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初中時期,恰恰是孩子們學習音樂的關鍵階段。然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初中音樂教學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因而,我們應該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優化自身教學內容,以此來為同學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體驗,并讓他們掌握音樂品味和培養自己的樂感,以此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優秀的音樂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論文分析了現在初中音樂教育中音樂感覺的培養和鑒賞。另外,在中學的音樂課上,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和鑒賞能力提供了一些方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樂感培養;鑒賞
初中生在學習音樂后,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旋律之美,受到音樂藝術的影響。學習音樂后,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悅,更可以培養學生自我的藝術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因此,在初中的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意識和欣賞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培養和鑒賞教學的現狀分析
如今的音樂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例如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注入了新的理念,老師更重視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和學生對音樂本身的熱愛。但是,現階段依舊有很多教師被傳統觀念所束縛。對音樂教育過于嚴謹,對音樂文化內涵、人文內涵不重視。由于老師進行教學的時間有限,所以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深入了解音樂創作的背景、作者文化的內涵和音樂背后的情感,這些使得學生往往無法掌握音樂作品,不利于在音樂教育中提高樂感欣賞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教師自己都不理解教育內容的要求,只是簡單地傳授音樂知識等簡單的內容,并依靠主要意識的表現,沒有深入挖掘其內容。現在的教育內容過于陳舊,缺乏創新,使學生缺乏新鮮感,內容變得無聊,難以刺激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學生對革新的理解,這些障礙阻礙了教育目標的實現。當然這也和教師的傳統教育方法有關。教室大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講臺上為同學們講述,學生傾聽,然后跟著老師一起唱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到的東西過于表面,難以從根本上認識到屬于音樂的獨特之美。教師要想在音樂課上,通過教學來培養同學們的樂感,同時讓同學們學會鑒賞一些音樂的話,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深入挖掘課本上的內容,并且為同學們進行一些課外的音樂拓展,讓同學們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屬于音樂的獨特魅力。
二、加強初中音樂教學樂感的培養與鑒賞課教學方式的措施
(一)教師要學會寬容、欣賞、引領學生
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都可以對他們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與引導,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發現錯誤。例如,有一次惠鐘老師帶領同學們學唱歌曲,惠鐘老師給大家伴奏,就在同學們唱的高興時,忽然聽到教室前面的一個角落冒出一句“不和諧的聲音”。隨之,教室里爆發出了-陣哄笑聲?;葭娎蠋熞宦犨@腔調就知道是同學耍的“洋相”了,如果不制止他這種行為繼續讓他搗亂那么會影響課堂紀律。如果像以前一樣,對于違反了課堂常規的同學進行嚴厲批評,那么原本輕松的課堂氣氛就會變的很不愉快了。但當惠鐘老師看向了那位同學時,只見那位同學“老油條”般裝出一副知錯的模樣,然后雙手“啪”的拍響,然后再把另一只手輕輕地放在臉上表示自己掌嘴!惠鐘老師在剎那間把他的行為再反思了一下:這一行為到底有沒有閃光點?從專業的角度來講可能他是屬于“亂來”,但至少這也是他的一個過人之處,何不借機來鼓勵其他學生進行即興創作呢?于是,惠鐘老師心平氣合的對那位同學說:“剛才,我們被你突然的“襲擊”嚇了一跳,這是你的不對了,但我覺得你唱的歌很優美別具一格,否則,同學們怎么會被你逗笑了呢。你能再為同學們唱一遍嗎?”他很羞澀得站了起來,又唱了一遍,并且唱的認真富有感情,教室里一下子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然后惠鐘老師又鼓勵學生進行哼唱歌曲,并挑選一些哼唱較好的同學給大家表演。
案例中惠鐘老師委婉地指出了那位同學的錯誤,因此,他也能非常樂意的接受。如果換成了對他進行指責、批評,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外一種情景:他肯定會有逆反,對音樂課堂失去興趣。
(二)創新教學內容,讓學生陶醉于音樂的學習
授課內容不僅限于教科書,還可以欣賞課外優秀的音樂作品。通過作品理解作者和感情,體會不同的風格。但是,不僅僅是重視音樂的基礎知識,還需要理解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魅力,這樣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品味和欣賞能力。例如,在說明樂器或交響曲的作品時,導入相應的視頻,播放英文歌曲時,也播放相應的視頻,讓同學們更深層的理解歌曲。與此同時,結合老師的說明,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樂器所代表的性格和對應的意境,還可以理解音樂獨有的音色和樂器組同時演奏時的音色。在動畫鑒賞中,可以融入相關的音樂知識,這樣可以擁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音樂環境來培養同學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的樂感以及音樂的鑒賞能力,是需要長時間音樂環境的浸潤,才能夠形成的。因此,可以為同學們創設一個音樂環境,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當中,形成屬于自己的音樂審美,收獲屬于自己的獨特歌曲。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在課間,為同學們在廣播里播放音樂,讓同學們在優美的旋律中,自由自在地玩耍;教師可以在每節音樂課前,都為同學們播放一段優美的旋律,讓同學們猜這是哪一位音樂家的作品,并且讓同學們說一下自己聽完這首音樂的感受,以此來培養同學們的樂感和提高同學們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同學們的樂感和培養同學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教師會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豐富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們在音樂中放松,調整緊張的學習壓力,他們通過創設具體的音樂情境來激發同學們的樂感;通過在平時創設音樂環境來提高同學們的音樂鑒賞能力,以此來讓同學們找到屬于音樂的獨特之美。
參考文獻:
[1]張忠華.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與鑒賞教學分析[J].北方音樂,2020(05):121+123.
[2]周一舟.試論初中音樂教學中樂感的培養及其鑒賞課教學模式[J].藝術評鑒,2020(01):95-96+163.
[3]沈娟.淺談如何培養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的樂感與鑒賞能力[J].北方音樂,2016,36(05):125.
作者簡介:李想(1998.08-),男,漢族,江蘇淮安人,海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7級音樂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