常見的綠植。
6、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和高超世代傳承的技藝在北京四合院窗中的建造、材料、圖案等等得到了高度的體現,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和結合不僅體現了中國人們的審美觀,還體現了中國五千年歷史技藝的高深不同時代的環境心理學以及歷史文化沉淀,可以看出北京四合院審美意蘊。北京四合院的建造理念也運用到不同建筑風格之中,更好的詮釋了傳統文化、建筑構造、北京四合院的環境心理學在裝飾物和綠植中更好的繼承和發展,更好的運用到現在社會生活,更加完善的服務于未來社會建筑裝飾中,使其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陳剛.朱嘉廣主編.胡同·四合院[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41.
[2] 張世英.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J].求是,,2007,(7):34-37,63.
[3]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丹麥.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林·弗朗西絲.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 美.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5]田國行,李柏興.園林景觀發展芻議[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38(2):193-198.
[6]《中國建筑史》編寫組.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周超(1989.7.10),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省棗莊市),單位(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學歷(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