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強,文西強*,陳忠文,王定軍,田洪剛
(1.余慶縣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貴州 余慶 564499;2.余慶縣龍溪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余慶 564407)
余慶縣地處黔中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5′~108°2′,北緯27°8′~27°41′。余慶縣境內最高海拔為1 386.5 m,最低海拔為400 m,多數地區海拔在850 m左右,適宜優質水稻種植。水稻是余慶縣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1 310 hm2左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大米的需求從吃飽向吃好與安全轉變,水稻種植品種從推廣高產品種向高產優質品種轉變。為滿足人們對食用優質稻米的需求,保障市場供給,2019年余慶縣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引進7個優質雜交水稻品種開展大田比較試驗,篩選適合余慶縣種植的高產優質水稻品種,以促進全縣優質稻米的生產。
試驗品種為貴州相鄰省份育成并通過省級或國家級審定的7個雜交水稻品種(表1),分別為瀘香優110、文富7號、中浙優8號、雙優505、宜香優2115、湘優109和蓉7優523,以湘優109作對照。參試品種均由余慶縣種子協會提供。

表1 參試品種的選育單位與審定編號
試驗在余慶縣龍溪鎮田壩村菊配家庭農場轉租地實施,土質黃壤,肥力中等,前作為綠肥,海拔750 m,地理位置東經107°44′、北緯27°17′。
以供試的7個優質雜交水稻品種為試驗對象,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長5.6 m、寬3.3 m,面積18.48 m2,等行距移栽,行距33 cm,株距16 cm,種植密度12 627穴/667m2。
試驗于2019年4月1日播種,按照水稻機插秧育秧技術規范[1]開展育秧。5月14日拉繩定距移栽,6月14日用生物堿防治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各1次,7月15日、7月21日用枯草芽孢桿菌、苦參堿、蘇蕓金桿菌防治稻瘟病、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各1次,9月16日收獲。
水稻成熟期進行田間經濟性狀考察,測定株高、穗長、單位面積有效穗數、穗粒數、實粒數、千粒重等,測算結實率和理論產量。考察水稻紋枯病、穗頸瘟的田間發病情況和倒伏情況。
采用電子表格(Microsoft Excel)和 DPS數據處理系統[2]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平均值計算。
從表2可知,參試品種產量563.4~692.2 kg/667m2,以蓉7優523產量最高,湘優109產量最低。各參試品種產量表現為蓉7優523>雙優505>中浙優8號>宜香優2115>瀘香優110>文富7號>湘優109,分別比對照品種湘優109(563.4 kg/667m2)增產22.9%、20.1%、14.0%、9.3%、8.1%和4.7%。蓉7優523和雙優505與對照品種湘優109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宜香優2115、瀘香優110和文富7號品種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雙優505和文富7號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中浙優8號和對照湘優109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

表2 不同品種水稻的產量
從表3看出,參試品種全生育期157~166 d,以中浙優8號的全生育期最長,為166 d,比對照品種湘優109全生育期長7 d;雙優505全生育期最短,為157 d,比對照品種短2 d。

表3 不同品種水稻的生育期和抗逆性
所有參試品種的抗倒伏性強,均未發生倒伏。所有品種對穗頸瘟和紋枯病的抗性較好,田間發生均為1級。
由表4可知,宜香2115的株高最高,為124.3 cm;雙優505最矮,為109.6 cm。中浙優8號的穗最長,為29.2 cm;雙優505穗最短,為25.4 cm。文富7號的穗粒數和實粒數最多,分別為210.8粒和183.8粒;湘優109(CK)的穗粒數和實粒數最少,分別為134.4粒和112.8粒。結實率最高的是蓉7優523,為89.39%;雙優505最低,為78.08%。千粒重最重的品種是宜香2115,為32.5 g;最輕的是中浙優8號,為28.6 g。

表4 不同品種水稻的農藝及經濟性狀
在相同的施肥管理下,蓉7優523和雙優505產量較高,分別為692.2 kg/667m2和676.7 kg/667m2,分別比對照增產22.9%和20.1%,增產極顯著。2個品種田間抗病、抗倒性較好,均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可作為優質稻在余慶縣水稻適宜種植區推廣種植。中浙優8號的產量達642.2 kg/667m2,比對照品種湘優109增產14.0%,增產顯著,但其生育期較長,建議在余慶縣中低海拔區推廣種植。其他品種宜進一步試驗,以考察在余慶縣的種植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