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成,李希福,隋怡
(遼寧省莊河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遼寧 大連 116400)
腦出血屬于常見的腦血管病,是腦實質中發生出血的情況,大多因外傷性因素所造成[1]。據調查研究[2]顯示,在全部腦卒中患者中腦出血占比20%~30%,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臨床癥狀表現為昏迷、頭痛、嗜睡及嘔吐等,此類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在發生腦出血癥狀后腦水腫的風險性較高。腦水腫的形成與繼發出血、血腫占位效應、血腫內血漿蛋白滲出、血凝塊回縮等因素密切相關,會增加患者臨床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增加死亡風險。臨床針對腦出血腦水腫主要采取抗生素抗感染、脫水劑以及營養神經等對癥支持治療,但在腦出血腦水腫癥狀改善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3]。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腦出血腦水腫治療期間開始廣泛應用托拉塞米等藥物,本研究旨在探討托拉塞米聯合甘露醇治療腦出血腦水腫的效果及對不良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腦出血腦水腫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24例,女8例;年齡44~77歲,平均年齡(60.56±4.68)歲。觀察組男25例,女7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0.62±4.72)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確診為腦出血腦水腫[4];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前未采取其他藥物治療方式。排除標準:臨床資料缺失者;伴有不同程度肝腎功能、心臟器官病變者;因其他系統疾病引起腦出血腦水腫者;伴有腦血管畸形以及動脈瘤者;對于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癥狀者;治療期間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抗感染、營養支持、控制血壓指標等對癥治療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靜脈滴注甘露醇(山東威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865,規格:250 mL∶50 g),用藥濃度為20%,用藥劑量為5 mL/kg,將靜脈滴注時間控制于30 min內,每天用藥2次[5]。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托拉塞米(浙江誠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396,規格:2 mL∶10 mg),靜脈注射,每次20 mg,每天2次。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6]。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分為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基本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6~18分;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2~15分;有效:患者采取治療措施以后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有所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8~11分;無效:患者采取治療措施前后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未見明顯變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8分[7]。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本組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血脂水平變化情況,包括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均采用型號為日立7080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③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高鈣血癥、急性腎功能衰竭、耳鳴等相關癥狀。④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量表進行分析,總分42分,分值越低表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輕;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判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組別觀察組(n=32)對照組(n=32)t值P值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治療前43.46±4.49 43.39±4.76 0.060 5 0.951 9治療后68.68±4.78 62.77±4.37 5.162 0 0.000 0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前28.46±4.29 28.37±4.27 0.084 1 0.933 2治療后13.42±3.24 18.69±3.77 5.997 1 0.0000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兩組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8%,對照組為6.2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 兩組血脂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血脂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s,m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表4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s,m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ol/L)
注:TC,膽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指標TC()TG(mmol/L)LDL-C(mmol/L)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32)6.54±1.68 3.27±0.55 2.34±0.34 1.18±0.22 3.42±1.23 2.06±0.37對照組(n=32)6.59±1.64 4.14±0.58 2.35±0.32 1.78±0.29 3.41±1.24 2.59±0.40 t值0.120 5 6.157 1 0.121 2 9.324 2 0.032 4 5.502 3 P值0.904 5 0.000 0 0.904 0 0.000 0 0.974 3 0.000 0
腦出血腦水腫屬于臨床實踐中比較嚴重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在病情發展期間導致腦組織處于受壓狀態,會引起腦供血不足,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大腦中線偏移,增加死亡風險性,需采取開顱減壓手術治療。腦水腫一般于腦出血發生后的1~2 h內出現,在24 h后達到最高值,目前針對腦出血腦水腫主要應用脫水藥物進行治療,以期減輕腦組織受壓情況,提高治愈效果[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血脂指標、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血脂指標均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甘露醇屬于臨床上比較常用的脫水劑,在臨床應用期間能進一步調整腦血管的通透性,進而改善腦水腫癥狀,起到降低顱內壓的效果[9]。但出血量較大或出血位置較特殊的患者單獨應用甘露醇的效果并不理想,很難幫助患者安全度過腦水腫高峰期[10]。托拉塞米屬于吡啶磺酰脲類袢利尿劑,對調節循環血量、控制組織排出水分效果確切,對于腦脊液生成具有理想的抑制作用,在應用期間對管腔細胞中的鈉鉀元素同向轉運體系產生影響,可進一步提高管腔液中的氯化鈉濃度,進而提升滲透壓,促使鈉元素和氯元素從尿液中排出[11]。臨床上應用托拉塞米具有廣泛的適應證及較持久的利尿效果,安全性較高[12]。甘露醇聯合托拉塞米治療腦出血腦水腫可達到理想的抗氧化效果,在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顯著改善效果[13]。
綜上所述,甘露醇聯合托拉塞米治療腦出血腦水腫具有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安全性較高,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顯著,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