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勝
摘 要:為了提高道路橋梁建設工程的施工水平,需要根據現場實際施工特點,制定施工具體方案,保證各項施工技術均有效應用于道路施工中,并加強工程質量控制工作。在現場施工過程中,應制定科學完善的技術質量管理機制,嚴格監督與管理現場施工技術、工作人員操作等。發現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質量隱患和安全隱患,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提升道路橋梁建設水平,保障道路行車的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推動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現場施工技術;市政道路橋梁施工;應用
中圖分類號:U415.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為了加快城鄉一體化格局的建設速度,市政路橋工程建設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工程建設質量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加強現場施工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應用,是提高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措施,不僅可以提高各種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市政路橋現場施工技術具有多樣化、專業化、復雜化的特點,在具體應用中,要把握不同技術的應用要點,把握質量控制的重點,確保技術的應用優勢最大化,為人民群眾建設更多優質放心的市政路橋工程。
1 市政道路橋梁現場施工特點
(1)施工工程量較大。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區域均在城市較繁華的中心地帶上,施工單位在施工前須全面考察周圍的交通狀況、具體的地質條件。在施工中易受空間、時間限制,橋梁工程本身工程量較大,將導致施工難度增加,影響施工效率。
(2)施工速度較快。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一般以城市中心區域為主,在實際施工中會影響中心區域的交通情況,為了降低市政道路橋梁施工對交通運輸產生的不利影響,在實際施工中對施工流程、施工技術的要求比較嚴格,對施工周期有明確的規定,增加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難度。
(3)施工難度較大。由于在城市道路中心區域的地下管線數量較多,并不同管線會交錯布置在實際施工中,若未明確管線的具體布局情況,盲目趕超施工進度,開展各種施工工序,會破壞地下管線,引發安全事故。增加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難度,影響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
2 現場施工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施工工序復雜。道路橋梁工程本身工序復雜,涉及多方面專業知識,市政道路橋梁施工難度較大。我國的國土資源相對豐富,地形地貌較復雜,會導致市政道路橋梁在不同地區施工時,存在較大的差異,施工工序和施工項目繁多,復雜度高,提升施工難度。
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可保證市政道路橋梁施工的有效性。西部山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再加上山區的地形險峻復雜,會增加市政道路橋梁施工難度,增加人力、財力的投入。西部地區的經濟條件有限,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其具體的施工難度相對較大,阻礙我國全面發展。在我國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發展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須重視設計管理功能,加強設計圖紙審核,及時發現在設計階段存在的不足、缺陷,不斷優化設計圖紙,提高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建設水平。
(2)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高。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對工程建設質量具有重要影響。部分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未有開展有效的崗前培訓,未進行全面技術交底工作,導致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受到限制,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無法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流程和規范進行操作,會影響橋梁施工質量和效率。施工人員的實踐經驗不豐富,無法全面掌握現場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導致施工現場管理混亂無序,影響施工效率與質量。部分道路橋梁工程建設單位對施工成本進行控制時,從人力成本投入出發,聘請的施工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影響施工進度和質量,同時會導致施工工程遭受較大經濟損失。
3 市政道路橋梁的現場施工技術應用
(1)鋪裝連鎖塊技術。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鋪裝技術也經歷升級優化,當前主要是利用預制混凝土澆筑技術,這一技術具有重復利用性優勢,在實際施工中,施工單位需要合理選擇拼裝塊。在實際施工之前,施工單位需要根據施工實際情況確定連鎖塊數量,同時需要提前確定鋪設方式,在施工現場準備好施工材料。施工單位需要在施工現場檢查砂墊層的質量,合格之后才可以施工過程中利用。在實際施工之后,施工單位需要落實測量放線工作,在鋪砌區域引測水準點,結合施工設計內容測量頂面高程,以此作為縱向控制基線。施工單位需要利用機械完成攤鋪工作,同時發揮人工輔助作用,在施工區域中均勻的鋪設沙子,因此控制路基壓實的緊實度。
(2)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屬于重要的工作內容,施工單位需要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攪拌以及養護等階段。為了保障整體施工質量,施工單位需要選擇鋼纖維材料,提高整體結構的抗剪性和抗裂性。在混凝土施工階段,施工單位需要一次性澆筑混凝土,并且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和振搗頻率。在后期養護階段,施工單位需要落實保養措施,合理選擇混凝土養護時間和養護措施,延長整體結構的使用壽命。
(3)翻模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周轉施工技術是現場施工技術的主要類型,是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系統質量安全性較高,施工工藝簡單方便。1)加強選材。選用螺絲時,可選用抗壓、耐腐蝕性強的螺絲,并可將螺絲剝皮,保證螺絲質量。如發現質量問題,聯系螺桿供應商解決;2)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應用混凝土時,必須根據市政路橋工程的施工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差異,提高混凝土的整體性能;3)改進模板操作。在模板翻轉和澆筑過程中,及時將模板覆蓋在橋臺上,確保模板一體化工作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提高模板發生和管理工作的質量。
(4)滑模施工技術。在滑模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其施工流程與其他施工工藝流程相比更煩瑣。在滑模施工時,前期準備工作相對復雜,材料準備的充足性、材料質量均會影響施工質量。1) 需要對道路橋梁工程的整體結構進行科學設計,確保吊架之間穩定性,保證其支撐力足夠,避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保證施工人員、施工設備的安全。在滑模平臺基礎施工過程中,可利用三角鐵作為結構連接的主要節點,提高結構連接的穩定性;2) 在支架設立過程中,應保證其承載力,在選用模板時需要嚴格檢測模板的質量,在模板鋪設過程中需要利用繩索進行固定,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性。
4 市政道路橋梁現場施工技術改進措施
(1)路基現場施工技術的改進措施。市政道路橋梁投入使用之后將會逐漸顯現出橋梁工程路基問題,因此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施工單位需要加強技術控制,落實預防工作。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施工單位需要根據圖紙數據控制路基填方數量,同時需要控制回填土厚度,科學的規劃施工過程。在內地道路和橋梁連接部位,施工單位需要控制路基自重,避免因為路基自重較大導致路基發生變形問題。在路基設計階段,施工單位需要重視路面排水工作,合理設置排水管和排水溝,避免在路面發生積水問題,否則將會腐蝕橋面。因為市政道路橋梁路基必然會發生沉降問題,施工單位需要控制路基填土質量,保障路基壓實效果,有效控制沉降問題。針對施工中的軟土地基,施工單位可以利用碎石樁和換填土等方式改進問題。
(2)完善排水管道管理工作。排水管道管理工作在市政道路橋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存在大量積水,將會引發滲水問題,導致橋梁使用年限因此受到影響。因此施工單位要重視排水管道施工,加大力度檢查排水管道的性能,發揮出排水管道的作用。在市政道路橋梁設計階段,需要綜合考察排水能力,始終保持良好的排水效果。針對工程積水問題,施工單位需要優化選擇排水管道,滿足相關標準和要求。通過選擇高質量的排水管道,優化排水管道排水性能。通過把控排水管道的質量,雖然會增加采購成本,但是可以保障后續質量,減少發生其他問題,使整體工程的經濟效益因此提高。
(3)市政道路橋梁裂縫控制。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混凝土材料利用量比較多,因此施工單位需要重視混凝土裂縫問題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施工標準控制溫度應力,嚴格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避免因為溫差較大引發混凝土膨脹,避免發生裂縫問題。施工單位要注意分塊、分層澆筑混凝土,加強養護混凝土,提高整體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此外在混凝土振搗階段,施工單位需要加強監督振搗過程,嚴格遵守施工操作規范,充分振搗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強度。針對混凝土預應力問題,施工單位需要全面分析預應力問題,詳細推算數據問題,準確的預估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承載力,有效預防混凝土裂縫問題。
(4)加強化工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施工單位需要加強控制每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和當地氣溫和地質情況,合理規劃施工容易和施工流程等方面。此外需要加大力度培訓和管理施工人員,引導每個施工人員積極承擔自身的工作責任,定期培訓施工人員,幫助他們及時掌握新技術和新思想。施工單位還要定期檢查和更新和施工機械設備,保障機械設備工作性能,定期校準精密性設備,有效控制施工誤差。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流程中,施工單位需要完善質檢制度,安排專人驗收和評定每個施工環節,如果發現施工質量不符合標準,需要立即返工維修,保障整體施工質量。
5 結束語
在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發展過程中,我國也不斷加強工程建設標準,逐漸改善了工程質量問題。本文詳細分析了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探索了相關現場施工技術,為我國市政道路橋梁發展提供參考意義。因為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比較煩瑣,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需要注重市政道路橋梁中現場施工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完善公路交通網絡,為我國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凱.市政道路橋梁的現場施工技術及其管理研究[J].居舍,2020(10):33.
[2]馮國良.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現場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6):171-172.
[3]陳大峰.現場施工技術在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20(7):84-86.
[4]蔣亞偉.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現場施工技術的運用及管理簡析[J].四川水泥,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