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為何
摘要:時代的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取決于教育的發展。傳統的中國教育觀念強調知識而忽視技巧,重視理論而忽略實踐,這是教育目標和模式的共性以及教育主體的不明確導致的,所有這些都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發展。因此,必須對新課程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改革,才能滿足教育的需求,深化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靈魂,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旨在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優秀人才,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發揮創新潛力的重要階段之一。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基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也是自我激勵的過程,數學教學與思維能力緊密相關。數學具有異于其他學科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給學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間。
一、創新思維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關系
中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是中學階段教育目標之一,兩者密不可分。既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又要為人才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數學是一門以提取、歸納、量化再到應用為主的學科。數學知識具有獨特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的數學教學組織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其實際生活經驗進行練習、思考、探索和交流,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非常有益。但是,學生傾向于用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教師需改變教育方式,要求學生通過多樣性的手段解決問題,以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并提高其思維能力。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原則
新課程標準視域下的教育工作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而積極主動學習是開展創新教育的核心。掌握主體性原則意味著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體,數學老師是組織者,數學知識不是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機械轉移,而是基于實踐和經驗的傳遞。無論是獲取知識和經驗還是發展智力,無論是培養情感還是塑造意識形態品格,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思考和實際行動,最大限度地內化教育成果。教師在課堂上制訂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以便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通過有效引導提高課堂互動性和學生參與度,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行為。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
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是基于課堂活動開展的,良好的教學組織模式是高素質、高質量教育的前提,初中數學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組織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初中數學教師應擺脫教育觀念的束縛,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1.優化知識結構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自身的知識結構與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有著直接關系。為了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目標,實現科學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未來的課堂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模式,而是發展為一種雙向的交互性活動,因此要求教師必須能夠與學生做好理解和溝通。所有這些都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有所要求。在當今社會中,不更新知識的人將在現代意義上成為文盲。因此,為了滿足新時代教育目標、適應科學發展的需要,教師的知識結構需要不斷豐富與革新,勇于接納社會環境下的信息技術,不斷獲取和吸收新的知識。當然,知識結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并不能提供完全正確的教學指導,中學數學教師應繼續專注于他們自己的學科體系,在當今的信息網絡環境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識積累,構建符合教育目標的知識體系結構。
2.克服認知偏差
當談到創新教育時,個別教師認為小制作、小發明,或者通過問題讓學生表達一些離奇的想法就是創新。實際上,任何合理的新發現、出色的視角觀點等都是創新,不是問題和解決方案是否已經被他人提出,而是問題和解決方案是否對學生而言具有創新性。素質教育環境下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創新能力,教師應改變他們對創新思維的認識和實踐,在全面培養學生個性的基礎上發展其創造力。教師需要同時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進行培養,引導并鼓勵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將新知識和新問題融入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積極探索并使用不同的思維模式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重新組織教材的內容
例如,在講授圓周角的性質時,關于“同弧或等弧”的意思教科書中沒有介紹,因此教師應對相關概念進行講解。另一個例子,在講授“點動成線”的概念時,該知識點相對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小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認知經驗,如布置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在夜晚揮動點燃的蚊香并觀察,通過實踐活動積累個人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掌握問題。
(四)根據需要充實教學內容
在中學階段,數學學科的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模式生活化、經驗化,根據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當教授“圓的認知”這一小節時,老師可以進行引導式的提問,如為什么車輪是圓的?為什么軸應該位于車輪的中心?通過生活現象完善教學組織,數學源于實踐,數學學科的教育目標就是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掌握真理。合理的充實教學內容對于塑造學生的人格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解決生活問題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改善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學習能力是滿足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從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中學的數學教學還不足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知識和應用技能仍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中學數學教師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旺盛.發展初中生數學素養的實踐分析[J].教育革新,2020(8):25.
[2]齊琳麗.談數學實驗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20(3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