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娜,李雪靜,張 灝,胡霄驍
(1.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醫學系,山西 晉中 030619;2.山西省中醫學校醫學系,山西 晉中 030619)
生命從出生到病死一直在“整體性”這條主線之內,因此應該把這種整體性的思想在醫學教育中加以體現,但是當前的教學模式大都以學科為中心,一些整體性的知識被人為地分割為多個模塊,包括解剖、生理、病理、診斷、臨床等多個方面,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1]。醫學影像診斷學集形態、功能、代謝改變等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如何把相關內容有效整合,這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CBL教學法是以典型臨床病例為先導,逐步展開相關案例討論,以學生為主體,在掌握影像診斷知識的前提下,不斷激發學生探索與學習該病例相關病因、實驗室檢查、病理、診斷、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臨床崗位勝任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5]。
1.1教學對象 選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2018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共83名,將其分為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2)。對照組女生32名,男生9名,平均年齡(20.50±0.50)歲;觀察組女生34名,男生8名,平均年齡(20.20±0.40)歲。兩組學生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組間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1.2.1.1授課教材 兩組學生的教學教材均為夏瑞明等主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二五”規劃教材《醫學影像診斷學》,實訓課32學時,由相同的教師實施教學,帶教教師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1.2.1.2教學實施 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即提前收集X線片、CT、MR影像學資料,由帶教教師講授為主,利用觀片系統順序看片子,學生在不完全知道患者臨床表現的情況下進行影像診斷。觀察組將CBL教學法應用于醫學影像學實訓教學中,將典型臨床病例引入教學過程中,將影像學表現與臨床表現、病理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預后融合教學,分系統、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典型影像學病例的分析[5]。具體實施如下。(1)建立病例庫:病例庫內容根據教學大綱、臨床病種實際情況進行篩選。完整的病例資料包括臨床資料、病理學資料、影像學資料和實驗室檢查資料。病例庫包括6大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及骨關節系統。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這一學期實訓僅對中樞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骨關節系系統實施了CBL教學。(2)撰寫病例分析:根據教學重點、難點,結合教材從案例庫中挑選能有效達到教學目的的影像資料實施現場教學(原則由易到難),教學小組集中備課,在實訓課CBL教學前撰寫相應的病例分析。(3)課前預習:在正式CBL授課前,通過藍墨云班課軟件發布學習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本節實訓課所要引入的病例,并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及開展下一步的課堂討論。(4)問題討論:教學實施在完成理論知識講授后,在學生具備一定閱片能力的基礎上應用CBL教學法。在課堂上,提供有引導學生相關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患者的初步診斷是什么?診斷的臨床根據、實驗室依據是什么?(5)教師指導:帶教教師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不嚴謹性之處,指導學生得出正確的診斷并分析相關的病理分型、輔助檢查、鑒別診斷,對討論中有重點難點給出正確的解釋,及時做出評價,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1.2.2教學評價
1.2.2.1成績 課程結束時,收集各組學生醫學影像診斷學期末試卷的成績(總分100分),成績越高表示學生對課程的內容掌握程度越好。
1.2.2.2問卷調查 利用問卷星軟件制作調查問卷,考試結束后兩組學生同一時間以不記名形式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調查,對接6大類型的崗位勝任力進行自我評分,包括是否提高醫學知識與終身學習能力、是否提高臨床技能與醫療服務能力、是否提高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能力、是否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是否能提高信息管理與研究能力、是否提高團隊合作與職業素養等[5],共計18題,每題4個選項,沒有提高計0分,提高不明顯計1分,有所提高計3分,提高較快計5分,統計兩組評分并進行差異性分析。

2.1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比較 觀察組期末成績[(81.45±9.42)分]高于對照組[(78.60±8.7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4,P<0.05)。
2.2問卷調查比較 通過微信對2018級高職醫學影像專業83名學生發放并收回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8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調查數據材料真實可靠。觀察組醫學知識與終身學習能力、臨床技能與醫療服務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管理與研究能力、團隊合作與職業素養自我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能力自我評分與對照組無差異。見表1。

表1 基于崗位勝任力兩種教學方法學生自我評分比較分)
3.1傳統實訓教學的弊端 在應用型影像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醫學影像診斷學課程實踐性較強,實訓屬于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環節,但是傳統教學法開展的實訓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不足如下:(1)目前利用觀片系統看片子,學生在完全不知道患者臨床表現的情況下,盲目看片子,達不到精準診斷的效果。(2)因實習人數多觀片設備少,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都看懂圖像,影響學生學習領會。(3)由帶教教師采用多媒體圖片的方式對不同的教學片進行講解,對不同疾病的臨床表現、病理表現、影像學檢查方式、影像圖片表現、鑒別診斷等知識進行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均較差、知識掌握不扎實等。(4)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對不同疾病的影像學表現進行全部掌握,特別是面對疾病影像特征比較復雜的患者,經常會出現同病異影、異病同影的現象,而學生在診斷過程中容易被迷惑,最終導致誤診,迫切需要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
3.2基于崗位勝任力的CBL教學法目前狀況
3.2.1醫學知識與終身學習能力方面 本研究對比傳統教學法與CBL教學法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的帶教質量優于對照組。對兩組醫學知識與終身學習能力自我評分進行對比,兩組之間有差異,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在我們的實訓教學改革實踐中,C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不同在于更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地對實訓內容進行“盤根究底”式的探究,做到及時鞏固理論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避免了死記硬背,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和加深常見疾病的典型影像學表現[6-7]。
在CBL開展的初期,學生對這種教學法過于生疏,表現得不主動、不積極,指導教師需要提前在微信群或理論課堂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在與學生的訪談中,我們也發現主要的問題是學生理論課的學習效果不佳,基本知識掌握較差,特別是對于一些教學重點難點,必然會影響課堂病例的討論,進而影響教學效果。下一步我們將在每節課開始前用云班課進行簡單的課前測驗,了解學生具體學習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給予理論知識的再次復習,但是實訓課時有限,這也是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
3.2.2臨床技能與醫療服務能力方面 本研究對臨床技能與醫療服務能力自我評分對比,觀察組自我評分均也高于對照組。周春澤等[8]認為,CBL教學法能夠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技能。我們在對學生進行CBL教學過程中,從病例庫中挑選一部分病例圖像,考查學生實際讀片能力,學生已經培養了良好的臨床思維,拿到片子首先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再根據影像表現給出相應的診斷,同時也能進行簡單的鑒別診斷,并且觀片結束后主動研究該疾病的治療及預后,整個過程提升了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和臨床技能。目前本教研室進行CBL教學改革優勢在于帶教教師均為雙師型教師,具備扎實的臨床專業知識、過硬的臨床基本技能,通過真實、豐富的病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生臨床技能。
在醫療服務方面,因為醫學影像診斷是不直接接觸患者的,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在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采用CBL教學法,在建立病例庫的同時,也建立申請單庫,讓學生首先明白拍片子的目的是什么,患者相應的臨床癥狀是什么,擺位時應該注意哪些,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3.2.3是否提高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能力 “健康中國2030”戰略將健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中國醫學事業發展和醫學人才培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推進健康山西建設,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健康山西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要求,從強化覆蓋全民的均等化公共衛生服務、提供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充分發揮山西省中醫藥獨特優勢、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等方面優化健康服務,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9]。本研究對提高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能力自我評分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沒有差異。下一步在CBL實訓教學過程中,在病例的選擇上,我們將更多地對接社區的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這些病例,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嘗試采用逆向CBL教學,例如首先采用社區常見病的CT片進行教學,讓學生寫出診斷報告,同時通過影像片來預判患者臨床表現,然后對患者進行病理改變、實驗室檢查、鑒別診斷等相關知識學習,從學生的逆向思維出發,進行綜合分析,改變之前“醫療服務”為中心的觀念,以“促進健康”為中心,致力于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10]。
3.2.4人際溝通能力方面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評分優于對照組。CBL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邏輯表達能力,在帶教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案例討論,就病例特點、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鑒別診斷等方面發表觀點,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一方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這對提高學生邏輯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十分有利。在以后拍片或者為患者做檢查前準備時,能更好地與患者溝通。
3.2.5提高信息管理與研究能力方面 在專業的學習中,如果搜索能力過硬,能運用網絡更好地獲取信息和資源會讓人實現高效學習,如虎添翼。在CBL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預習課件,在討論前學生除了需要讀教師指定的資料,還需要自己上網查找相關的參考資料,如相關文獻、網絡視頻、音頻、PPT等,利用網絡的便捷很容易實現學習資源的獲取。本研究觀察組在信息管理與研究能力方面自我評分高于對照組。因此,CBL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包括信息獲取能力、文獻檢索能力、鑒別及評價信息能力。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極少數學生想渾水摸魚,不愿意花費時間查找資料,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在進入課堂討論前隨機找學生在微信群里分享所查找到的資料,然后進入討論環節。
3.2.6提高團隊合作與職業素養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CBL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職業素養被大多數學生所認可。CBL通過小組互相討論、提問、解釋實現互惠式學習,進而提高了小組內所有人的參與性及團隊合作能力。在職業素養方面,CBL教學法本身將醫學影像和臨床學科的知識點貫穿于一個真實的病例[11-12],將一堂“冰冷的影像課”打造成一堂“鮮活的生命大課”,下一步我們緊抓本專業特點及就業方向,將職業素養及思政元素等更好、更妙地融入實訓教學中,著重培養醫學生的團隊意識、自律意識、學習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綜上所述,CBL教學法在高職醫學影像診斷學實訓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提升了本專業學生的崗位勝任力,當然CBL教學法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指導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們將繼續跟蹤觀察,根據出現的具體問題,精準突破,為今后形成新的教學方法不斷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