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順利完成“教書”“育人”雙重任務;同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導學”關系,促使專任教師關注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包括學生的專業認知、專業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等各方面,以求因材施教,突出個性化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三全育人”概念及其目標要求
(一)“三全育人”概念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三全育人”總體目標
“三全育人”的總體目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切實提高工作親和力和針對性,強化基礎、突出重點、建立規范、落實責任,一體化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使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學業導師的工作內容
“學業導師”顧名思義,主要工作職責就是對學生進行學業指導,就本專業目前狀況而言,主要包括提高專業認識、學習態度指導、職業規劃等方面。
1.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能,督促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介紹專業的發展動態和職業發展動向。
2.提高學生的專業認識。確立學生入學時對本專業的正確認識,幫助學生完善符合自身特點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構體系。
3.指導學生制定和實施學業規劃。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專業水平等因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制定中長期學習計劃,科學安排學習進程,確立專業目標、就業甚或創業的發展方向。
4.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教育是一種喚醒,對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的喚醒。深入了解學生、開啟學生心靈大門,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盡量多的情感關懷對于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實行學業導師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改善“教書”與“育人”的脫節
當前,我院學生人數逐年增多,但輔導員人數并未有明顯增幅。輔導員老師工作繁雜,不僅要扮演好“保姆”和“滅火員”這樣關注學生生活的角色,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學習。于是,引入學業導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輔導員工作壓力,做到“術業有專攻”;平時我院專任教師多側重于課堂上具體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與學生缺乏足夠的溝通交流,造成了“教書”與“育人”的脫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利于提升教學實效。
(二)有利于提升師生的專業認同感
專業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載體,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社會對高職院校的人才需求最終都體現在專業建設上,學生們只有對自己的專業有高度的認同、正確的理解和負責的態度才能更好地學習。去年我院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報考“小學教師資格證”,這說明我院學生在專業認識方面缺乏全面、清晰的理解,同時也反映了我院教師在專業認識普及方面工作的欠缺。專業認識只靠專業理論課教師課上點滴的滲透和輔導員老師的機械說教,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形成對專業的系統認識,而專業導師可以通過經常性的個別溝通幫助學生分析專業結構,理解專業知識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本專業與相關專業的聯系,提升學生對專業的縱深了解,強化學生的專業思想。
(三)有利于學生設計自身的學業(職業)生涯規劃
學生的就業情況是學校教育優劣的重要指標。我院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積極、端正,甚至學業荒廢的現象較為嚴重。原因或在于缺乏科學的學業(職業)生涯規劃,而學業導師在學生制定、實施、調整學業生涯規劃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制定階段,由于學業導師不僅熟悉學生的性格、特長,也了解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則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向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學業規劃建議,引導不同性格的學生向學術型、技能型、綜合型等方向發展,讓學生的學業規劃更加科學,更加貼近實際。
四、學業導師的選拔
學業導師是學生全面成長的引路人,在學生的人格養成、學業規劃、人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不是一個人人都能從事的工作。首要條件是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具備崇高的師德;其次,對本專業有清晰的認知;最后,在學生中間有較強的威信和良好的人緣,能走進學生的內心,善于與學生交流。
五、學業導師的考核與激勵
在學業導師考核方面,可以出臺具體的考核細則,也可以在實行的過程中逐步完善:
(一)建立學生的學業檔案
幫助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學業檔案,檔案中詳細記錄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學習、成長軌跡,同時也要充分保留和展示學業導師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指導。
(二)學業指導的內容和次數
進班指導的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認識、學習態度指導、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宣講與答疑,具體次數為“固定雙周一次+不固定隨機”。
(三)學業指導的形式
學業指導的形式由“班會+小組討論”“主題講座+答疑”,也可由學業導師開發新的指導形式。
考核與激勵是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是調動學業導師工作熱情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激勵方式會對學業導師工作起到促進作用,如:
1.學業指導折合為一定的教學工作量;
2.多形式進行學業指導,如“主題講座”,根據學校要求進行獎補;
3.學院評優評先(文明教師、優秀教師、優秀黨員、考核優秀)每年必從優秀學業導師中產生一名;
4.每學期的理論課考試全年級橫比一次,以所帶班級考試的年級排名為據,評出“特別獎”,以現金形式獎勵。
參考文獻:
[1]仇偉.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學業導師制的應用 [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29(11):130-131.
[2]何清.學業導師制泛化問題的探討 [J].人力資源管理,2016(11):149-150.
[3]胡英華,屈克英,劉洪慶.高職院校專業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5):248.
[4]廖堅.高職院校專業導師制育人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與財富,2015(25):213.
2019 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OBE 理念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9SJGLX782
作者簡介:孟亭含(1982.1-),河南開封人,教育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兒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