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智慧 程艷冉
摘要:從金華地區各縣市經濟發展數據來看,各地區之間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明顯,存在明顯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各縣市自身經濟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本研究在對金華各地區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對策,希望對促進金華各縣市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因子分析;金華;區域經濟
一、引言
近年來,金華地區經濟飛快發展,成為浙中地區一顆耀眼的明珠。在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情況下,金華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浙江省政府的相關文件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指導方針,有序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確保經濟發展繼續朝著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根據金華市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 4703.9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8%,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從金華地區各縣市經濟發展數據來看,各地區之間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明顯,存在明顯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各縣市自身經濟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本研究在對金華各地區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對策,希望對促進金華各縣市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數據來源及指標選取
本研究所采用的統計數據均來自金華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金華統計年鑒》,所搜集的數據具有官方權威性。由于金華市統計局官方網站目前為止最新發布的統計年鑒為《2020金華統計年鑒》,相關數據為金華地區2019年全年的社會經濟發展運行數據(個別指標只提供2017年的發展數據),筆者無法獲取2020年金華地區全年的社會經濟發展相關數據,因此本研究所分析的對象為金華地區2019年全年的社會經濟發展運行數據。
在閱讀以往相關文獻及咨詢行業專家的基礎上,本研究選取了7個指標組成金華各縣市區域經濟發展狀況評價體系,分別為: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GDP、農林牧副漁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外貿易、財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三、因子分析
(一)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對搜集的數據進行KMO和巴特利特檢驗,結果顯示KMO的最終取值為0.64,說明數據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二)公因子方差分析
根據公因子方差表可知,所有的原始變量信息被提取的程度均在89%以上,說明所提取的公因子能夠非常有效的解釋原始變量所包含的內容,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三)總方差解釋及旋轉矩陣
總方差解釋及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如表4、表5所示。由表4可知,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兩個,這兩個因子旋轉后的載荷平方和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6.6487%,由此可知所提取的因子對變量的解釋能力非常好。
根據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可知,第一因子對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外貿易、財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等變量的因子載荷較大,而第二因子對農林牧副漁總產值的因子載荷較大。因此,第一因子可以命名為“收入與消費因子”,第二因子可命名為“產出因子”。
(四)綜合評價
根據因子得分,對金華地區各縣市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得出總分。每個因子的權重是根據該因子在總方差中的貢獻率計算得到,總分計算公式如下:
總分S=F1*74.877/96.647+F2*21.771/96.947
最終計算結果及排序情況如表6所示:
(五)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金華各縣市之間經濟發展狀況差距明顯。在金華地區八個縣市當中有五個縣市的綜合得分是負分,而義烏在金華各縣市中綜合得分最高,遠高于其他縣市的綜合得分。這也恰恰是說明了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差距較為明顯。排名靠前的義烏、永康、東陽都有當地特色產業支撐(市區包括金東區和婺城區,情況較為特殊),因此經濟發展狀況較其他縣市要好很多,這種發展模式也值得其他縣市借鑒。
由分析數據也可以看出有些縣市各因子得分狀況差距較為明顯,這也反映了經濟發展的內部結構問題。以義烏為例,第一因子得分為2.26875分,第二因子得分為-0.02912分,兩者差距明顯。通過查找統計年鑒數據可知,義烏的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GDP、人均GDP等指標與周邊縣市相比數值較高,而農林牧副漁等產業產值與周邊縣市相比相對于前面幾個指標而言沒有明顯的優勢。
四、推進金華各縣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經濟領頭羊的作用,推動區域經濟平衡發展
義烏作為全球聞名的小商品之都,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習總書記曾經高度贊揚義烏發展模式,號召大家認真研究義烏的經濟發展模式,吸取經驗。這些年義烏經濟快速發展,在2020年全國GDP百強縣排行榜中義烏名列第九。因此可以充分發揮義烏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作用,加強與周邊縣市的合作,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帶動周邊縣市經濟共同發展,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同效應,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
(二)挖掘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經濟
地方經濟發展要遵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則,發揮地方特色,挖掘特色產業的潛力,發展地方經濟。金華地區不少地區存在一些天然的環境優勢以及經過多年發展形成的后天優勢。比如東陽工藝品產業及以橫店影視城為中心的影視和旅游產業,尤其是東陽木雕具有悠久的歷史,發展該產業既可以對傳統工藝進行挖掘和繼承,也能振興地方經濟,一舉兩得。此外磐安的生態環境等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成為發展地方經濟的有力支撐。
(三)制定合理的經濟發展戰略,促進地方經濟健康發展
在發展區域經濟的過程中也要制定合理的經濟發展戰略,促進地方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近些年,有部分地區為求經濟快速發展而采取犧牲環境保護以及不正當競爭手段吸引企業前來投資等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出現說明當地沒有長遠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違背社會運行規律或許可以獲得短期利益,但是這種效益是不持久的,甚至會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要制定合理的經濟發戰略,平衡各方面的利害關系,促進經濟健康高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鵬飛,李國強,侯麟科,等.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再反思:歷史起因與演化邏輯[J].經濟學(季刊),2019(1).
[2]徐程潔.江蘇省市域區域經濟差異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
[3]王昕鴻,陳雅君.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經濟活力評價——以山東省為例[J].商訊,2020(26).
[4]田晴,杜麗娟.我國省域低碳經濟發展評價及建議[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項目來源:2019年度高等學校國內訪問學者“教師專業發展項目”,項目編號:FX201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