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鄧芳麗
摘要:隨著科技的日漸發展,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在家庭中隨處可見。比如: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并且因為手機具備了可以看電視劇、玩游戲、看新聞、學知識等多項功能,使得人們的生活與電子產品日日相伴。據不完全統計,人們每天在電子產品上面花費的時間大概需要用到2-3小時。
關鍵詞:家校聯動;引導幼兒;電子產品
引言
當前,對幼兒而言,接觸比較廣的電子產品較多,有早教機、點讀機、電子詞典、幼兒手機、電話手表等,使得使用電子產品的低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如何在電子產品泛濫的時代,有效地呵護幼兒的視力健康,是整個社會需要關注以及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當前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現狀
根據相關的幼兒視力藍皮書調查顯示,中國電子產品的使用環境比較寬泛,因此,有90%的幼兒會經常接觸電子產品,并且幼兒對電子產品的每日使用時間高達60分鐘以上,對于如何保護兒童的視力以及身心健康,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
在進行論文前,筆者就我院4個班級共計115個家庭發放調查問卷,問卷的調查顯示,在手機使用的過程中,手機使用率高達了95%,大多數幼兒會用來觀看動畫、視頻等,也有部分幼兒用其來進行教育,學習音樂等,也有部分幼兒的手機使用率高達78.3%,因此,從大數據以及問卷調查來看,當前,幼兒使用電子產品最多的是電視句手機,并且大部分幼兒不是用來學習,而是觀看動畫片等。
二、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利弊
(一)對幼兒的積極作用
電子產品的信息量比較足,并且知識點廣,因此幼兒可以從電子信息上獲取相應的科技、自然、人文等知識點,并且在知識查詢的過程中,獲取的速度極快,這些大量的信息與資訊有助于開闊幼兒的視野,從而達到啟發幼兒對世界認識以及知識探索的作用,而且伴隨著學習軟件app的使用,借助電子信息產品,有助于啟發幼兒對世界的知識,通過手機可以練習英語的發音,掌握美術、舞蹈、音樂等多種技能,也可以讓幼兒在輕松的游戲程序中獲得相應的發展,不僅僅鍛煉了其協調能力與反應能力,變被動的灌輸為主動的知識探索,此外,電子產品還可以起到代替課外輔導班的作用,當前,一般的電子平板電腦,都會融合大量的教材、課件、試卷與輔助讀物等資源,幼兒可以實現線上的測評、練習以及拓展,從而解決家長無暇顧及幼兒課余學習的問題。
(二)對幼兒負面影響
幼兒的視覺發育不完善,因此,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不可過度用眼。幼兒在使用電子信息的過程中,因信息誘導以及信息的關聯性,使得幼兒在不知不覺間進行長達幾小時的瀏覽,這會嚴重影響到幼兒的視力發育。因此,如果幼兒長期的接觸電子產品,則會使得幼兒產生疲勞感,而且影響視覺的發展。
三、引導幼兒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實踐
幼兒的自控力較差,容易沉迷于電子產品,因此,在對幼兒進行電子產品使用進行引導的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點開始實踐。
第一,需要杜絕幼兒偷偷使用手機,或者過度使用手機的習慣,比如,父母在接聽電話后,可以將手機藏起來,避免幼兒看到就想用其進行拍照、瀏覽、點擊等。
第二,養成每天定時、定期觀看手機的習慣,從而使得幼兒在思維上可以接受定時觀看手機的行為。避免因家長不定時地觀看手機,于是,幼兒就可以隨性的要求觀看,導致一出現不如意的情況,就出現躺在地上打滾等文藝,使得幼兒的電子產品使用觀念以及良好的使用習慣得到訓練。
第三,作為幼兒人生道路的領航人,家長也要從心理上,對自己進行要求,比如制定良好的行為習慣目標,定時、定點地進行閱讀活動等,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代替對手機瀏覽的時間和次數,從而引導幼兒將精力放置于戶外、閱讀等有利于健康等行為上,避免過度依賴電子產品。
第四,多在空閑時間帶領幼兒走出戶外。著名的教育學家指出,家庭的風氣對家庭教育以及教養的形成非常重要,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途徑。為了便于以家庭習慣培養實現對孩子的熏陶,家長要多帶領幼兒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參加一些手工制作興趣班、舞蹈班等,多鼓勵幼兒進行身體訓練等,從而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等,多進行一些民間游戲增進與幼兒之間的情誼。
第五,家長在與幼兒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對幼兒的教育,減少以電子產品上的信息為例,可以說我在上班的路上發現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等等,以生活經歷以及戶外活動,引導幼兒更多的經過戶外活動,外出游玩等行為進行生活的探索,而不是以父母和眾多人為參考,通過手機獲取快樂。
總結
對電子產品的使用進行嚴格控制,需要幼兒樹立對電子產品的正確認識,以及從心理和行為方面,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從而使得幼兒正確利用電子產品,讓電子產品成為優質的教育助力。
參考文獻:
[1]毛悅.幼兒使用電子產品的現狀及對策[J].小說月刊,2018:130.
[2]宋菊玲.合理引導,巧用電子媒體,讓幼兒健康成長[J].文教資料,2020:170-171.
[3]楊琪.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網絡[J].考試周刊,2018:196-196.
[4]趙浚,馮華祥.如何引導學生合理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及網絡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