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 張涵
摘要: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一個小小驛站,也是幼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環境進入到陌生、有紀律約束的集體環境之中,難免有些不適應,他們不能像在家里那樣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體規則的制約。從入園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要重視對幼兒進行一日常規的培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讓幼兒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關鍵詞:幼兒園;習慣養成
1.一日生活環節中滲透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1.1習慣培養對幼兒成長的意義
什么是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較為穩定的行為傾向。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高層次的自覺行為,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重要表現,它對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有重大意義,是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重要基礎,也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重點之一。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是指在幼兒生活方面所表現出比較穩定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1)衛生習慣,(2)飲食習慣,(3)睡眠起居習慣,(4)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
由于目前大多數幼兒是獨生子女,過分嬌慣和無原則的順從,暴露出來的生活行為習慣問題尤為嚴重,幼兒無論從飲食、睡眠還是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不良現象。
陳鶴琴先生在《我們的主張》一文中提出“我們主張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見,幼兒時期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
2.一日生活環節中,滲透習慣培養的有效措施
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周而復始,而這些活動的瑣碎細小,枯燥無味以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差、教師們對這些生活環節的組織時,要學會觀察,抓住重點,做到心中有目標,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機滲透幼兒習慣的培養。在實踐中,總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2.1梳理出生活環節的觀察要點
通過梳理一日活動各環節中教師觀察重點,做到“心中有目標”,有助于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環節:來園--盥洗--飲水--餐點--午睡--戶外活動--區域活動--離園,一日生活環節中,教師觀察要點及滲透習慣的培養。以午睡環節為例,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是否能有序的穿脫衣褲,整齊疊放在固定處;是否有良好的睡眠習慣;是否樂意整理自己的床鋪。從中可以滲透培養幼兒學做力所能的事情、養成自我服務的好習慣。又如在來園活動中,教師是否關注幼兒情緒、是否能對熟悉的人(保健、班級老師、同伴等)打招呼;幼兒所帶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將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從中可以滲透培養幼兒愉快生活、文明禮貌的行為、養成物歸原處的等好習慣。
2.2創設會說話的生活教育環境
良好的生活環境創設,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累各種生活經驗并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一日生活各環節中,有的環節每天重復多次,利用環境的創設,避免了教師重復的提示,它直觀易學,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情感,對幼兒行為起著提醒的作用,并暗示幼兒的行為,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注重在真實情景中學習體驗
生活活動主要是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需要教師細心的觀察,耐心的指導,根據各自不同幼兒的情況,運用各種方法尋找有效的教育途徑,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鼓勵幼兒積極嘗試,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活動指導中,教師重點可關注以下幾點:
3.1利用學習活動,梳理經驗
幼兒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如何幫助幼兒解決,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教師應該及時捕捉和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利用集體活動或者小組個別化的學習活動幫助幼兒梳理和提升生活經驗,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
3.2利用游戲活動,有機滲透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游戲活動有機的滲透,幫助幼兒學習鞏固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景”中練習,進一步掌握生活技能和方法。
4.靈活運用多種語言,強化鞏固
語言是多樣的,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巧妙發揮語言的藝術魅力,可利用簡單的指導語,手語、眼神等肢體語言,提示或者暗示幼兒的行為。同時充分發揮兒歌的獨特作用,如:運用一些短小的兒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既把生活自理的內容形象生動勾勒清楚,又有助于幼兒記憶自理生活的動作。如:在學習穿套毛衣的過程中,知道“穿毛衣,看仔細,先鉆大洞洞,再鉆中洞洞,最后小手鉆小洞。”整個鉆洞的過程,就是穿毛衣的過程。用念兒歌的方式,幼兒們容易理解,有助于他們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幫助他們強化鞏固,同時有助于幼兒生活習慣逐步的養成。
5.溝通協調中提高家園共育的成效
家園共育關鍵是家園的一致性,它能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導家長工作中,教師應關注:
5.1了解需求取得理解和支持
由于一日生活各環節活動中,發生的事情大多被家長認為是小事,教師要了解家長在育兒方面的需求,理解家長的心情,因此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候,要用平等、科學的方法指導家長,不能用命令式的,允許家長慢慢地轉變育兒態度和方式,讓家長理解并懂得重視生活教育,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家庭環境、生活方式、自己的言行都會影響幼兒,激發他們積極主動配合并參與幼兒園的工作中。如:利用開設講座,小手牽著大手的活動,幫助家長提高認識,從而獲得他們的支持。
5.2溝通方式多樣合理
運用多種方法,如網絡平臺、成長檔案、家校互動手冊、家長論壇等,讓家長充分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使他們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狀況,傾聽家長的建議,并為家長提供分享他們經驗的機會。
總之,生活環節中,教師學會關注細節,有效指導,發現生活各環節中蘊含的教育價值,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藍瀾,趙丹丹.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J].好家長,2020(84):9-10.
[2]張娓娓.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如何落實安全教育[J].幸福家庭,20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