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倩
高瞻課程是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韋卡特等人于1962年創立的,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學前兒童觀察評價系統是高瞻課程模式中評估兒童發展水平的評估工具。本文針對高瞻課程模式下大班幼兒發展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發展評價
幼兒發展評價是根據幼兒教育目標以及與此相適應的幼兒發展目標,運用教育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對幼兒身體、認知、品德與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幼兒發展評價以明確、清晰的發展指標為依據,對單個、具體的幼兒發展狀況進行價值判斷,了解幼兒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其目的在于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
(二)高瞻課程
高瞻課程(High/Scope),又稱作“高寬課程”。高瞻課程的研究人員針對其課程體系內的學前兒童研發出了一套專門的學前兒童發展評價工具——學前兒童觀察評價系統(Preschool Child Observation Record,簡稱COR Advantage)。COR Advantage基于觀察法,主要對兒童九個學習領域的發展進行評價,每個項目的評價包含八個等級。教師根據COR Advantage相應的標準對大班幼兒現階段的發展水平進行評估,并提供相應的解決對策,找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學前兒童觀察評價系統(COR Advantage)包含九個類別:學習品質,社會性和情緒發展,身體發展和健康,語言、讀寫和交流,數學,創造性藝術,自然和科學,社會研究,英語語言學習。其中每一項評價內容都有一個觀察記錄表,這些觀察記錄表是以高端課程提出的關鍵經驗為依據而制訂。每個項目的評價包含八個等級,每個等級都詳細描述了兒童應該達到的行為水平。COR Advantage為教師提供了準確真實的數據,教師將系統收集到的信息數據運用到制訂兒童個體發展計劃和評價策略等級中,有助于教師掌握現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
首先,高瞻課程模式下的發展評價是一種真實客觀性的評價,這種評價是國際兒童發展評價的趨勢。教師一般要花費幾周、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對兒童進行評估。教師在對幼兒評估的過程中收集數據通常要經歷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其次,這是一種動態性評價。教師的觀察記錄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幼兒的表現適時更新。在實際活動中捕捉幼兒方方面面的信息,是教師設計合理教育活動的有力依據。比如,教師在制訂計劃時應考慮的問題包括:今天我們觀察到幼兒做了什么,幼兒的行為告訴我們什么以及明天我們應提供什么活動材料,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才能有效促進他們的活動和學習。最后,可以提高教師在高瞻課程模式下對幼兒的發展評價能力。教師通過參加高瞻課程的培訓、開展教研會議,拓寬教師教學思路,注重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教師日常工作繁重,缺少時間去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是“學前兒童發展評價”的核心,教師要在一日生活常規教學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記錄。但是通過調查走訪發現,教師普遍反映日常工作量大,觀察記錄時間不充足,工作力不從心。
(二)觀察記錄中各媒介之間難以兼顧
學前兒童觀察評價系統要求教師手里時刻要有記錄本和相機,以便捕捉兒童的行為。在訪談中,當研究者詢問教師在觀察現場的實施感受時,教師普遍提到一個問題:由于手寫的速度較慢,難以快速記錄幼兒的行為。手寫和拍照又難以兼顧,因此也有的教師會選擇全程拍攝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同樣存在弊端——難以反映活動的全貌,事后仍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觀看,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三)教師在評價過程發展性方面做得很好,在評價結果的發展性方面有待提高
觀察發現,當幼兒在觀察項目中的水平出現波動時(在這個發展項目是保持現狀/前進/倒退),往往容易引起教師的關注。教師在此過程中采用“觀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得出結論—進行第二輪觀察”的方式。這種方式對兒童的評價是過程性的,體現出對學前兒童的評價過程是發展的。
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在評價結果的發展性方面有待提高。通過調查發現,一些教師將觀察記錄的結果用于幼兒園的工作本身,僅有一小部分教師將觀察結果用于支持兒童的發展或作為下次材料投放、活動設計的參考。大多數教師對評價結果不重視,并沒有將評價結果用于支撐幼兒的下一步發展。
(四)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沒有體現評價主體的主體性
父母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收集幼兒成長過程中一手信息資料的第一人。通過調查數據發現,只有部分家長會偶爾向教師說明幼兒在家中的情況,很多家長沒有做到與教師積極溝通。在幼兒入園和離園時教師和家長的交流也很少,家長通常在幼兒有問題的時候才會找教師。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家長依舊認為“將幼兒送來幼兒園,那就是幼兒園教師的事情了”。由此可見,幼兒的發展評價中缺少家長的參與,大多數教師只能依據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表現對其進行發展評價。
(五)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沒有體現評價環節的整體性
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評價是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通過觀察發現,一些教師選擇在游戲活動時間對幼兒進行觀察,而對于幼兒在生活活動、小組活動、集體活動中的表現關注較少。
(一)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適當減少教師不必要的工作
通過訪談發現,由于教師要做環境創造、設計主題活動方案、寫教案,還要做兒童的觀察記錄等工作,工作壓力大,導致教師做發展評價的時間有限。幼兒園應注重教師的內在發展,減少教師不必要的工作,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幼兒并反思自己的觀察記錄,并提供更加專業的解決辦法,從而為幼兒的下一步發展打基礎。
(二)增強幼兒教師對發展評價的理解
1.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評價觀。通過調查發現幼兒教師對高瞻課程發展評價有所了解,但是專業性不強,很多觀察流于表面,對于幼兒出現的某些行為不能及時給予科學的觀察和評估。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評價應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但是很多幼兒教師將發展評價與日常工作孤立起來,為了完成幼兒園交代的任務而評價,大大降低了評價的作用。由此可見,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評價觀對幼兒教師尤為重要。
2.提高教師對高瞻學前兒童發展評價的理解。高瞻學前兒童觀察評價體系是一個極為完整的體系,對評價對象、評價主體、評價領域、評價環節、評價目的、評價工具、評價內容、評價流程等都有專門的說明與闡述。幼兒教師只有對高瞻課程學前兒童發展評價有了正確理解,才能對兒童開展科學的評價。教師對高瞻學前兒童發展評價系統的了解與其使用時間成正比,使用時間越長對其了解越清晰、透徹。
3.加強教師對幼兒評價結果的反饋和利用。教師應注重對幼兒的評價結果,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為了幼兒的后續發展而評價。此次的評價結果應為教師下一次的材料投放和活動設計作理論支撐。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為幼兒發展評價獻計獻策。
4.加強教師對家長的指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兒最早接觸的環境,對幼兒后續發展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家長還沒有進行幼兒發展評價的意識,將幼兒發展的任務全部甩給教師。
首先,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明確自己在幼兒全面發展中起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幼兒發展評價目的和意義的了解。其次,擴寬家長參與幼兒發展評價的途徑。比如家長可以利用家長半開放日、家長手冊、家長志愿小組、建議信箱等形式參與幼兒發展評價。再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調動家長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共同努力完成對幼兒的發展評價。最后,教師應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如在評價前幫助家長了解評價指標和評價工具,評價時幫助家長了解評價方法和正確使用評價方法,評價后幫助家長正確看待和運用評價結果。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