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
(撫順市第四醫院婦瘤科,遼寧 撫順 113123)
宮頸癌是婦產科常見的惡性腫瘤,臨床上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體征,持續發展可能會出現陰道流血及排液表現,30~35歲為原發癌高發期,45~55歲為浸潤癌高發期,近年來其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1]。據有關研究報道[2],該病病因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初次性生活<16歲等諸多因素有關,其中HPV持續感染是主要病因,經根治術治療后仍可能存在HPV持續感染?;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宮頸癌術后HPV未清除的影響因素及對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診治療的宮頸癌患者345例,年齡27~75歲,平均(50.62±8.24)歲;病理類型:宮頸鱗癌314例,腺癌31例。納入標準:均符合宮頸癌相關診斷標準并經病理證實;術前未經放化療治療;術前無遠處轉移;均接受根治術治療;術前HPV DNA定量檢測結果均顯示存在HPV;語言與認知功能正常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HPV疫苗接種史者;溝通交流障礙者;拒絕參與本研究者;不能參與或無法全程參與本研究者。隨機選取HPV清除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3年內HPV未清除患者40例作為研究組。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根治術治療,并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病情嚴重程度及自身意愿等多方面因素考慮術中卵巢保留。術后隨訪3年,隨訪時檢測患者HPV清除情況,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隨訪頻率為每3個月隨訪1次,期間HPV持續陽性(隨訪時間>6個月HPV仍顯示陽性)需持續檢測HPV,轉陰后方可不再檢測且隨訪頻率可改為每6個月隨訪1次;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隨訪頻率為每6個月隨訪1次。①HPV取樣: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患者宮頸鱗柱上皮交界處和陰后穹隆處取適量胞后及分泌物置于保存液,4℃保存3 d后送檢;②HPV檢測:應用HPV DNA,RLU/CO值判斷HPV的清除情況,該值應用Cervista HRHPV DNA技術檢測得出,當RLU/CO≥1.0時表示HPV未清除;當RLU/CO<1.0時表示HPV清除。
1.3 觀察指標 比較本研究納入患者病例資料、術后3年內HPV檢測結果及預后情況,應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宮頸癌患者HPV未清除的危險因素,通過記錄統計生存時間<3年及盆腔復發情況并分析預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應用wilcoxon秩和檢驗對比分析等級資料,應用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HPV未清除的危險因素,應用生存函數Kaplan Meier法分析生存時間,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3年內HPV的清除情況 術后3年內,345例患者中HPV清除305例,清除率為88.41%(305/345)。其中術后<1年時清除250例,未清除95例;術后1~2年內清除46例,剩余未清除49例;術后2~3年內清除9例,剩余未清除40例,HPV未清除率為11.59%(40/345)。
2.2 宮頸癌術后HPV未清除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年齡、腫瘤分化程度、肌層浸潤深度、手術類型、術后接受輔助治療、淋巴結轉移6個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宮頸癌術后HPV未清除的單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HPV uncleared after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2.3 宮頸癌術后HPV未清除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表明,宮頸癌患者術后HPV未清除的危險因素為年齡和手術方法應用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保護因素為術中卵巢保留和術后接受輔助治療(P<0.05),見表2。

表2 宮頸癌術后HPV未清除的多因素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HPVuncleared after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2.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研究組生存時間<3年13例,盆腔復發25例;對照組患者生存時間<3年5例,盆腔復發8例;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宮頸癌是婦科惡性腫瘤,臨床轉移以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為主,其原位或微小浸潤癌大多無肉眼可見病灶。HPV是球形DNA病毒,可誘發宮頸癌,對人體皮膚黏膜鱗狀上皮具有增殖作用,經根治術后的宮頸癌患者體內仍可能存在HPV感染[3-5]。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年內,HPV清除率為88.41%,HPV未清除率為11.59%;年齡、手術類型、術后接受輔助治療及淋巴結轉移等因素與HPV清除具有相關性,其中年齡和手術方法應用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是宮頸癌術后HPV未清除的危險因素,術中卵巢保留和術后接受輔助治療是其保護因素,提示年齡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是宮頸癌術后HPV轉歸的獨立影響因素,術中卵巢保留和術后接受輔助治療是宮頸癌術后HPV轉歸的保護因素[6-7]。可能與年齡越大或手術創傷越重,患者機體抵抗力較差,越容易出現HPV持續陽性狀態,而術中保留卵巢和術后接受輔助治療均可加強患者免疫能力有關[8-9]。本研究結果還發現,研究組生存時間<3年和盆腔復發的患者多于對照組,提示HPV轉歸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并降低盆腔復發率,改善患者預后??紤]HPV清除后的宮頸癌瘤體不易出現局部侵犯和淋巴結轉移[10]。
綜上所述,年齡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是宮頸癌術后HPV轉歸的獨立影響因素,術中卵巢保留和術后接受輔助治療是宮頸癌術后HPV轉歸的保護因素,HPV轉歸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并降低盆腔復發率,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