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娟
近年來,會寧縣第一幼兒園教師的小課題建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新教師們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師德師風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從而成為了師德高尚、關愛幼兒、有實踐經驗和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師,幼兒園也積累了教師小課題建設方面的豐富經驗。
(一)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開展小課題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幼兒為主體的思想的體現。盡管教育科研活動的主體是教師,但活動圍繞的中心卻是幼兒。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漫長的過程。教育科研活動可以讓教師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活動如何在兒童需要的基礎上建立,如何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思考這些問題對于幼兒的發展是有益的。小課題建設就是教師圍繞幼兒園教學中一些具體的問題展開探討。例如,不同教學用具的靈活運用能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收獲。數學分層的學具,科學小實驗的材料,音樂歌唱、節奏練習的教學輔助教具,幼兒語言視聽說的材料,社會常識性的幼兒操作環境材料,電化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材料的提供和運用問題等,與幼兒的學習之間都有著關聯。再比如,針對教師教育策略,參與式、引領式、觀察式、支持式的教育策略在教育實踐中的實際運用的方法和尺度的把握問題對于幼兒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教師可以針對幼兒不同的個性品質和學習方式,探究如何解決幼兒操作活動中的多元化問題、如何調動幼兒不同智能的發展、怎樣通過合作和交往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幼兒學習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和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實際區別和實踐體現等問題。針對教育環境營造相關問題,教師可以探討在物質環境中如何體現自由、開放、互動性,如何體現自然環境中藝術性、優美性、趣味性等問題,人文環境中教和學的關系,怎樣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平等和幼兒自主性問題,教育資源的開發問題,等等。這些探討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深對知識體系和課堂內容的深度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幼兒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開展小課題可以使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①專業能力。教師觀察能力、表述能力、表現能力、組織教學能力、撰寫提升理念能力等方面都會有所提升。②知識積累和運用的能力。團隊的資源共享可以讓教師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豐富他們的教研活動,讓教師享受科研的樂趣。③實踐能力。有計劃的教研活動能讓教師們獲得更多教學實踐體驗,實現自己從探究到領悟再到糾正的教育過程,讓教師的角色從教材的“復讀機”轉化為課堂的“探險家”,從按部就班的教授者轉化為主動積極的引導者。
(三)幼兒園應該為教師開展小課題建設提供便利
幼兒園要確立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多樣化的教育手段、動態化的教育環境及常態化的教育過程。幼兒園在教育內容方面確立了《幼兒園禮儀教育研究》《幼兒責任心教育研究》《有效利用會寧紅色資源開展幼兒愛國教育的實踐研究》等課題,在教育手段方面確立了《幼兒園中班區域游戲的實踐研究》《幼兒園美術教學多元化策略的研究》《幼兒園主題墻創設的多元互動策略研究》等課題,在教育環境動態化方面確立了《幼兒園隱性課程對幼兒的影響研究》《安全教育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行動研究》《基于“4621”模式下的幼兒園班級環境建設實踐研究》等課題。同時,教師們還在常態化的教育過程中學會了思考、合作、探究。
幼兒園開展小課題建設的目標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幼兒的發展、教師的成長、幼兒園的發展。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幼兒和教師,教師的成長離不開科研。幼兒園需從多方面入手,帶動教師提高專業能力,提升教學水平,完善教學品質。
(一)選題
1.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碰到的問題中選擇。教師要認真鉆研班級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反復修改教學活動環節直至層次清晰、過渡自然。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公開課活動可以調動幼兒教師開展教研和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教學技能水平和專業素養的提升。
2.在交流溝通中發現課題。在中青教師結對幫扶方面,幼兒園提出“青青激勵、藍藍交流、青藍合作”的“青藍工程”。剛入職教師、中年教師和中青教師要相互為師、相互激勵。幼兒園黨支部組織“黨員結對結隊幫扶工程”,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實行黨員包級包班制度,每個黨員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擔任班主任,對一名一線教師提供指導幫助。高級職務教師在專業引領和課題具體業務方面對年輕教師進行指導。
3.在理論閱讀中反思課題。幼兒園通過訂閱《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學前教育報刊,書寫教育隨筆教育案例,鉆研政策性文件等方式,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通過督促全體教師下載“學習強國”APP,提高教師的政治意識,開闊教師的視野。此外,幼兒園每學期還以“世界讀書日”和“推普周”為契機組織開展“好書推介會”,讓每位教師認真閱讀后推介一本好書,要求是具有啟發性和借鑒意義的教育經典圖書,通過此舉可以鍛煉教師的表達能力,提升教師的學習能力。幼兒園還組織新教師進行入職培訓和外出培訓,讓他們參加教育局組織的講課大賽,開闊他們的眼界,鍛煉他們的能力。
4.從已有小課題成果中總結創新。教師可以從他人的科研成果中尋找啟示。如從《幼兒園文明禮儀的研究》的課題中獲得啟發,開展《幼兒責任性培養的研究》《幼兒自信心培養的研究》等相關課題的探討。
5.總結經驗,形成和創造課題
課堂結束后,教師要對課堂經驗進行及時分析和總結,發現自己教育教學的亮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實踐中產生課題思路,發現新規律,探索新方法。
(二)搜集資料,查閱文獻
(三)確定目標與內容
明確課題想要探究的內容和要達到的階段性目標、最終目標。
(四)確定方法
常見的科研方法有實踐法、文獻法、行動法、調查法、經驗總結、個案分析法等。
(五)表達小課題成果
1.倡導成長即成果。幼兒園要為教師提供總結交流的平臺,研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感悟等,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師要把課題融入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和教學、游戲、區域和生活中,開展實實在在的教研,積極面對出現的問題,從埋頭工作到學會總結反思,教師之間要不斷學習,相互討論,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創造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2.注重多元化的成果表達。小課題的成果要結合幼兒教師自身實際情況,選用適合的表現方式來展示。幼兒園要倡導小課題成果表達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這樣既可以解決教師日常工作與教研時間的沖突,又可以促使教師在表述成果時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小課題的成果表達方式十分豐富,如資料類有學習筆記、讀書筆記、資料摘記、卡片摘錄等,總結類有階段總結、經驗總結、統計表格等,報告類有調查報告、個案報告、實驗報告、教研報告、結題報告等,論文類有論文、教育敘事、反思、教研日志、隨筆、教育評論、心得體會等,案例類有教育案例、教學課例、實驗練習冊、教學設計、精彩教學片段、一個問題的界定和系統回答、成功做法等,課堂類有示范課、展示課、公開課、研討課、觀摩課、優質課、創新課、說課等,音像類有各種照片、影像資料等,軟件類有多媒體課件、軟件、網頁等,活動類有論壇、研討會、辯論會、推介會、現場會、報告會等,實物類有學具、教具等,發表類有圖畫、書法作品等,獲獎類有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的獲獎等,專利類有專利作品等,學生作品有手抄報、小制作、小發明等,創新類有設想、猜想等。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小課題建設的目的主要是發現幼兒教育中的新知識和解決幼兒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它包含這樣幾個要求:一是教師要主動學習,進行課題文獻的查詢和學習;二是科研要針對問題來進行,力求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三是教師要有不斷鉆研的精神,捕捉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靈感,對現有理論加以運用和創新。
做幼兒教師自己的科研,走進幼教人自己的領域。一線教師有不同于理論研究者的“課研”范式,他們思考、實踐、改進、再實踐的過程就是在做科研。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一幼兒園)