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芳
摘要:幼兒園在開展游戲化活動中,不能單純地教幼兒知識,而是要懂得讓幼兒從游戲中、生活中感受到資源的相互關系,從而體會到資源本身的趣味性和重要性”。那么,在實施課程游戲化改革的浪潮中,幼兒園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充分挖掘游戲元素,加強游戲資源的有效利用,并在課程中滲透游戲精神,這樣才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
在實施課程游戲化改革浪潮中,游戲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幼兒園的重要課題。幼兒教師應將游戲與課程密切結合,將游戲精神滲透到課程中,尊重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其操作和體驗,于日常教學生活中充分開發與利用適合幼兒發展的游戲化課程,為幼兒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一、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幼兒天性愛玩,所以教師要根據幼兒特點和成長規律制定游戲化的課程模式,這是學前教育的新趨勢,也是以游戲精神為核心的幼兒園新課程改革所需。游戲化課程并不是指所有的課程都以游戲呈現,而是指在課程中滲透游戲精神,關注幼兒主體。因此,有效探索與開發游戲化課程資源,不僅能讓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穩定地開展下去,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還可以引導幼兒真正認識世界,處于一種主動了解世界的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能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氛圍里學習,在滿足幼兒多方面學習需要的同時促進幼兒成長。
二、游戲化課程教學的相關特點
幼兒園游戲化課程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教學過程需要擁有游戲化的特征,能夠基于游戲作為中心。在教學的全過程融入游戲,在日常活動中以游戲引導活動,引領幼兒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的世界。這時,日常生活成了有效的課程資源。游戲與課程看起來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在結合下就可以彰顯幼兒的中心地位,幫助幼兒實現情感的表達,進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讓幼兒學習更多的知識,無論是教學還是生活都應將游戲精神體現出來。第二,幼兒自主性。要想讓幼兒有效掌握知識,教師就要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提升幼兒的獨立思考意識和行動能力。幼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幼兒學習知識時,教師不能沿用傳統的知識經驗灌輸模式,而應充分關注兒童所需,精心設計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和興趣,讓他們在活動的選擇中更具有自主性。
三、幼兒園游戲化教學中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有效策略
(一)物質資源
在幼兒教育中,低結構自然物在游戲活動中的運用最為有效,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材料的收集。以往的材料收集常常是教師將需要收集的材料發布在微信群、QQ群中,讓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然后將其帶到幼兒園中。但是隨著課程游戲化的不斷推進,在組織幼兒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發現讓幼兒收集材料實際上都是家長在做,幼兒參與性不足。所以,教師要改變這種方式,如利用區域游戲材料的收集,主動設置一個活動——“收集真好,變廢為寶”。首先,教師帶領幼兒探討“需要開設哪些區域?在這部分區域中要投放哪些材料?你看過這個區域中投放有哪些材料嗎?”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在與幼兒積極探討后逐漸成為材料投放的主要設計者與參與者;之后,利用談話的模式讓幼兒對廢舊材料的功能、材質、用途等進行基本的了解。最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幼兒利用課余時間在家里面尋找廢舊物品,之后將收集到的材料直接帶到幼兒園,在班級中嘗試著讓幼兒說一下它都有哪些功能,然后按照對應的分類要求進行分類擺放。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談話模式,讓幼兒針對班級中的游戲區資源做好對應的分析與探討,帶著問題在班級中進行相互的交流。等待討論結束后,他們就可以做好對應的統計分類處理,這樣,教師和幼兒一起首先將需要使用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類,然后按照游戲區對應的區域以及不同專用室的功能,針對資源進行再一次分類處理,待分類完畢后,就可以進行資源盒標志的設計。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幼兒成了資源的收集者和使用者,也成為游戲的主人,而物質資源的靈活使用成了幼兒園游戲課程的支撐。
(二)家長資源
作為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長本身的職業、愛好、興趣、特長等,都可能對幼兒的成長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很多時候家長能為幼兒園、為班級、為教師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呢?一方面幼兒園可以通過“我的工作您了解嗎”這樣的家長資源調查表,將其發放給每一個幼兒家長,要求家長填寫自身的特長、興趣愛好等。之后,幼兒園按照家長填寫的內容整理,找到可以為幼兒園所用的家長資源。接著,征求家長意見:是否愿意前往學校參加助教活動?最后,發出正式邀請。如有一幼兒的父親是一名醫生,在春季傳染病高發的時期,幼兒園邀請這位家長前往幼兒園,開展一個“假如我感冒了應該怎么辦”的活動。當然,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獲取健康小知識的時候,并不是因為一節活動課結束就結束了,還需要教師與幼兒一起來探討,在游戲區開辟一個“快樂健康吧”的游戲,讓他們在其中扮演體驗醫生小博士等對應角色,讓他們快樂地“游戲”著。
(三)傳統文化資源
幼兒喜歡自主性的游戲,因為在這類游戲中幼兒可以自主地選擇伙伴和游戲方式。但像刺繡這種難度較大的傳統手工藝活動,就不適合在幼兒群體中舉辦。而對于寫毛筆字、編制中國結等活動,教師就可以適當地簡化操作過程,將材料的性質加以改變,降低游戲活動難度。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成功的體驗,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幼兒也愿意參與到傳統文化游戲活動當中去。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下青蛙剪紙的大致操作,讓幼兒按照展示的圖片,再配合自己的一些想象,完成這一次剪紙活動。
總而言之,隨著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課程游戲化教學也在持續創新,這是匹配幼兒的成長規律和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實際應用。在游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幼兒園及教師要考慮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探尋更多行之有效的游戲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舉措,讓幼兒園游戲化課程教學持續有效地實施下去。
參考文獻:
[1]金妹娟.淺析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中對多種資源利用的嘗試[J].才智,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